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复兴大周现在进行时 > 第90章 旧友“诗与远方”

第90章 旧友“诗与远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348.李济

——确实认识。

我看着大梁牢里缩成一团看着我两眼放光的屈离,怎么也想不到再次见面是在这种场景。

没错,他还真是来旅游的。

或者说,能这么没心没肺全国到处跑的不缺钱旅游团也只有他们了。

想当初姬稳王上刚接手徐远,当时战火刚停,百废待兴,正常人都要绕着走呢,这家伙就敢带着人来邯郸玩,跋山涉水的是一点不怕沿路的贼兵和匪帮。

那时候的徐远境内可没现在太平啊——所以这事儿还上了徐远报,当时沈昭说什么“优秀典例”“千斤买骨”“带动发展”,给了他们不低的接待规格,连不少高官都去凑热闹……我是说欢迎。

后来徐凉战争后,姬大人接了凉州,这人又第一时间去了凉州玩,甚至写了文采不错的《凉州游记》,把我和申将军吓一跳;

再后来定都洛京,他又跑洛京旅游了……这一趟趟的下来,乐迁将军这种非徐远人士可能不太了解,但我们是真熟了。

349.文十三娘

有了我和李济的担保,屈离这一行自然是从牢里出来了,被收走的行李也都还了回来:

其中包括一袋干粮,十几本《楚辞》《诗经》,几十页自己写的诗词歌赋,几张手制地图,一堆货币银两,以及几十把长剑砍刀。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一位清清秀秀的小姑娘娴熟地舞起比她人还高的长缨枪,挑了好一段枪花——也难怪你们被抓,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去旅游的。

屈离倒是淡定,他没有急着拿行李,而是申请再回监狱看看:他说大梁的监狱建得有特色,和他待过的其它监狱都不一样——不是,监狱有啥好研究的?而且你这是进过几家牢啊?还分析比对上了?!

屈离听了我的话还认真上了,从材质、空间、布局甚至管理模式详细谈及了大梁牢房构造,其它旅游团成员(尤其是那个舞枪花的小姑娘)也凑过来七嘴八舌谈及自身感受,从监狱聊到建筑,什么南北建筑差异、就地取材的可行性、文化风俗的影响、温度湿度对墙体的侵蚀…… 居然还挺有道理。

哈,这还真聊到我的专业上了。

我决定不管“这种讨论为什么要在监狱进行”这种小问题,当即加入,就邯郸城墙、凉州边防等问题发表看法,竟与他们有点儿共同语言。

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局面很快就从“大家一起讲”变为了“我讲他们听”,更有甚者拿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认真得像是在听课。

讲完一气后,我抬头一望,发现人居然多了一圈——除去旅游团的,还有几位狱卒,十几名守卫,一个典狱长和一个将军,甚至连隔壁牢房的囚犯都在探着脑袋听。

不仅如此,门外还站着两位:一位是牛副尹,他是来给屈离旅游团送东西的,他觉得误抓人家几天过意不去;另一位是乐迁,他应该是来喊我吃饭的。

350.乐迁

“诗和远方”旅行团就这么拎着小礼物和我们一起吃饭,屈离为表感谢,还给李济写了什么赠诗。

按他们的性子,这次牢狱之灾估计根本不算什么,吃完洗洗睡睡就接着诗词歌赋大好河山,明天又是在路上的一天。

但很遗憾,做为大周的将军,我还真不能放他们到处乱跑。

我们大老远秘密行军到南平大梁,做这么多准备,就是为了引蛇出洞,一举击溃魏楚联军。而这旅游团荆南人可不少,万一乱跑,暴露行踪,提前让景泽知道了怎么办?

虽说他们不知道我们的计划(我们对外保密,二层文件则宣称只是少量士兵来清理边境残部),李济和文十三也信得过屈离,但谁敢冒这个险?

我看了眼文十三——她朝我点了点头。

饭后,我们一起将屈离拉了过来,文十三斟酌着用词开口了:“屈公子,这些天局势复杂,我们不建议你们继续旅游。 ”

在这个时间地点说这种话,屈离不笨,立刻明白了我们是什么意思:“我能理解,那您有什么打算吗?”

文十三抚了抚头发,正色道:“嗯,目前有两个方案。第一,我们派一队士兵送你们去洛京;第二:你们暂留大梁,城尹派人保护你们。 ”

我看了看静谧的夜色,又看了看严肃的文十三。唉,真是沉重的话题,屈离也一定……

不是,你咋在笑啊?!

351.乐迁

我再仔细一看:屈离确实在笑,而且笑得那叫个激动,简直是:满面春风猴屁股,阳光灿烂拌胡椒——就是完全没逻辑啊!为啥会这么开心啊!

屈离先看着我,再看看文十三,见我们都不说话,居然开始自言自语:

“哎呀…听起来似乎都不错,不愧是大周旧友…是选专人护送安全长途洛京游呢,还是城尹陪同细致讲解大梁游呢?好纠结啊…”

……你还真选上了啊!

我必须立刻收回刚刚对屈离的评价。

他这是完全没理解我们的弦外之音啊……所以这浑身透露着清澈单纯阳光开朗与傻气的文人旅游团是怎么在乱世活这么久的!靠吃空气吗?

我叹了口气,拍了拍屈离的肩膀:“行吧,你先回去和他们商量商量,明天早上再给我答复就行。 ”

唉,实在不行就多给他们留几位士兵,就当是对傻瓜的特殊优待吧。

352.乐迁

第二天一早,屈离就领着他的小伙伴们整整齐齐站成了两排。见我来了,这位缺心眼的旅游团长赶忙挥手招呼:“乐将军,我们准备好了!”

见我看向他们,屈离旋即目光一转,手中小旗猛的一挥(上面似乎还写着什么字):“这一队是到洛京的,由我们的姜副团长领队!”

“对!”他在左边的队伍齐声应答,把我旁边还没睡醒的副城尹吓得差点一屁股坐地下。

屈离又一挥他的小旗(这次我看清了,是“来吾道夫先路”):“这一队是留在大梁的!”

“没错!”他右手边队伍声浪更大,像是要压过洛京队似的,把还没站稳的牛副尹又吓得一哆嗦。

连着被吓了两次的副尹幽幽地看着我小声嘟囔:

“你确定这是由书生文人组成的自发旅行团?”

我的脑海里迅速闪过拳打山匪脚踢兵痞的中行季衡:“…也许呢,没准他们比较擅长以德服人。”

见他们都准备好了,我也决定去忙点别的,要知道,我们过来是打仗的,这种事只能算个小插曲。

临走前,我又顺口问了屈离一句:“你准备跟哪个队?”

谁知屈离都到这时候了还能给我惊吓:“我都不准备。”

啊?!都不去,你是想继续蹲监狱吗?对监狱的构造管理南北差异就那么感兴趣吗!

屈离的语气非常坚定,听起来一点儿不像脑干抽风的临时起意:“将军,我想随军。”

附:《屈离大梁见李济所作*有朋》

途无殊途皆远客,道是远道喜相逢。

半树旧柳半衫雪,一壶新火一江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