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十年,花开 >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郭黎看新闻,听到好几个地方组织了支援医疗队进驻上海,他们小区也来了好几队人,专门给小区居民做核酸。

“你知道网上说什么吗?天天在家里大眼对小眼,估计解封后,民政局要排长队闹离婚。哈哈。”封控了一个月了,郭黎和顾澄反而觉得在家里办公的感觉蛮好,只是没有东西吃,总归有些难受。

“还好我们相看两不厌。”顾澄说。

“听说上周的大白好像是江苏过来的,这周不知道是哪儿的好人。”郭黎说道,“患难见真情啊。”

郭黎听到楼下喇叭喊做核酸,和顾澄一人一个口罩下楼排队。她远远看到有个大白防护服上写着“s市人民医院”,激动起来,打了一下顾澄的手:“老乡,是老乡啊。”

“嗯,我们s市的。”顾澄也很惊讶,没看到新闻上提到s市,“这种时候见到家乡人,真好。”

“千里送鹅毛的感觉。”郭黎站在前面一个做核酸的人旁边,激动到眼泪都要出来,“我也是s市的,太好了,谢谢你们。”

“你们真不容易啊。再坚持下,疫情会过去的。”全副武装的大白跟她说,还是个女生。

“嗯嗯。你们也要保护好自己啊。”

回到家里,郭黎突然想哭,她跟顾澄说:“顾澄,我好想回家。干菜都吃完了。”

“等解封了就回去。”顾澄说。

“我想我爸妈了。”郭黎哭了起来。以前觉得离开他们,自己多自由快活啊。现在发现见不到他们,心里都是伤感。

“我也担心。不过听我妈说家里那边还好,每天做做核酸,也没管得特别严。既然s市能派出医疗队来,那那边疫情应该不严重。”

“那你想阿姨吗?”

“当然也想,希望他们都平平安安的。”

家的意义可能就在于,任你耍性子走到哪儿,它都在那里向你敞着大门,随时欢迎你回去。而此刻,郭黎深深感觉,自己的家好遥远,她想向它靠近却竟然有些无能为力。二十几岁的时候,她只想离得远远的,现在她就觉得越近越好。

封控了三个月,解封这个事情就像笼子突然拉开了门,里面的小鸟一时半会儿没反应过来。等到确认可以出小区,郭黎飞也似地买了票回到s市。顾澄因为有开庭安排要出差,就只能过两天再回。

郭黎就简单背着个书包到家,家里没人,还好她带了钥匙。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乖乖去小区门口做核酸。核酸亭在小区门口公交车亭旁边,快到中午这个点人不多,不需要排队。亭子上面贴了一张纸,上海回来的人,需要到路口的大亭子去做。

“哎,上海回来的,这是被歧视了。”郭黎叹了口气,又只得穿过马路,走上几百米到路口,才成功捅好了喉咙。

她慢悠悠地折返到家,沿途的河水清澈,河里有船在捕捞螺蛳。她看着船上的人捞起一网,另一个人挑了下又扔出去一堆,配合得默契十足。在水乡出生成长,她从来都喜欢这柔情的水。她想着以后买个房子,一定要能看到河。

走过新造的小区,记得那个时候离开家,这个小区外立面还没好,现在已经竣工了。

感觉如坐牢一般,而今终见了天日。她心中又涌起当年徐家汇立交桥上的那种感觉,根起的地方,总归是最亲切的。转眼都快十年了,这种感觉居然还是会上来,让人捉摸不透。

等她到家的时候,郭友云夫妇已经在了。陈桂珍诧异地问道:“你怎么回来了?”

郭黎回来没跟他们说。“嗯,刚解封,这两天也没什么事。”

“这封得,人都瘦了,要营养不良了。”陈桂珍说着,准备去厨房做午饭。

“你歇着,我去吧。”郭友云换好衣服,跟陈桂珍说。

陈桂珍又坐回了沙发上,脸色不太好。

“妈,你们这是去哪儿了?”

“去了趟医院。你妈身体不太舒服。”郭友云说。

“怎么会不舒服呢?哪里不对劲?是上次的没好吗?”郭黎紧张地问道,“幸亏我回来了,不然还不知道什么事情。”

“没什么大事。医生说是更年期。”陈桂珍说,“晚上睡不好,头痛头晕,经常心慌。吃点中药就好了。”

郭黎曾经看到过更年期的科普,只是没想到陈桂珍这么严重。想来当年经常控制不住情绪要让她去相亲,也有一部分这个生理因素在里面。想到这里,郭黎居然有点后怕,当时自己只顾着闹情绪,也没注意陈桂珍的情绪状态,幸好没有发展到更严重的抑郁,不然郭黎后悔都来不及。

这个社会可能对更年期总有那么点误解,觉得这是个贬义词,专门骂那些情绪不稳定的中老年妇女。

虽然更年期不是一种病,但是其实社会上很多中老年人被它困扰,严重的到抑郁的程度。当时郭黎正是看了那个科普视频,才对更年期有了一些了解,没想到自己的老妈这么快也步入了这个阶段。

郭友云去上班了。郭黎吃完午饭,从药袋里拿出一包药走进厨房,开始找锅。

“妈,哪个锅可以熬药?哎呀,要不我网上买个煎药罐吧,现在都有那种智能的,可以自己控制火候时间,方便多了。”

“买来干嘛,又贵,你当我们家里中药当饭吃啊。”陈桂珍进来,从柜子里拿出一个铁锅,“这个汤锅也可以煎药。”

郭黎把药倒进锅里,正准备接水煮,被陈桂珍接了过去:“我来吧。”

陈桂珍加了水,在锅子上放了把剪刀,带大火煮开后调了小火,任由药在厨房煎。和郭黎回到客厅看电视。

郭黎坐在沙发上,搁着腿,吃着郭友云网购的零食:“这啥啊?”

“你爸网上买的。自从他学会了淘宝、拼多多,天天就往家里买些有的没的。”

“老郭能耐了。”郭黎笑道。

“何止上网,你爸现在学的东西可多了。那些花你看到了吗?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侍弄花草。还有社区的志愿者,只要不上班,他就去,也不怕把病毒带回来。”

“那你也可以去社区学学画画啊电脑啊,都比待在家里强。”郭黎说,让陈桂珍出门多交友,总归比自己在家里消化地强。

“我就算了。大字也不认识几个。”陈桂珍说。

傍晚的时候,唐韵发来消息问听说上海解封了郭黎怎么样,郭黎说她正在家里。

“你回家了?那出来聚聚啊。”唐韵说。

郭黎纠结着要不要去赴个约。上海解封,不代表疫情结束。

“你不怕我毒窟回来的?”

“怕啥?你来我家好了,安全。”唐韵说。

“那行吧。”郭黎跟陈桂珍说了声,拿了口罩出门。

郭黎第一次去唐韵新家,就在原来的小区隔壁,只是房子比原来小了很多。

“没事,这是我妈买的,到时候我和蒋少星再在隔壁买一套。”唐韵说。

“你这是真不差钱啊。”郭黎感叹道。

“刚需也没办法。而且我和蒋少星也决定要留在这里了。”

“那你工作如何了?”

“之前一直为了官司的事情,也没有精力找工作。然后就是碰到了这疫情。幸亏疫情之前我们也考察了些。”

“考察什么?”郭黎饶有兴致地问道。

“民宿。我们打算做民宿。之前考察下来刚打算在环山路那一带租一个,结果遇到了疫情,估计这旅游业一时半会儿不会好了。”唐韵说道,“接下来可能要坐吃山空了。”

“这疫情,除了旅游业,其他行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我们也是业务量骤减。”郭黎说。

“你还记得我们之前去的甜品屋吗?那个你很喜欢的有大树的?他们也关掉了。”

“这么好的甜品屋,可惜了。”

“我也打算去考察下那个地方。还有我们这边的古镇,据说政府要新统筹新开发了。”

“你哪里听来的?”

“你忘了我们有高中同学在政府吗?问问就不都知道了。我打算如果古镇开起来,也可以去那边搞个民宿。”

“你想法倒是蛮活的。”

“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吧。”

唐韵这句话说完没多久,疫情真的是彻底放开了。

整个国家,感觉进行了一次大洗牌。

郭黎发了一天低烧,经历了水泥鼻刀片嗓,花了四天时间扛过来了。

倒是顾澄,这个平时说身体素质很好的人,全身痛得下不了床,整整在床上躺了三天才恢复,把郭黎都吓坏了。

郭黎一直跟郭友云说,他们没事就别出去了,好好吃药休息,奈何郭友云一直说他压根没有症状。后来陈桂珍跟她说,两个人除了咳嗽,还真的没有其他。郭黎才放心。

自从经历了疫情,又看到陈桂珍的身体状况,郭黎对于留在上海发展这个事情有点动摇了。

她有时候坐在阳台上,看着那些低矮的红色屋顶,就在想自己何时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但是她又不想花光所有的积蓄到头来蜗居在这小房子里。

她问过陈桂珍,如果有一天她还是回到s市去上班,如何?陈桂珍说那真是有点丢脸,当初那么好的工作死活要走,现在又要回来。

然后她就不响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