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十年,花开 >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几年郭黎和顾澄过年一直是各回各家走亲戚。今年顾澄打算叫郭黎一起回他家吃饭。

“你跟你妈说了?”郭黎问道。

“当然呀。”顾澄贼兮兮地凑过来说,“我只说我交了女朋友,可没说你住在我那儿的事儿。”

“揍你。”郭黎作势要打他。

“你不是去过我家吗?熟门熟路的,吃个饭而已。”

“哪里熟门熟路了,那个时候是老同学,现在……”

“现在升级了。”顾澄在郭黎耳边轻轻地说,“做我老婆,就更加要去了。”

“谁说做你老婆。”郭黎嗔怪道,“哎呀,我妈还不知道呢。就是不想跟她说,以前催谈恋爱,被她知道我有男朋友了,估计下一步就催婚。”

“那要不,你邀请我去你家吃饭,顺便见见未来岳父母?”

“我考虑下。”

周香梅看到郭黎来吃饭,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往郭黎碗里夹肉:“多吃点,我记得你上次说喜欢吃红烧肉。顾澄说,你只喜欢瘦肉的,我今天特意没买多少带肥的。”

“谢谢阿姨,您记性真好。”郭黎不好意思地往嘴里送了块肉,还好是瘦肉,不然又是进退两难。

吃完饭,周香梅叫郭黎坐着,自己去洗碗:“顾澄,你陪陪郭黎。”

“阿姨,我来吧。”郭黎看电视剧里好像都是要抢着洗碗的,连忙说道。

“不用不用,你坐,看看电视,吃点水果。”

周香梅边洗碗,边回头看客厅里顾澄和郭黎,好像郭黎不知道和顾澄说了什么,顾澄笑得合不拢嘴。

周香梅心里是很开心的,顾澄三十多岁了,在上海打拼了这么几年,终于也有个人陪了。

郭黎吃完饭,跟周香梅道别后,顾澄送她回家。刚进小区,就碰到出来倒垃圾的陈桂珍。昏暗的灯光下,陈桂珍一开始还没认出郭黎,听到声音,试探性叫了一声,才确认是她。她看到顾澄,愣了一下,没反应过来。

“阿姨好。”顾澄很有礼貌地先打招呼。

“哎,哎,你好。你是?”

“阿姨,我说郭黎的男朋友,我叫顾澄。”顾澄很直接地自我介绍。

“哦,你就是顾澄啊。”黑暗中,她也看不清顾澄的面貌,“真是巧,今天郭黎说去朋友家吃饭,是去了你家啊?要不上去坐坐?”陈桂珍听到他的自我介绍,开始热心且兴奋起来,急切地想拉着久闻大名的顾澄进家门给郭友云看看。

“妈,今天很晚了,人家回家有事的。”郭黎赶忙说。

“律师大过年还很忙啊?”陈桂珍不明所以地问道。

“嗯嗯,手头还有些事情还没断下来。阿姨,那我过两天再登门拜访吧。”顾澄想着空手去郭黎家也不太礼貌,连忙顺着坡下。

“好,好,一定要来。”陈桂珍真想把时间赶紧定下来,怕这到手的女婿万一飞走了,却被郭黎推着上了楼。郭黎回头冲顾澄挥了挥手。

进了门,陈桂珍满脸春风地冲着郭友云叫道:“哎,哎,老郭,你猜我刚才下楼碰到谁了?”后面跟着的郭黎还没插上话,她赶紧又说道:“顾澄,顾建文他儿子,现在在上海做律师的那个!”

郭友云正在刷牙,拿着牙刷探头问道:“顾建文儿子来干嘛?顾建文又搞幺蛾子了?”毕竟顾建文当年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小城里一个人知道,就等于大家都知道。

“跟那老家伙没关系。顾澄现在是我们郭黎的男朋友了。”陈桂珍高兴地在沙发上坐下。搞得郭黎不好意思起来。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么嚷嚷,全楼人都听见了。”郭黎怪道。

“那又怎么样,我就是要大家都知道,我们郭黎也是有人要的。自从上次你相亲没后文,小区里碰到个人都要问我我女儿多大了,还没有结婚啊,那口气,那眼神,真是让人火大死。你还好死不死逃到上海去,天天让我和你爸这两张老脸出去,都没地方搁。”

“别人说别人的呀,你们自己上杆子。”

“我们这里就这样。现在好了,我心里的石头也可以放下了。”陈桂珍说道。

“那小子,哪天让他来我们家见见。”郭友云洗漱完出来,跟郭黎说道。

“知道了。”郭黎回应了一句,进了房间。

“这孩子,交了男朋友也不跟我们说,要不是我今天刚好下楼倒垃圾看到,指不定何时才知道呢。”陈桂珍看郭黎进了房间,跟郭友云说道。

郭友云感叹道:“这顾澄,可千万别学他老子。”

“应该不会的。好歹是周香梅带大的。”陈桂珍说,毕竟当年和周香梅还是同一个厂里,陈桂珍还是有所了解的。

待顾澄回家后,周香梅把顾澄叫进了房间。

“顾澄啊,郭黎这孩子也很讨人喜欢,我记得那年她来我家,说还是在这里工作,当时我还觉得很可惜。没想到她居然跑去上海了。现在她工作也跟你在一个城市,你们俩年纪也不小了,我想着是不是可以考虑婚事了?”周香梅探寻地问道。

“嗯,妈,我是想过,不知道郭黎怎么想。”顾澄说道。

“这种事情,女孩子又不好意思先开口的。”周香梅说着从衣柜里拿出一本存折,“这个存折的钱,我这两天去取出来,打到你的卡里。你们要不去看看房子?不够的话,我再想想办法。”

“妈,不用的。这几年我的存款,付个首付还是够的。这些钱,你自个儿留着,应个急也好。再说,顾琴也快毕业了,如果不回来,到时候找工作租房啥的,都有可能需要用到。”顾澄把存折推了回去。

“上海的房价我听说比你毕业那个时候涨了不少,哎,如果那个时候我们有能力买下,现在也涨了好几倍了。”周香梅叹道。

那个时候顾澄其实也有想买房的冲动,但是他又一心想着早点成为一个成熟的律师,早点回到s市找郭黎,房子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没事,妈,只要我努努力,房子总会有的。”顾澄安慰道。

“哎,从小到大,你总是这样想着我,不让我担心。”

“妈,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当然要保护好你们。”

“这么多年,苦了你们了。”周香梅叹了口气,“当年我一定要把你们留下来,就是不希望你像顾建文一样走歪了,也担心顾琴跟过去会受欺负。终于现在也熬出来了,如今看到这么优秀的孩子在我面前,我这辈子也是值了。”

“妈,你不要提他。我们一家人过好日子,比什么都强。”

这个年,大家过得有些紧张。电视里开始播放全国新冠疫情的新闻。郭黎看到新闻的第一时间,在网上下单了两沓口罩,等到她第二天想再囤点的时候,口罩已经没货了。那个时候,大家也没想到,之后的生活会变得不太可控。

“哪有那么夸张,这不是在武汉吗?离我们这儿远着呢。”陈桂珍看郭黎买的口罩,说道。

“旅游的人来来回回,马上病毒就带过来了。”郭黎说完,赶紧又买了些酒精,然后给顾澄打电话,让他过来拿口罩和酒精,顾澄说他也买好了,准备带点回上海。

“你们出门啊,坐车啊,一定一定要记得戴口罩,回家一定一定要先脱衣服,洗手。”郭黎回上海前不放心地叮嘱道。

“知道了,我们小地方,很安全的。”陈桂珍说。郭黎看着她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有些担忧。

“你们真的是,每次都不当回事。你看新闻里,死了多少人了。”郭黎说。

“行了行了,我们活动范围小,你们倒是更加要注意。”陈桂珍说,然后往郭黎的箱子里一个劲地放东西,“对了,上次你表舅婆拿来的青菜你爸做成了腌菜,你带点去,你不是最喜欢吃这个菜了嘛。你爸怕坏,冻在冰箱里了,我让她给你弄点。”

“表舅婆她孙子的事儿后来咋样了?”郭黎随口问了句。

“没离,拖着呢。”

陈桂珍说着,又跑去找郭友云弄了点腌菜放在保温袋,又拿了个放在冷冻的塑料瓶放进去:“火车一个多小时,应该不会坏。”

郭黎看着忙碌的郭友云和陈桂珍,突然又仿佛回到了毕业那一年,那时候看着老两口的身影,她就突然觉得,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吃着爸爸做的菜,盖着妈妈晒过太阳的被子。

“火车上记得戴口罩。到了给我们微信。”郭友云准备帮郭黎把箱子拎到楼下,送她去火车站。

“顾澄应该已经到楼下了,爸,你就不用送了。”三个人走到楼下,就看到顾澄已经拿着行李在等了。

“顾澄啊,还说要邀请你来家里吃饭呢,你看你们走得那么急。”陈桂珍说道。

“阿姨,是我不好意思,这次刚好所里有急事要早点回。等我们下次回来,我一定一定拜访。”顾澄抱歉地说。

“那你们注意安全啊。”陈桂珍和郭友云看着顾澄和郭黎上了出租车,消失在视线里。

火车上,郭黎接到了唐韵的电话。听顾澄说,唐韵父母的案子最后调解不成,终究是一纸判决书,离了婚,分了财产。唐韵母亲和唐韵,虽然损失了一些钱财和房子,但总归也不用背着一堆莫名其妙的债款过日子。

“喂,郭黎,你还在吗?明天来我家啊?”唐韵清脆的声音在电话那头响起,“新买的房子,邀请你来看看。”

“我撤了啊。大小姐,现在到处戴口罩,你还敢随便邀请人啊?”

“那有啥,这不是还没到我们这儿嘛,不要那么恐慌啦。我最近和蒋少星打算做个新的投资,本来还想跟你一起分享分享,你肯定感兴趣。”

“感兴趣,我也没钱的。”郭黎翻了个白眼。

“算了,反正你也走了。等你回来的时候,再说。”

因为新冠的原因,顾澄和郭黎每次出门都要全副武装,到后来还得做好核酸才能回小区。但是也因为疫情,顾澄看房的计划一推再推。当然,唐韵说的投资项目,郭黎也没机会去看。

郭黎在律所看到沈主任,也不好意思一直问陆怡安的事情,还是沈主任主动跟她说起,因为疫情,陆怡安的案子侦查比较慢,到检察院又被退回来两次。总之,现在已经第三次移送到检察院了。沈主任和陈路写了整整十几页法律意见,接下来就看检察院是否接受不起诉了。

“不过据说他们的情况比较复杂,不仅仅是这一个案子的事情。报案的人拿出了一堆证据材料。我也建议陆怡安在当地找个律师。”沈主任最后说了一句。

转眼,郭黎拿执业证也已经三年了,已经独立办案了,但是案源始终让她头疼。

“我有时候就在想,你们是怎么接到案源,做到那么多的收益的。律师真的跟我想的不一样,我以前以为只要好好学专业,认真看案例打官司就行了,经过这几年我发现,律师很重要的,是要学会推销自己啊。”

“郭律师,你的名片,可不能仅仅是一张纸。你跟着你们王律师,多参加参加一些论坛啊,一些公益活动啊。”顾澄给郭黎出招。

“哎,你知道我不喜欢那些场合的,都不想讲话。”郭黎为难地说。

“你做公司业务,不仅要在专业上没有漏洞,也要抓住一些场合,去认识一些公司里有话语分量的人。一些路演也可以去看看,活跃的基金,都需要法律顾问的。”

然而,新冠疫情越演越烈,本来以为几个月就能控制住的,结果变成了一场全国的战役。郭黎每个月都要往家里囤口罩和酒精,居然变成了一种肌肉记忆。每两天一次核酸。就算外面再好看,只要没有其他事,郭黎一下班就往家赶,哪儿也不去。

就算这样,上海还是彻底沦陷了。

这个春天,郭黎的小区被封了。听到浦东先被封的时候,顾澄赶紧在网上买了一些罐头食品、鸡蛋和泡面,以备不时之需。

“郭黎,你那儿快递还进得去吗?我跟你爸给你冻了些菜,买了些牛奶,寄过去?”陈桂珍打来电话问。

“快递进不来了。还好家里囤了很多必需品。放心吧,妈,应该很快就解封了。”郭黎说道。

“这都是个什么事儿啊。”陈桂珍说,“你看看,我们这儿就没有这么严重,还严重到要封小区的。”

“那也没办法,上海人口多,控制不住。”

唐韵也发来信息问快递的事儿,说要寄东西过来,被郭黎婉拒了。

“谁能想到,我们家最多的居然是这个茶叶和干菜。”这天,两个人都没有什么事情,除了做核酸下楼,可以在小区溜达一圈外,哪儿也去不了,索性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