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觉醒的她 > 第65章 中孚利贞

第65章 中孚利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林子夏从琴室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又遇到下班高峰期,堵得一塌糊涂。眼见着自己没办法按约定时间出现在吃饭的地方,于是赶忙给朋友发了信息:“路上太堵了,我估计要迟到半个小时……”

朋友回复:“没事,我先点菜。”

看着导航上一长条红到发紫的路况,这么堵下去估计半个小时也到不了……

林子夏有些着急问司机:“还有没有更快的路线?”

司机说:“今天是周五,哪都堵!”

林子夏有些懊恼自己竟然忘了今天是周五,应该避开晚高峰,哪怕提前二十分钟,也不至于现在以龟速前进。

前后左右看了一圈,全是车,一动不动。忽然,瞥见窗外挂着一牙新月,旁边还有一颗明亮的星。瞬间,林子夏的注意力被拉回到当下,此时的自己坐在车里,面对着堵得一塌糊涂的路况,只因为自己没有提前出门,赶上了周五的高峰期。事已至此,无论现在多着急,都到达不了目的地,不如就好好坐在车上,想想看现在还能做什么?

想到这里,又给朋友发了一条信息:“你饿了就先吃,我估计半个小时也不一定能到。”

看到朋友回了一个字“好”,林子夏放下手机,深吸一口气,发现刚才着急和懊恼的情绪不见了。继而意识到自己刚才之所以出现着急、懊恼的情绪,是因为自己陷入了“反刍思维“的模式,也就是对负面情绪本身及其可能原因和后果的反复思考。就像牛会把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再退回口中咀嚼,当沉浸在负面想法中无法自拔时,就像反刍动物一样把早已消化的念头不断地拿回来反复考量。好在,刚才窗外的新月和星星打断了自己的反刍模式,从而将注意力拉回当下,从而得以立刻觉察到自己的“情绪”问题。

“前面就到了!请拿好随身物品!”司机的声音将林子夏再一次拉回当下。

“谢谢!”说完在路旁下了车,直奔目的地。走进餐厅,远远看见朋友在朝自己挥手,径直朝她走了去。

“抱歉,路上太堵了!”林子夏边说边坐下。

“没事,又不着急!咱们先吃饭,一会还要请教你几个问题。”朋友笑了笑说,并示意服务员上菜。

吃完饭,服务员熟练地端走盘盘碗碗,换上茶饮。

朋友一边倒茶一边说道:“我这两周回去认真想了想自己接下来到底想做什么,也想听听你的建议。”

林子夏认真听完朋友最新的进展,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说道:“我们先来回答两个问题,一个是我想做什么,另一个是我能做什么。分别列个清单。”

朋友按林子夏的提示,将两个问题分别写在纸上,并在问题下面列出相应的内容。

“接着,再看看你能做的这些事里,哪一项是你最擅长的?轻轻松松就能做得比别人好,那大概率它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朋友从自己能做的列表中圈了一个出来,确实自己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轻轻松松就能做得比大多数人好,姑且称之为“天赋”吧。

“现在来对比你想做的事和你的‘天赋’,我们就会得出一个清晰的‘方向’。这时候问自己:不给钱,还想不想做?”

朋友看了看自己的笔记,郑重其事地点点头,说:“不给钱也想做,贴钱也想做!不过我有信心能赚到钱,让这件事更加可持续!”

林子夏听到这里,笑着说:“最差的情况是不给钱,如果你已经想到最差的情况也依然愿意做,那就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你了。无非就是时间的问题。下一步是做规划,想想看现在能做什么?以及接下来还有哪些‘可能性’。”

既然有想做的事,那就去做!看看现阶段自己能做什么!在做的过程中,自然会“验证”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这个过程是了解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成为自己的过程。

人们常常误把欲望当理想!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真心”!凡是不能落实到行为上的“想法”,都不算“真心想做”,最多只能算“妄想”。

“那想赚钱可以吗?”朋友忽然一本正经地问道。

林子夏不置可否地说:“有什么不可以?”继而解释说:“看你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个人享受还是其他的?”

说到底,从个人享受的角度,吃喝完乐是有上限的!一个人总共就那么大胃口,就算是天天山珍海味满汉全席,也就一张嘴。哪怕房子盖得富丽堂皇,睡觉的时候,躺下也不过一个身板大小。吃穿用度顶天了也就是皇帝的规格,又怎么样呢?皇帝尚且不能千秋万代,更何况是其他人。不信去故宫走一圈?!

换个视角来看,钱也意味着资源!手里掌握的钱越多就意味着可调配的资源越大,意味着有机会做更“大”的事。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我自己不需要很多钱,但是要让更多的人受益,就意味着要有大量的投入,那就需要很多钱!”朋友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林子夏想了想,安慰道:“其实也不用想那么远给自己平添无端的压力!还是回到现在,看看现在能做什么?量力而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有很多资源涌来,但同时也意味着会有很多诱惑,那才是真正考验‘定力’的时候!”

人还能清醒理性地拒绝“诱惑”,往往是因为“诱惑”还不够大……

忽然,朋友局促不安地说道:“我最近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年龄焦虑,马上就要三十岁了。”

林子夏眨着眼睛悠悠地问:“那是不是还有容貌焦虑?”

朋友点点头表示自己一直有容貌焦虑和身材焦虑,现在又来一个年龄焦虑,仿佛刚燃起的斗志又被瞬间捏得粉碎。

林子夏想了想说:“让你别焦虑,显然是没用的。我自己有段时间也有年龄焦虑,随之而来就是容貌焦虑。尤其是看到有些人两年不见,老得都快认不出来的时候,那种焦虑感一下子就上来了。不过,有一天我忽然就想明白了。”

朋友好奇林子夏又会怎样另辟蹊径,赶忙问:“怎么说?”

“说起来还挺抽象,我想想看要怎么说啊……”林子夏沉思了一会,试着用一朵花来比喻,“想象自然里的一朵花,在春天开放,开完就会凋谢,但是你能说这朵花凋谢的时候它就老了吗?就像有的人觉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有的人又觉得黄昏也很不错,黄昏之后还有灿烂的星光。所谓的“老”,不过是人的评判,但在花看来,它绽放完之后,从枝头凋谢的时候只是进入到另一个阶段,而凋谢意味着新阶段的开始,也就是说不同的阶段会以不同的面貌呈现。而人也是如此,比如在婴儿的时候,就是婴儿的面貌,在青春期,就是青春期的面貌,到了中老年就是头发白、皮肤皱的面貌,最后当一个人‘凋谢’了,不得不从枝头飘落的时候,也只不过是换一种面貌呈现而已,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归宿’,只不过这个归宿是眼睛看不见的而已。”一顿意识流式疯狂输出之后,林子夏看了看对面一脸茫然的朋友,忍不住哈哈大笑。

朋友见她笑得像个憨憨,无奈地问:“你说的这些和年龄焦虑、外貌焦虑有什么关系?”

林子夏狡黠地表示:“前面说的有点抽象……我换个思路,如果连‘时间’都只是人为的标签,那么同理,所谓的‘年轻’和‘年老’、‘美’和‘丑’也都是人为的标签。勇敢地撕掉别人定义的标签,还原最真实的自己,相信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根据你自己所认定的‘美’和‘年轻’的方式去活就好啦!比如我觉得一个人笑起来好看就是好看,因为发自内心的笑容是有感染力的,相对而言笑得很难看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假笑,跟长相没关系。再比如年轻,我觉得是一种状态,只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哪怕八十岁也依然很有活力。”

朋友白了林子夏一眼,说道:“这么说我就明白了!下次请说人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