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林子夏躺在阳光下,猫躺在旁边,广播里的读书节目正在推荐一篇小说,叫《封神榜里的哪吒》,林子夏听完立马找来电子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读书对于林子夏而言并非消遣,而是解惑。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教会了她如何“做人”,但当她想不明白“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得到的回应是:“你想太多了。”
每当遇到困惑,她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自己找书读,找好书读,找经典的书读。同时,深度阅读带来的是深度思考,因此,林子夏发现自己在一次又一次与伟大思想的相遇中总能获得启发。
对于林子夏而言,赋闲在家的时间里,读书是韬光养晦的最佳方案。
“我终于用血偿还了我短短人间一切所有亏欠的。我得到最终的自由,我可以俯临人世。没有时间、空间的世界于是变成平面的图画,无一处不和谐。我应该快乐。可是师父,就如你听见的,我还是在哭,忍不住的眼泪使我还想加入到世间的不完美里去,而且,在眼泪里,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河,就像是在那个五月的下午…… ”
林子夏读到这一段时,忽然鼻子一酸,豆大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哭得稀里哗啦。这时,身旁原本呼呼大睡的猫咪忽然醒了,用毛茸茸的头蹭了蹭林子夏的脸,像是在安慰她。
林子夏一边欣慰地摸了摸猫咪的头,回想刚才自己为什么会哭得稀里哗啦。原来是自己长久以来的孤独感终于从哪吒的哭声中得到了回应,所有的委屈终于在那一刻得到释放。然而,一个人的孤寂,只能自己承担。
回想自己从小就和别人不一样、不被理解,就连妈妈都笑骂她是“奇葩”,久而久之,习惯性地与人群保持距离。在旁人看来是一种高冷,但实际上这种疏离感不过是一种无力的自我保护,本质上是害怕听到不认可的声音。
幸运的是,父母的爱让林子夏可以“任性”到现在,这一点自己也在长时间和猫咪的相处过程中有所体会,即无条件的爱。虽然父母并不总是赞同林子夏的“选择”,好在他们虽然不赞同,但也不会真的反对干涉她的“选择”,甚至在看不下去的时候也会默默“支持”。不过,林子夏从小就清楚父母并没有什么丰厚的家底,只是因为勤劳、节俭,保证了一家老小衣食无忧。更清楚自己只是暂时地将父母的支持当作一份“礼物。虽然朋友们也总是毫不掩饰地表示羡慕林子夏的“纯粹”,但对林子夏而言,路是自己选的,爬也要爬下去。
叮咚,手机邮箱显示收到一封新邮件。
林子夏看了一眼标题,赶忙放下手中的笔,立即点开。因为这不是一封普通的邮件,而是一封“信”!这是她跟“小朋友”们的约定,分享关于自己的体会。每一封信都是随机事件,因此,每一封信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读完信,林子夏也会认真写回信,作为“礼物”回赠。这样的信件往来已经保持了两年,在这个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到“小朋友”们的变化和成长。之所以说是“小朋友”,不过是林子夏对于比自己年纪小很多的朋友的一个“昵称”,是她要“守望”的那类人。
林子夏喜欢文字,喜欢用文字的方式交流!在信息越来越即时,越来越碎片的年代,信件有着特别的温度,有一些些的仪式感,又能完整地表达。
因此,偶尔换回这种“写信”的形式也是不错的选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有很多种,但对于林子夏来说,“信”始终是不一样的存在,尤其对于收信的一方而言,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快乐”,这种快乐在往后每一次重读时都会再现,同时,写信人的“情感”也会再次涌动。
读完来信,林子夏立即打开电脑给“小朋友”回信,飞快地敲击键盘,放任思绪自然涌动,写完看了一遍,然后点击“发送”。接着又点开“已发送邮件”,又读了一遍:
亲爱的小朋友:
读你的信,心里很暖。对我来说,这是一份礼物,比任何物质礼物都要珍贵!
这两年,我看到你从一个懵懵懂懂的状态,变得越来越清醒,内心也越来越有力量。
人面对自己是需要莫大的勇气,而成长必定是伴随着剧痛,其中的冷暖旁人很难了解,幸运的是你走出来了,并且在伤口上长出了翅膀。所以,不要忘了恭喜自己又进阶了。当我们不断地进入正循环,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当然,并不是说在物质层面一定会怎么样,而是正如你所说,找到自己的根,向下扎得越深,内心就越安定。
人最不可控的就是自己的情绪,而情绪大部分时候会因为“内在”的不稳定而波动。所以当我们找到了让内心安定的“道”的时候,我们整体的生命状态就会有了质的飞跃。当我们以这样的状态回到生活中时,任何问题都不会对我们造成困扰,而这就是所谓的“定力”。
这两年,我们彼此照见,也彼此滋养。趁这个机会,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信任我,谢谢你愿意尝试探索自己。
我喜欢文字,喜欢用文字的方式交流!更重要的是因为写和读的过程是能量在流动,是一个滋养的过程。
愿我们始终眼底有光,纯真如孩童!
人们常说来日方长,实则一切无常!就让我们珍惜每一次的相见吧!
祝愉快!
你的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