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橹船晃晃荡荡地在湖上绕了一圈,又绕回了小渡头。付钱的时候朋友抢着买单,表示下次再换林子夏。
夕阳落得很快,两人站在小渡头眼睁睁地看着它沉入西山。眼见着天就要黑了,朋友提议一起吃完晚饭再回去,林子夏提议可以去自己常去的一个小店,于是林子夏领着朋友前往目的地。
路上朋友谨慎地说:“你需要钱的话,我可以马上给你转。”
林子夏听完,连忙说:“没事没事,我自己可以搞定的。”
朋友表示自己怕林子夏面子上过不去,但如果有需要的话随时说,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心领了,但我的原则是尽量不跟朋友产生金钱往来。”
林子夏话说一半,这时候绿灯亮了,跟着人流快速穿过马路。待走到安全的行人道上,又接着刚才的话头继续说:“我其实心里很开心。一般情况下,有钱的人未必像你这么慷慨,反倒你自己没什么钱,却愿意倾囊相助。这份情义我心领了!但我不能接受,因为你自己也不富余,我不能让你也陷入困境。更何况,我要真需要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个地方上班。”
朋友点点头,认可道:“也是,以你的能力根本不用愁。”
林子夏说的是实话,以她的工作能力完全可以让自己衣食无忧,但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也没有哪条路更好,只是对林子夏来说,选自己想要的那条路最起码不会后悔。
林子夏表示,自己也曾经历过朋友因为钱而分道扬镳的情况。当然,失去一个朋友,会让她很难过。但也只能安慰自己:人跟人的缘分有限,缘来时好好珍惜,缘去时各自珍重。可以把握的惟有此心而已。
朋友突发奇想提到:“如果是圣人的话,他会怎么做?”
林子夏摇摇头说:“圣人肯定会做得比我们好。但同时,我们要有自知之明,接受一个事实:我们不是圣人,我们只是个普通人,还被‘人性’限制着。如果非要给自己扣上圣人的帽子,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那只会自取其辱。做好自己现在能做的,如果每次都能进步一点点,就很好了。”
两人一路边走边聊,
“不过,我还是很珍惜愿意对我直言不讳的人。因为谁都想当’好人’,不想当’坏人’。”
“这也是人性。”
林子夏说自己以前也是喜欢当“好人”,反正开心就好,没必要搞得大家很紧张。后来发现,开开心心是挺好,但如果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却是毫无益处。回头看看还留在身边的朋友们,往往只有那些真正一起成长的人,才会一直陪在身边,不能一起成长的很快就不再联系了。每个人的眼界视角都是有限的,如果身边有同频的朋友,可以提供多一种视角,那彼此的视角就各番一倍,不同的视角越多,眼界就越大,心量和格局也就越大。因此,对于珍惜的朋友,该直言不讳的时候,也会直言不讳,哪怕冒着“失去这个朋友”的风险。同时,她也会格外珍惜愿意对她直言不讳的朋友。
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真话”,因为“真话”通常不那么顺耳,也因此容易有冲突。
林子夏说:“如果有人因为听到真话而不开心,就“不喜欢”我,把我移出朋友列表,也能理解,因为这是人性。但最起码我尽到了作为’朋友’的责任。看到了,及时说了,至于听不听随他自己选。”
朋友感叹:“做你的朋友真不容易!我身边真没一个像你这样的。”
林子夏噗嗤一笑说:“我身边也没有。”
两人边走边聊,拐进一条小街,走到一家小店门口停了下来,店内暖色调的灯光透露着温馨与安宁的气息。推门进店,只见吧台后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和蔼地说:“你来啦。”
林子夏笑着回说:“我们刚才在附近玩,顺便来你这吃碗面。”
“看看想吃什么,我来给你们做。”
正说着,店门又被推开了,这时来了个女孩,跟妇人打了声招呼之后,也坐了下来。这家店很小,只有吧台前的五个座位,此时还剩两个座位。
女孩的气场很干净,虽然看着年纪不大,但是眼神里透露着一种淡定。女孩点了份蛋炒饭,见林子夏二人也在等待自己的晚餐,于是主动攀谈起来:“你们怎么发现这里的?”
林子夏笑说:“路过时偶然发现的。”
这时,妇人将做好的两碗面分别摆放在林子夏二人的面前,笑盈盈地对林子夏介绍道:“这是我女儿,失礼了。”
林子夏意外地说:“你这个女儿不简单。”
妇人说道:“她最近总是冒出一些没头没脑的问题。”
女孩朝妇人做了个鬼脸,继续对林子夏说:“我最近跟我的朋友在做一档播客,问这些没头没脑的问题是为了收集素材。”
林子夏好奇地问:“什么类型的播客?”
女孩自信地说:“关于女性成长的。”
“那我可以听一听吗?”
女孩见状立即拿出手机,自动连接上了店内的音箱,表示林子夏可以一边吃一边听。
伴随着轻缓的开场音乐,女孩与搭档轻快地聊着关于“成长”的话题。原来这个女孩叫西西,她的搭档叫阿水姑娘。
小店里,灯光温暖,西西和阿水姑娘的声音流淌,妇人站在吧台里平和地看着面前三个“孩子”专心地吃饭,此刻好像回到了以前的“广播”时代。
一集播放完毕,西西认真地问林子夏二人的反馈。
林子夏真诚地说:“很棒啊,年纪轻轻竟然有这样的悟性,希望有机会也能认识阿水姑娘。”
林子夏的朋友也表示自己很喜欢,已经果断关注了。
西西见二人不是敷衍,于是开心地说:“阿水姑娘就在隔壁,我们过去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