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觉醒的她 > 第53章 说以动也

第53章 说以动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窗帘的缝隙,走漏了一束阳光,叫醒了正在熟睡的林子夏。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在自己额头上熟睡的猫咪,再轻轻一转头,恰好碰到另一只猫的鼻子,哼哼唧唧。两只猫像左右护法一般,将林子夏挤得动弹不得。睡眼惺忪地边撸着猫边叹道:有枕头睡已经很好了。

这时,手机震了两下,收到一条信息:“我出门了,半小时后见!”

这才想起来跟朋友有约,赶紧一个鲤鱼翻身,起床洗漱。

镜子前,林子夏心不在焉地刷着牙,脑子里思绪乱飞:要不要吃口饭再下楼/好像来不及了/但是空腹不能喝咖啡/要不还是扒拉两口垫一下/可是吃什么呢/蒸一个馒头/要不就吃两块饼干……

抬头看见镜中的自己:哎呀头发有点油/来不及洗头了/扎个马尾吧……

忽然,目光扫过镜子上的提醒:好好刷牙!

林子夏立刻意识到自己刚才脑子里的思绪飘得太远了,立刻将注意力收了回来,专心刷牙。看着水龙头的水将牙刷上的泡泡冲干净,嘴巴里还有牙膏留下的香气。用心洗漱完毕,换好衣服,抓起一包苏打饼干出门。不到五分钟,林子夏就来到了约定的地点——楼下的一家街边咖啡馆。趁朋友还没来,挑了一个晒得到太阳的位置,点好咖啡,坐等朋友来。阳光正好,仰头闭上眼睛,感受着温暖与美好,信手在纸巾上写字:你在阳光下,晒成甜甜的盐。

不一会,看见朋友正朝自己走来,林子夏向其招手示意。

朋友还没等坐下,就对她说:“你最近状态不错!”

林子夏笑了笑,回应道:“前两天刚把那恼人的兼职辞了。”

这时,服务生端来两杯咖啡,分别放到二人面前。林子夏表示自己平时很少喝咖啡,比较能接受的是雪莉手冲,而给朋友点的则是美式。

朋友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表示这家咖啡做得不错。继而问道:“看你上次那么生气都没辞,怎么突然就辞了?”

林子夏顿了顿,解释道:“那天开完会发现自己很不开心,说明已经被影响到了,那就没必要再继续下去。”

其实,那天开会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冲突和不快,反而是一周因为领导不讲道理而生气地怼过他。哪怕是在气头上,林子夏也没有真的想过辞职,毕竟这一年是靠这笔兼职的收入走过来的,而心理的预期也是想着再忍两个月,财务的压力确实让她没有办法说不干就不干。

林子夏平静地说:“我发现他有毒,所以要赶紧远离有毒的能量。上次生气和怼他其实是本能的反抗,但是当我发现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就说明我被影响了。继续下去,我就会变成‘受害者’。”

朋友听完感慨道:“你这人就是太实诚,那接下来怎么打算?”

林子夏笑着摇摇头表示自己还没想好,先休息一段时间再说。心里很清楚不是实不实诚的问题,只是自己是一个很认真的人,甚至有些强迫症,不想糊弄自己,也不想糊弄别人。只是,碰上没有边界感的人,不懂得拒绝。不过,这一次的经验让林子夏学会了“拒绝”!也就是说,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地拒绝,尤其是碰到脸皮厚的人,哪怕稍微委婉一些,对方就会揣着明白装糊涂地跟你打太极,最后不明不白地掉坑里了。

朋友放下咖啡杯,看了看纸巾上的涂鸦,笑着说:“我真的很佩服你,总是不着急。”

林子夏听后噗呲一笑。朋友问她笑什么,她说:“想起有个老人说:那么着急干嘛?赶着去死吗?”

接着,像旁观者一般平静地分析着自己。说实话,这两年性格变化很大,以前也会着急发脾气,但是慢慢地好像学会了和自己的各种情绪相处,不管是烦躁、着急、不开心,生气,还是严重一些的焦虑、抑郁,自己都经历过。记得,以前最讨厌的事就是洗碗、做家务,总觉得是在浪费时间,越是觉得浪费时间,越是觉得烦躁想发脾气。

“有一次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在家扫地,想着赶紧扫完,但是也没有什么要着急做的事,总之就是干什么都比扫地重要,比如刷手机。由此,人就变得烦躁。这时,我看到沙发上悠闲舔毛的猫咪,那么心无旁骛地专心在清理自己的毛毛,那一刻,我问自己:你在烦躁什么?既然这地你扫也得扫,不扫也得扫,那为什么就不能好好扫?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好了!我开始专心地扫地,清清楚楚地看见地上的猫毛被吸尘器吸干净了,地上的头发被吸尘器吸干净了,烦躁的情绪在那一刻也忽然不见了踪影。整个过程中,人很平和!甚至有一点淡淡的喜悦从心底升起,整个人都好了!我好像尝到了甜头,想象情绪是天上的云,来了就来了,我认真观察它,不跟它较劲,只是观察,不久它自己就走了 。最后只有内在的平静与安宁。”

朋友微笑地看着她的眼睛,说道:“你刚说的跟我练瑜伽冥想过程很像”

“是吗?我也不知道。就是简单的专注力和觉察力的训练。” 对于林子夏来说,叫什么名称不重要,受用就行。自己无意中获得了一把钥匙,打开了如何与自己情绪相处的大门。

朋友颇有意味地说:“我发现你平时话不多,今天竟然滔滔不绝地说了这么多。”

“我只是不喜欢闲聊而已!”林子夏喜欢这种向内探索式的深度交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所启发和滋养。当然,这种交流的发生需要契机,并不是每次都能遇到同频的人,哪怕同一个人也不是随时可以同频。只能说可遇不可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