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觉醒的她 > 第48章 与时行也

第48章 与时行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偏厅里,李老先生忙碌的身影,飞飞不敢打扰,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观察。病床上躺着一个脸色发黑的病人,好像是得了尿毒症,李老先生正在给他诊断。家里已经出不起钱做透析,只能寄希望于李老先生。

“他留下。你先回去!”

病人边上的妇人,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边磕头边央求:“您就让我留下来照顾他吧!我想陪着他,哪怕治不好,我也要陪着他走完最后一程。”

李老先生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那你留下来陪他吧。”

只见那妇人感激涕零地连磕了十几个头,并表示等自己有钱了一定加倍感谢李老先生的救命之恩。李老先生见状随即上前扶起那妇人,嘱咐她,先安心治病,其他的以后再说。

交代好病人的相关事宜,李老先生招呼飞飞随他去诊疗室。边走边问:“她这两天怎么样?”

飞飞想了想回答道:“好像开心一些了。”

李老先生“哦”了一声,便示意飞飞躺下扎针。看起来也没有继续要聊「鱚寶」的事。

正当李老先生要行针的时候,飞飞突然好奇地问道:“李老您说气是能量吗?”

李老先生刚要行针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打断了,顿了顿说:“气是物质。”

飞飞吃惊地说:“气怎么会是物质呢?”

还没等一句话说完,李老先生的针已经落到穴位上了,飞飞感觉腿上有根筋像触电一般,从脚底一下子窜到了膝盖,麻得嗷嗷叫。

经过这段时间的调理,明显不嗜睡了,精力更充沛,感官也更敏锐了。尤其对声音变得很敏感,比如在听到440赫兹的音乐,会觉得很嘈杂,而当听到432赫兹的音乐时,人会变得很平静。以前则是相反,更喜欢听440赫兹的音乐,而没有耐心听432赫兹的音乐。听说432赫兹是大自然的频率,当人跟自然的频率共振的时候,就很容易变得柔和、平静。飞飞平时接触最多的432赫兹音乐就是古琴发出的声音,由此可以想象上古先民弹琴沟通天地也不无道理。

书室里,飞飞回想李老先生所说的“气是物质”,依然百思不得其解,只能翻书,试图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飞飞常庆幸自己有个好习惯,每当遇到想不明白的事,就会找本书读,于是很多想不明白的事都是从书上找到了答案。

沿着书架一本又一本地浏览着书名,忽然看到《道德经》,飞飞毫不犹豫地从书架上取了下来。记得师父曾有一个特殊版本的《道德经》,但自己还没有资格翻阅。

手里的这本也没有标注是哪个版本,但既然是李老先生的藏书,从版本上说来,应该也是比较可靠的。读古书,其版本当然很重要,但鉴于没有更多可选项,随手翻翻也很受用的。

翻开第一篇,标示着「道经卷」。从开头看好像不是通行本,上面写着:“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继续不求甚解地读下去: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无极极,极生炁,炁生变,变之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空气以为和。”

没想到真的出现了跟“气”相关的词!这一段话里出现了两个跟“气”有关的词,一个是“气”,另一个是“炁”。

在“炁”旁边有一行标注:“人之真炁,天地紫炁,无极神炁;先天之炁,无形无象,炁极化气。”

而在“气”的旁边则标注着:“上升为云,下落为雨,落地为水,汇流成河,聚而为渊,化则为气也。指的是正常有形有象之气。”

飞飞好像明白了为什么李老先生说“气是物质”。如果是这有形有象之“气”,确实就是物质,而无形无象的“炁”则是形而上的神秘能量。

虽然关于“气”的问题好像解决了,但又有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刚才这一段话似乎又给飞飞造成了困扰,每个字好像都认识,放在一起却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有”和“无”难道不是相对的吗?可是在这里说,“有生于无”,看上去更像“有”是“无”的一部分。似乎解释了“道”产生、演化的过程,但又解释得极其抽象,令人无从想象。这里的“无”好像就是“道”,那“道”又是什么?问题绕了一圈好像又绕回来了。飞飞摇摇头,只能借用另一句话“玄之又玄”,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

根据先前的经验,既然看不懂,那就说明时机未到,即使脑子在打架,也只能无奈作罢,不强求。索性取出纸笔,将这段话一个字一个字抄下来,反复抄几遍,说不定会找到“机关”。

飞飞伏案专心抄写,忽然有个声音问:“你在抄什么?”

一抬头,原来是「鱚寶」摇着折扇,站在桌子的另一侧。

见她一脸好奇的样子,飞飞痴痴地笑着说:“《道德经》”

“李老头让你抄的?”

“不是啦!是我自己读不懂,就想着抄一抄。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嘛。”

“你哪里读不懂?”

飞飞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困惑点,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表述清楚,但似乎「鱚寶」是听明白了。

她借用佛家的表述,解释说如果这个世界是每个人内心的投射,那么每个人眼中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而人又是本性具足的,那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修行”明心见性,从而回归圆满。先不管“道生一”的问题,至少老子的表述里,“一生二”的那个“二”对应了“阴阳二气”,有了“阴阳”也就有了万物,即我们生活的这个物质实相界。可是为什么中间还要有个“二生三”,这里的“三”,可以理解为“心”。人首先是“阴阳”和合而成,而人又有了“心”,属于第三种存在,因此是“二生三”。而每个人的“心”投射出来的不一样,因此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也不一样,于是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万物”在各自眼中也就不一样了。换句话说,每个人的“心”决定了“万物”的意义。因此,才有了“三生万物”。

听着「鱚寶」的一番高谈阔论,飞飞虽然不完全信服,但依然感佩她竟然有如此的见地,为自己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