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觉醒的她 > 第27章 君子有解

第27章 君子有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秋凉石冷”

林子夏迷迷糊糊地醒来,努力回想这四个字后面是什么?实在想不起来,于是又迷迷糊糊地回到梦里,试图将后面的半句看清楚。同样一个梦做了三遍,可醒来,只从梦里带出了四个字:“秋凉石冷”。只能怪自己醒来得太慢,终究梦只落得个无踪无影的下场。

秋凉石冷,秋凉石冷,梦魇一般地占领了林子夏的心智,无论她多么努力地搜寻记忆,却始终没有任何头绪,始终只有这四个字萦绕心头。

勉勉强强自己硬凑了一句:月明天朗。试图以此结束这段梦魇,不成想反而让她更觉如鲠在喉,难以平复。

这一天就这么迷迷糊糊地过完了,傍晚,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消失在天边,但夕阳的余晖却依旧燃烧着西边的那片天空。有风吹来,微凉,林子夏信手写下:

夜幕降临

晚霞是太阳

最后的倔强

简单的诗行,唤醒了林子夏记忆中那些写诗的日子。每天早上九点之前,是自己的兔子洞时间,暂时远离人群,远离狂轰滥炸的工作信息,恣意地任由诗意奔突,记录被风吹起的美好瞬间。翻出当时写的诗行收录于名为《浮光几行》文档,那是一段美妙的时光。每一个被风吹起的瞬间,都值得珍惜。

林子夏给露台的植物浇水,一阵风吹来,诗意便落在了她的心上:

雨天

我看雨

晴天

我看花

时光有脚

滴滴答

转头一看,月痕已印在东边的屋顶上了。心内顿生欢喜,有风有月,最适合抚琴一曲,清风明月是知音。林子夏进屋抱琴,在露台上安顿好之后,点上一支香,随手拨动琴弦,发出古琴特有的音色,沉稳,深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静气”,让心一下子稳了下来。

林子夏双眼微闭,深吸一口气,仿若是正式抚琴前的一种仪式。

双手轻抚琴弦,一连串空灵的泛音随之响起,如夜色中亮起的点点星光,紧接着一个悠长的走音,好像镜头一转,月亮也出来了,随着琴曲的深入,心声与琴声渐渐地合二为一,手指与琴弦也渐渐地合二为一,琴声流动,心也跟着流动,此时再也感觉不到这世间还有个“我”。渐渐地,来到了琴曲的尾声,又是一串空灵清亮的泛音,越来越缓,越来越轻,琴曲至此圆满,然而余音却依稀缭绕,不绝于耳。

方才所弹之曲为《良宵引》,对着清风明月最应景。

林子夏喜欢在晚上十一点的时候弹琴,因为夜深人静的时候,琴声更真切,没有干扰,才会体验到“无我”的状态,就像刚才,这是弹琴给自己带来的最大享受。吹着风,诗意便又落到了心上。

月华如水星光若点

清风相伴琴声不绝

知音难得斯是良宵

正陶醉着,林子夏收到一条信息,是周文涣发来的,想起上次见面还是元旦,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三个月就又元旦了。

算起来,二人相识也有七八年时间,想来也算志趣相投,不过平日里,却是各自生活,并无交集。这要从林子夏的性子说起,她这人生性寡淡,看上去高冷,难以接近,不会主动与人来往,因为她需要与所有人保持安全的距离,需要时间慢慢熟悉、慢慢淘汰。最终留下的基本是志趣相投之人,虽然不一定会在生活上有来往,但会倾向于精神层面的交流。

难得两人一起喝茶聊天,谈起成长,林子夏感叹成长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成长的过程是内心深处的撕裂,是要在伤口之上长出翅膀的决心,又何止是蜕层皮那么简单。回想二十几岁的时候,内心的躁动与好奇催促着她往前跑,没皮没脸没心没肺,只为挥洒自己的一腔热血。这一年在家,一无所有的时候,总算可以沉下来,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如果说二十几岁的时候不想长大,不愿长大;那三十岁之后,就是学会接受自己已经长大的事实,同时学会保护好内心里纯真无邪的小孩,而不是让那个小孩掉入深渊,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沉沦,最后被同化成油腻的成年人。长大意味着要找到自己真正的责任所在,意味着实现自己所相信的价值。

“我有个专栏,随手会写点文章。倒不是为了给谁看,看不看是别人的事,我写只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

“把你的专栏分享给我看看?”

“好呀,发给你。”

周文涣快速地浏览了几篇文章之后,惊呼:“我从前只知你有才华,文笔不错,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好,我得好好看看。”

“就是写着自己玩的。一直都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但是回头看看,日记过于随意、主观。需要换一种形式,正式地、公开地发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保持相对的理性。当然,发表了就会期待有人看,还有可能会陷入迎合读者的困境。因此,我给自己定的原则是,不管别人看不看,我只写我想写的,真实地表达。”

林子夏表示,自己很喜欢文字表达的温度。最近一年,每个节气都会收到一封信,那是自己与一位小朋友之间的约定。信件往来的内容主要关于读书与成长中的困惑,这是一种独特的体验。收信是一件快乐的事!在信息越来越即时,越来越碎片化的年代,信件有着特别的温度,多了一些些的仪式感,又让人有机会完整地表达。

林子夏说:“很幸运她能信任我,与我保持这样的交流方式。我喜欢内心干净的人,也总是不自觉地想要保护年轻的朋友,让他们继续保持内心的干净,不要过早地被油腻的成年人所引诱、同化。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我好像有一种守望者情结,就是站在麦田的尽头,悬崖的边上,保护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不要过早地掉入那悬崖尽头的深渊,因为那深渊是成年人的世界。当然这是一个隐喻,我所要保护的是我们心里的那个小孩。当然,要做好这件事,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和勇气。二十多岁的时候不愿意长大,是执着地要保护好自己内心的小孩。现在的我已经长大了,忽然发现原来那个内在的小孩也跟我一样长大了。”

周文涣笑着说:“知不知道你的眼睛在放光!你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汗毛都竖起来了。下午我抽到了一张卡片,卡片上是一个小孩做着鬼脸,手里抓着一个气球。老师让我想象这卡片上的图像和我的未来会有什么连接,一开始我完全想象不到,我暂时也没有孩子,不知道我跟它有什么关系。但是你刚才说到内心的小孩时,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是我内心的小孩,我最近遇到的也是类似的困惑。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已经在油腻的路上越走越远,而我始终还在挣扎,我既不能认同,又怕被落下,这种处境让我很难受。你刚才的话让我一下子通了,是的,我要温柔的对待自己,也要温柔地对待世界。呵护好内心的小孩,让他长大。”

林子夏听完,笑着说:“我也看到你眼里的光了!”

有茶有琴,是喜欢的样子。愿岁月静好,一切如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