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与鹤年 > 第21章 众遥城瘟疫

第21章 众遥城瘟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由于诸多物资只能由马车驮着走,所以队伍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从未时出发到现在,姜年一行人赶了四个时辰的路才抵达驿站。

从京城到众遥城的距离有四百多里,然而在这四个时辰里他们也仅仅走了约莫八十里的路而已。

按照今日的行进速度,再除去休息的时间,姜年认为还需要三天方能到达众遥城。但是病痛不等人,城内的瘟疫来势汹汹,民众恐怕坚持不了多久。

想到这里,姜年不得不和连鹤去找袁照和齐明朗过来商量对策。

“齐太医、阿姐、阿鹤,”姜年眉头微蹙,“目前我们的行进速度太慢了,大概还需要三天才能到达众遥城,可是得了瘟疫的病人等不了那么久。”

“如果一部分会骑马的人天一亮就轻装上阵,我估计最快明晚便可抵达众遥城。而剩下的人可以带着银两和米粮以及药材按照今日的速度前进。”袁照稍作思考后说道。

“我正有此意。护卫队的人基本上都会骑马,可太医们……”姜年看向齐明朗,“齐太医,你知道在太医队伍里有多少人会骑马吗?”

“据我所知,除了我以外其余太医基本上都出生于普通乃至穷苦家庭,他们都未曾学过骑马。”齐明朗回答道。

“这样啊……没事,阿鹤也擅长医术,等到天一亮我们四人就骑着马快速赶往众遥城,可好?”

“可以。”其余三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此外,为了安全起见我会从护卫队中挑选二十人与我们同行。其余众人像今日一样,运送银两和米粮原速前进。”

做好计划后,姜年便去护卫队挑选了二十个擅长骑马的人,同时还不忘叮嘱张楚带领护卫队剩余的人保护好太医们以及物资的安全。

翌日清晨,当天空刚开始泛白时,姜年等人便马不停蹄地朝着众遥城的方向策马奔腾。这一路上,除了让马儿补充水分以及草料外,众人鲜少停歇。

就这样,经过一整天的奔波,他们于子时左右抵达了距离众遥城尚有五十里地的驿站。考虑到大家早已精疲力尽,因此姜年打算在驿站休息一晚,明日一早再进城。

第二天早上,姜年一行早早地来到了众遥城下。可谁知城门却早已紧闭,周围只有几名蒙上面巾的士兵在把守着。

一般来说,白天乃是商贾活跃、百姓之间互相往来的好时机。然而此刻却城门紧闭,这一场景实属罕见。

但姜年也并不觉得意外。

因为她昨晚从驿长的口中得知,为了不让瘟疫扩散,刺史林桓李早在两天前就已经命人封城了。如果有人想要进出众遥城,那就必须出示通行关文。

于是,姜年拿出圣旨并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而,守城士兵们并不相信公主会亲自来这种充满危险的瘟疫之地,所以也就不肯放行。

一时间,两拨人在城门口僵持不下。一名守城士兵深感不妙,只好回去报信。姜年在城门口站了许久,她觉得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酸涩的臭味。

不知道又过了多久,城门这才缓缓打开,一个蒙着面巾身穿红色官服的老头从门后走了出来。

“众遥城刺史林桓李拜见承康公主。”林桓李向姜年行了一个叉手礼,“下官昨日接到八百里加急的圣旨,知道公主不日将莅临众遥城。可我没想到公主这么快就到了,下官实在是有失远迎。”

“林刺史免礼。此番我带了一百七十余人来众遥城治理瘟疫,目前只有我们这二十多人到了,后面还有其他物资和人员没到。”姜年抬了抬手,“目前城内病患人数情况如何?官府又是如何统计的?”

“回公主,先前为了统计城内贫困家庭的具体状况,官府根据住址将相邻的一百个家庭组成了一个地缘整体,然后出资从中选出两个有声望的百姓负责统计。如今统计病患人数也是沿用了这一方式,但他们为了能为平息瘟疫出一份力,基本上都无偿为官府做事。”

“说到病患人数,目前城内已有将近一成的民众染上了瘟疫,其中绝大部分为老人。到昨晚为止,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人。”

“这瘟疫蔓延得也太快了。对了,封城之后百姓们的吃食从何而来?”

“自封城之后,官府的粮仓每日辰时都会准时开仓放粮,这些粮食大概可以供百姓们吃上七日。”

“粮食是按照什么标准发放的?是家家户户都有吗?”

“非也。官府是按照之前统计的贫困家庭的名单来发放粮食的。在封城之前,官府也张贴告示提醒百姓们囤粮了。”

“这并非长久之计,用不了几日,普通家庭的百姓也会出现缺少粮食的情况。”

“我稍后会给邻州的刺史修书一封,请对方倾力相助,为众遥城准备一些救济粮。等后续物资中的白银一到,我们便可用白银向他们购买粮食。林刺史,你先带我们进城看看吧。”

“下官遵命。公主请带上遮掩口鼻的面巾,以防瘟疫入侵贵体。”说完,林桓李便让随从将数十条面巾分发给了姜年一行人。

在林桓李的指引下,姜年等人逐渐走到了原本的闹市区。此时,空气中那股又酸又涩的臭味愈发浓烈,姜年不禁蹙紧了眉头并用手捂紧了自己的口鼻。

“阿鹤,你有没有闻到一股酸酸臭臭的味道?”姜年用胳膊肘轻轻碰了一下身旁的连鹤。

“嗯,我也闻到了,除此之外还有一股淡淡的艾草味。这两种味道都不算浓烈,勉强可以忍受。”

听到这番话,走在前头的林桓李回过头来说道:“前方不远处就是官府为病人临时搭建的多个治疗区域,此次瘟疫导致病人内热郁积、呕哕且下痢,公主闻到的味道正是来源于此。为了延缓瘟疫蔓延并遮盖住这股臭味,下官昨日派人在城内熏了好久的艾草。”

“看来此次的瘟疫比我想象中的还要棘手啊。”姜年忍不住蹙着眉头喃喃自语,紧接着便快速地继续向前走去。

不一会儿,几十座简易的茅草屋便映入了她的眼帘。姜年只一眼便知道了那是为染上瘟疫的病患准备的临时治疗场所。

与此同时,有几个穿着相同服饰的人在来来回回地进出不同的屋子,看起来像是官府召集的大夫或者是照顾病人的仆役。

可令姜年不解的是,每间屋子前都有好些老年病患虚弱地躺在散落一地的茅草上。这是为何?

这时,被姜年甩在身后的众人这才跟了上来。一看到林桓李,姜年便问道:“得了瘟疫的重症病人都聚集在这里了是吗?这些老人为何会躺在地上?”

“也不是,大部分病人无论重症或是轻症都在自家待着,而这里的病人基本上都是因病被家人遗弃至野外的老人。为了避免瘟疫进一步扩散,官府唯有修建茅草屋收留他们,并召集大夫为他们诊治。可官府人手不够,尚未能建成更多的茅草屋,所以他们才会……”

“简直混账!在兰傲境内,竟有人敢藐视国法弃养老人。待瘟疫平息后,我要让每一个弃养老人的渣滓都为此付出代价。”姜年厉声斥责道。

“不过,当下最重要的是抑制瘟疫蔓延,所以还请林刺史多派些人手抓紧时间建好收治病患的场所。”姜年转头对护卫队吩咐道,“你们都过去给林刺史帮忙,不用担心我的安全,有阿姐在我身边保护我就好。”

“多谢公主,下官这就去办。”话毕,林桓李便带着护卫队转身离去。

“阿鹤、齐太医,麻烦你们先去为病人诊治,看看是否有法子治好这些病人。”

“是。”齐明朗点了点头,随后便向茅草屋走去。

连鹤闻言也跟了过去。

齐明朗在茅草屋前停下,紧接着便蹲下身子为躺在地上的病者诊脉并查看病体。转眼间,他竟不自觉地眉头紧锁。

察觉到齐明朗的脸色有些异样,连鹤也蹲了下去,伸手探上了病人的另一只手腕。

看到连鹤诊完脉后,齐明朗对她说道:“我们先过去公主那边吧。”

于是两人都面色凝重地走向了姜年。

"怎么样?"看到两人归来,姜年着急地问道。

“病人脉象紊乱、内热郁积,手臂上亦因此出现了红疹,可谓是虚弱至极啊。据林刺史所言,病人还伴有呕哕与下痢,看来这确实是传染性极强的疫病啊。”齐明朗说道。

“对,而且病人双唇发紫,这是疫病引起的气血瘀滞之兆。除了需要服用以白芷和紫苏作为药引的汤药之外,还需用新鲜桑叶煮水进行沐浴,方可使病人气血畅通,彻底摆脱疫病的困扰。”连鹤不紧不慢地说道,“但此方含有蒺藜叶,孕妇需慎用。”

“说得不错,但你是怎么知道这一治疗方法的?难道你也是我师傅的弟子吗?”齐明朗疑惑地看向连鹤。

“不,我并不是她的弟子,只是与她有些渊源罢了。”

“先别叙旧了,救人要紧。阿鹤,官府届时须统一为病患分发治疗瘟疫的药材,你方才所说的药方,它容易寻到药材吗?”

“公主不必担心,这都是些寻常药材。而且这个药方里的药材和我们带来的药材有一部分是相同的,所以我们暂时不会缺药材。”齐明朗脱口而出道。

“那就好。不过,如果孕妇不太适合用这个方子,那有什么解决方法吗?”

“如果染上瘟疫的孕妇已经到达了重症阶段,那就不要考虑腹中胎儿了,必须要用有蒺藜叶的药方先保住孕妇的性命。”连鹤正色道。

“如果是轻症呢?”

连鹤闻言道:“如果是轻症,那就可以将蒺藜叶去掉。此法会削弱一些药效,但不会对胎儿有影响。”

“齐太医,你稍后此事告知林刺史,让他必须谨慎对待染上瘟疫的孕妇。在官府分发药材时,要注意辨别孕妇的具体情况。”

“下官明白。不过还有一事,众遥城中病患众多,我们该去哪里寻那么多新鲜桑叶呢?”

“这……确实有些为难啊,来时的路上我好像没有见过桑树。”

正当众人愁眉不展时,林桓李突然出现在她们面前。

“公主,您方才嘱托的事情,我已经吩咐下去了。”林桓李躬身向姜年行礼。

“林刺史,你来得正好。你知道在哪里可以寻到大量新鲜的桑叶吗?”

“前阵子由于水灾泛滥,众遥城附近许多地势地平的桑园都被洪水冲掉了。不仅如此,众遥城治下的几个县也是损失惨重。”

“既然众遥城没有,那邻近的州有吗?”连鹤问道。

“距离众遥城最近的州分别是齐州和黎州。然而齐州重视商业,黎州盛产工匠,两城的人们都疏于农桑,我认为不太可能会有大面积的桑园。”姜年回答道。

“其实众遥城附近也不是没有。从众遥城往西走约莫三十里地便可看到一个叫做‘得望山庄’的地方,山庄的后山上有百亩桑园,那里有你们要的新鲜桑叶。”

“不过以你们的身份,想要获得桑叶怕是有些困难。由于山庄主人江尚华与上一任刺史有些仇怨,所以她并不待见官府的人。”

“能否具体说说?”

“江庄主外孙女江柔,前几年因被丈夫殴打而向官府递交义绝书,请求与丈夫解除婚姻关系。然而当时的刺史却认为江柔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身上的伤痕是其丈夫所致,故此不同意两人解除婚姻关系。最重要的是,前刺史还认为江柔此举是诬告丈夫,遂打了她十杖以示惩戒。”

“那后来呢?”

“受完杖刑的江柔身体每况愈下,没过多久就去世了。痛失外孙女的江庄主也因此对官府深恶痛绝,拒绝与官府有任何往来。”

“如果为官者不能明辨是非,那就无异于使百姓每时每刻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姜年嗔怒道。

“江庄主与官府有着这般深仇大恨,我们岂不是连山庄的门都进不了?”袁照眉头微蹙道。

“江庄主的女儿早些年因病去世,如今就连唯一的亲人也都香消玉殒了,所以江庄主一直想选出一名年纪与江柔相差无几的女子继承她的家业。”

“于是她几个月前就昭告天下,今年三月初四将在山庄举办一场认亲大会。已经年满十八但不超过三十岁的女子皆可参与大会,届时众人同台竞技,胜者会被她认作孙女,而后便可成为山庄的继承人。公主可以试一试这个办法。”

“哪用得着这么麻烦啊,等明日护卫队的一百多号人都到齐了,我们直接冲上山庄抢桑叶就行了。”袁照努了努嘴道。

“诶,不可。江庄主财力雄厚,据说她在山庄内养了至少三百多名护院。再者山庄地势复杂,内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