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快穿之同归于尽 > 第33章 林朝英:男人怪没意思的-3(完)

第33章 林朝英:男人怪没意思的-3(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重阳投奔之后,仿佛开启了某种信号。

此前投奔斐国者多为女子,或因血泪之仇、或因求存之困,带着一腔孤勇踏入这片北地雪原。但自王重阳之后,局势骤然不同。

一个天下闻名的道门宗主、曾与林朝英并肩争锋的宗师,竟自愿投书请命,为斐效力。

这一举动在江湖与朝堂激起千层浪,亦让无数心中仍抱志之士陷入沉思。

自此之后,入斐者中开始出现男子之影。他们或为寒门书生、或为隐林侠客,亦有旧军余将、退散山贼。

斐帝从不因性别而限人之才,朝中设立“贤能之司”,明定录用不问性别、不察出身,唯才是用。百业之中,渐见男女同列,兵政军营,亦有男子掌旗操训。

而在此内政日盛之时,斐金之间,却再起波澜。

金国皇帝遣使再来,与先前不同,此番不是劝降,而是明言求亲——

“陛下有旨,愿纳斐主为贵妃。若不从,则两军再会于战场。”

金国使者入殿之时,衣锦袍、佩虎符,姿态高傲。他立于殿下,开口便道:“我朝圣上念尔斐主尚有几分姿色,特遣使纳为贵妃,以安天下之纷争。若执迷不悟,则我朝铁骑早已候于北境。”

朝堂顿时一片寂静,连百官都不由侧目。

林朝英静坐御榻之上,眉眼淡然,唇角含笑:“贵国所谓赐婚,原来是带刀而来。”

使者扬声:“林帝若识时务,当知我金国兵甲百万,今不过取尔一人而息干戈。若再执意抗拒,便是逆天违理。”

林朝英起身,缓缓下阶,帝袍拖地如雪,声音冷冽:“既如此,本帝便也明言相告——”

“斐国疆界所至,女子得读书、可为官、能执兵,是我斐国之理。若谁敢辱我一人,便是敌我万众。”

她目光如炬,直指使者:“你回去告诉你家皇帝——若想娶我,便带他满朝文武一同来跪;若想开战,那就看,是你金国的铁骑快,还是我斐国的剑锋利。”

使者气极反笑:“一个女子,也敢口出狂言!”

林朝英缓缓拔出身侧长剑,剑锋出鞘一瞬,寒光耀殿。

“我这一剑,曾斩耶律摩诃于白狼原前阵,你若不信,大可当场一试。”

使者瞳孔一缩,不敢再言,只得低头行礼,狼狈退下。

——

金国都城,大都。

使者回朝之后,立于殿下复命,将林朝英拒婚之言与殿上之态一一详述,言辞中略显羞愤。

殿中群臣一时哗然。

兵部尚书拍案而起:“区区一女子,敢辱我天威!斩她可平我朝之耻!”

礼部尚书却持异议:“如今北地尚未稳固,斐国虽小,却不容轻视。若轻启战端,恐生两线之困。”

户部官员低声提醒:“更不可不察者,她所据边城数十,近年吞镇并村,已成气候。征战所耗,非一年半载可平。”

中书令冷然道:“莫忘耶律摩诃之死。”

大殿上争执不休,主战者高呼“天命所归,不容妇人称帝”;主和者则引“民心未附,贸然起兵反失国运”。

而皇帝端坐龙椅之上,沉吟许久,才缓缓道:“她不愿入我宫,那便叫她进我军。”

他挥袖而起:“传旨,征北大将完颜宗浩即刻整军,三月之内,与朕再踏白狼原。”

——

而与此同时,宋廷之上亦掀起波澜。

斐国壮大已非偶然,北地战火将起,朝中数位重臣私下奏议:“若斐金再战,两败具伤,我宋国何不乘势而动?”

“若能趁机接收斐地,北疆再无女帝之乱,亦可向金廷邀功,请其退兵。”

亦有老臣忧道:“斐虽为女主,然政通人和、军纪严明,民心所归,若我强行伐之,恐失天下之义。”

皇帝沉吟未决,朝堂左右分裂不休。

内阁之中,已有机密奏本送至枢密使案前,内容不过八字:“金斐交锋,宋可坐收。”

更有激进之论悄然传入皇帝耳中:“斐国地处我与金之间,若其亡,两国可分疆而食;若其胜,则女帝势张,终成后患。”

有人建议联金伐斐,有人则主张暗中设局,待两国具疲之际,南军北进,一举吞并。

宋帝未置可否,只低声问:“若今日发兵,三月可得几郡?”

殿中静默,片刻后,枢密副使答:“若天助,或可直指琅城。”

皇帝点头,唇角似笑非笑:“好,便静观其变。”

——

而此时的斐国,也已察觉风向微变。

在林朝英主持的内朝议事中,密报由谍卫亲送入殿,数名近臣会于殿下。中书省侍郎沉声开口:“金宋二国皆有吞并之意,虽暂未动兵,但言辞暗露锋芒。”

兵部尚书柳韶雪拱手奏道:“臣等观察边境,金军屯驻三万于白狼原南线,宋军也于潼关以北设寨开渠。虽无明战,却皆虎视眈眈。”

户部侍郎顾渊冷笑:“两国皆以为我为争权所起之国,不过草创新政,不足为虑。殊不知我斐民心已固,军粮充足,兵员精锐——此刻若退,便真为人所轻。”

朝中亦有忧言者起:“如今斐国之地仍在扩张未稳,若同时招来两国之敌,恐有不支。”

林朝英闻言,淡然言道:“若我一日称帝,便不为人逼降之主。两国欲分我疆土,便先问我十四万素甲之军,可否分得干净。”

她环视众臣,语声如霜:“传令各部,即日起修边备战,内整兵屯粮,南线设防潼关,北线严守白狼原,斐军自此分线布阵。兵部统调各营,三日之内完成战备,各地郡守一体听令,采秋储粮,征兵补卒。林朝英亲笔批令:“两线迎敌,前线即国门。”——斐国虽女主,亦可为天下守疆。”

“若宋金真动,我便让他们知晓,所谓夹缝之国,也能裂土开山。”

——

自此开战,转瞬又是一年。

北线白狼原再战,完颜宗浩兵败如山倒,素女军主力绕袭敌营侧翼,一战定乾坤。金军溃不成军,连夜败退。

同年冬,林朝英亲率北军压境白狼原以北,金国皇帝御驾亲征,企图激励军心,却在一次突围中兵败被擒。此役虽未攻破金国王城,大都无恙,然一朝天子被俘,震动朝野,诸侯震荡,金廷威望大减,局势骤危。

而南线潼关一线,虽不若北方之迅猛,却也节节推进。宋军数次欲强渡洛水,皆被斐军阻断。连败两场后,赵构深感惶惧,遂于内朝议中提出议和之策。

于是次年春,斐宋停战议和,北方仍旧稳步推进。

至此,斐国版图直追两朝,已可比肩宋金。

议和之日,林朝英更遣使将被俘之金国皇帝送往汴梁,作为止战之礼。

赵构接人之时面如土色,却又不能拒。朝堂上下不明虚实,反而更不敢轻启战端。

斐使于汴宫阶前高声宣言:“吾皇念两国旧恩,望赵朝自保疆土,勿生妄念。”

此言一出,满朝震动。宋廷有羞愤者,有沉默者,亦有暗自松一口气者。

朝堂上,有大臣低语:“斐帝此举,实是恩威并施。”也有人忧道:“她是借机栽祸我朝之嫌。”但最终,无人敢再言讨伐。

而金国方面,因皇帝被俘,宗室很快的就推举了当朝皇叔为新帝,只是金国才拿下宋国大片土地,转瞬间又偏安北地,于士气上与国力上打击极大。

于是金、宋两朝,表面虽与斐国停火,实则暗中互防,不敢轻举妄动。两国皆知,斐国虽未建朝久远,但兵强政清、民心所归,早非昔日偏地小国。

更因两朝手中各持对方皇族——宋囚金主、金扣宋帝——彼此谈判无果,纷争不断,却又谁都不敢先翻旧账,终至陷入无休无止的交涉拉锯之中。

“既不想还人,又不敢再战。”

这一纸谈和,就这样无休无止的一直拖下去,至今仍无定论。一时之间,金、宋两朝皆因这场奇诡人质之局陷入泥沼,自顾不暇,无力再窥斐疆。

而坊间百姓,早已不再将斐国视作叛逆之国。

茶肆中,说书人拍案赞道:“那林帝,把一个俘来的金国皇帝,活生生送到宋都殿门口,还口口声声讲‘两国旧恩’,此等气魄,岂是寻常女流?”

更有布衣百姓笑道:“天下女儿家,谁不想有这般胆气?”

昔日满城斥骂之声,如今渐成钦佩;昔日读书人群起攻之,如今也有年轻士子悄悄在纸背写下“愿往斐中效力”六字。

斐国之名,自此真正立于天下。

──

战事一停,林朝英立刻下令整顿国家,明言斐国不再主动出兵扩张,要转向修养生息、稳定民生。

各地郡府恢复农事、修路通渠,法令重新整理,兵部也趁机裁撤部分冗余军队,只保留精锐守卫边疆,其他士卒则安排回乡定居,从兵转民。

朝中也迅速通过新策,将《养气入微篇》正式列入国学学规。规定孩童六岁入蒙学堂,每日上课时间为清晨到中午,直到十岁毕业。

蒙学堂中普遍教导识字、算数以及养气入微篇。然此篇当初本就是专为女子所创,男童修炼难免事倍功半,因此王重阳在朝会上特别提出异议:“此篇专为女子所创,长此以往,对男子似有不公?”

林朝英只是淡淡一笑:“若王道长有更适合男子的心法,朕也乐见其成。”

于是王重阳便主动请命,在斐国各地重建全真观,又另外设立叫“清真蒙舍”的启蒙学舍,专门教授男童《全真心法》。六岁以上的男孩,也能入观学修,引导气息、静心练志,有一套自己独立的修行系统。

从此,斐国境内,所有年满六岁的孩童进入启蒙教育后,都会学习强身之术。虽说不是人人都有天赋,也不见得人人都能练出名堂,但这本也不为杀敌,而是为了打基础,养身体、练气息、强筋骨。

久而久之,女子从小锻炼,不但身形挺拔,走路稳健,说话也更有底气,整个社会风气也跟着改变。

──

斐国创立多年,世人皆以习惯天下分三国。在金宋生活不下去的小老百姓终于也有地方可逃。渐渐的天下趋于安稳,然而江湖风波再起。

九阴真经现世!

人人都之九阴真经来历,人人都想争夺九阴真经,最终王重阳牵头,举办华山论剑,广邀天下豪侠上山比武,胜者自有资格得到绝世秘笈。

就算往前算三十年,华山论剑也是武林中最负盛名之盛会。

更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华山论剑开始当日,斐国女帝林朝英竟也应邀登临。她未言帝号,只以“林朝英”之名站在山巅。

起初众人尚心存轻慢,或以朝堂帝王视之、或以女子身分笑之。但当第一战她以三招逼退昆仑掌门之时,满场俱寂。

再战少林、丐帮、武当诸门高手,皆无一人能过她五十招之下。她剑法冷绝、气息悠长,如秋水横空,雪夜藏锋,锋芒所及,令诸派叹服。

最终,无人再出列。大家一致决定把九阴真经交给林朝英收管。然林朝英不言胜负,只淡淡一笑,走至论剑台中央道:

“你们争这九阴真经为传承,我却担忧此书搅动天下风云,因而我想出了一个好法子。”

她并不接过论剑台正中宝匣,反而是素手一挥,也不知从何处而来的十几名女侍从,手上拿著高高一叠书,给在场众人各分一本。

众人细目看去,封面上正正写著“九阴真经”。

而她当众宣布: “此经我已誊录整理。从此将于斐国印坊将刻版付印,每册一两,时时有货,于市中售书之所公开贩售。”

“天下学武者,皆可求之。此道不该由一宗独占。”

此言一出,武林哗然,有人怒斥其不尊传承,有人讥其破坏规矩,也有人沉默许久,那些隐匿的女侍从也不知道待在他们身边多久,他们毫无所觉,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东西。

王重阳曾公开说过养气入微篇为绝世心法,甚至超过九阴真经。之前大家不信,现在却不得不信了。

然而无论是养气入微篇还是全真心法、亦或者九阴真经,在斐国都不是稀罕玩意儿,甚至可说人尽皆知。

自此之后,江湖中渐渐传出“当世五绝”之说,谓之:

东邪黄药师,才绝百家,怪行诡道,常居东海桃花岛;

西毒欧阳锋,心狠手辣,阴狠无情,毒技冠绝西域;

南皇段智兴,佛法深湛,武功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