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被贬!我靠海上丝路翻身 > 第15章 青隼

第15章 青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方卯一怔,既惊又喜:“莫不是古大人的墨宝?”

“方大人,在下字植之。”

“植之,” 方卯笑道:“我字榫卿。”

他指尖无意识摩挲杯盏:“植之的字,苍劲有力,一气呵成!”

古长青是传胪出身,初任钱塘县令即勘破茶引弊案,连升三级。在任上建树颇多,然而永泰十二年,他因漕粮案牵连,在御史台诏狱熬过三载寒暑,平反后正要升迁,又逢母亲病逝,停职守制。

几番起落,当得起“半生契阔”。

方卯思及此,感同身受,便叹息道:“你说咱做父母官的,熬干多少盏桐油灯,在田赋黄册里挑出蛀虫,从漕粮账簿中剔去腐肉……”

他想起臻颐茶行的楹联上,那力透纸背的“万幸回首有余甘”,舌尖泛起新茶的清甜,“唉,能得百姓一两句夸赞,也算得苦后回甘。”

“榫卿兄猜错了,”古长青摇头笑道。

他拨了拨热茶壶的炭火,火星子噼啪爆开。

“那对联,是新科榜眼赵斐的字迹。”

“赵斐?”

方卯想起那日客栈晨光融融,赵斐忽然叫住他。

——“明桂枝的字并非如此。”

——“下官方才挣扎过。”

是个把端方守礼、仁义道德刻进骨血的人呢。

可是,苦丁茶这样妙趣的名字,还有那幅豁达洒脱的对联,他不认为出自赵斐之手。

“我觉得像状元郎的手笔。” 方卯嘬了口茶,笃定道。

“哦?”

“明桂枝。”

轮到古长青诧异:“你们相识?”

“一面之缘,但印象深刻。”

“洗耳恭听。”

铜铫子的水又咕嘟起来,古长青给茶壶续上热水。

窗沿飘入几点杏花雨。

忙中偷来的闲适,正好用来听听故人的音讯。

……

申时二刻,康王府。

一场春霖稍歇,芳华苑的梨花白惨惨碎一地。

凉亭四角垂着灯笼,晕黄火光映照,衬得康王盛瑄的蟒袍都发了潮。

“好侄儿,辑事厂的差事落你手里了,这次,咱叔侄正好齐心协力。”

康王盛瑄倚着锦垫,烛影里浮着张玉盘似的脸。

三十六年华酿出微丰皮肉,仿佛羊脂膏子拿银匙子细细刮过,连笑纹都熨帖得恰到好处。

偏生他一双眼生得极妙,眼尾斜斜飞进鬓里。

恰似工笔描凤翎。

总在垂眸时漏出几分冷光。

盛湛举杯:“为圣上分忧。”

雨丝顺飞檐滴入酒盏,溅出一圈圈金波。

盛瑄没有碰杯。

他夹起一箸东坡肉,脂膏泛着琥珀光,“旁人不懂,都以为我们天机府、辑事厂吃的山珍海味,御膳佳肴……”骤然一抬眉,盯着盛湛看:“但其实,顿顿吃河豚肉,一不留神,就见血封喉。”

烛火在他眼底跳了跳,眸光似刀尖寒芒,直要挑开对面人皮肉下真实情绪。

盛湛抬眸迎上来,眸子清凌凌,看不出半点心事。

“侄儿不过替圣上……还有叔叔们跑腿。御膳佳肴也好,断头饭也罢……”

他仰颈饮尽杯中物,喉结滚动,左颊的浅浅疤痕也跟着颤。

“——你们若叫我吃,我不敢不吃。”

说话间,有梨花瓣落进酒盏,浮在酒面,像只溺死的蝶。

“澈之,”盛瑄举起杯盏,“你这话生分了,六叔叔一定看顾你。”他不咸不淡笑了笑,“说起来,我与你除了是叔侄,还是姻亲——”

盛湛笑得比春雨还圆融,“我记得,明家舅舅娶的是您表妹。”

“嗯,三表妹,殷家最美的人儿。” 盛瑄捧起他斟满的酒盏:“真想不到,明秉则竟这般长情,她过世有十年了吧?都不曾续弦。”

“舅舅总说殷家女贤良淑德,”盛湛笑意从唇角漫到眼底:“侄儿也神往,却不知是否有此福气。”

“好!”盛瑄与他猛一碰杯:“明日就让你婶婶去打听,我命她亲自替你把关,定叫你娶个宜家宜室的好闺秀。”

“侄儿先谢过六叔叔。”

盛湛仰首饮尽,又绽起笑颜,左颊的疤被烛光晕成胭脂色,就像含羞似的。

雨渐大。

斜雨掠过亭角,浇熄暖炉最后一粒火星。

……

更漏声钻进车帘。

雨点在玄色车篷上泛着灰光。

盛湛指尖正搭在香炉孔隙,任龙涎香的雾霭漫过指节。

是久违的香气呢。

若非皇祖父“格外开恩”,他岂能逾制用这香料。

嘴角忍不住泛起讽刺的角度。

车厢内,还坐着辑事厂校尉魏衍。他膝头搁着鸢羽刀,刀鞘的鸢眸雕刻栩栩如生,似是要啄破满车寂静。

“康王真是好笑,”魏衍攥紧刀柄:“辑事厂向来高天机府一头,何时轮到他指手画脚?”他肩头的青隼刺绣被雨水撇成墨色,一双翅困在银线里。仿佛讽刺他,有翅难展。

“他辈分高,总要给长辈三分薄面。”盛湛浅浅笑着。

这温润如玉的笑,落在魏衍眼里,叫他看出六七分故人之姿。

“辈分高,他能高得过太子?当年太子殿下整顿辑事厂规制时,他康王字都还未认全……”

话音戛然而止——盛湛食指抵在唇畔,凉意渗进未尽的话尾。

“都是为圣上分忧,对吧?”

“对,寿王说得是。” 魏衍眉头一蹙。

车帘被风吹开道缝隙,他似乎瞥见天机府的褐色苍狼氅,冷汗瞬间顺着脊沟滑。——如今辑事厂刚易主,指不定圣上会派天机府的人盯梢。

魏衍心道:幸好寿王心思比他慎密。

盛湛今日也穿了辑事厂的青隼服,银线在灰绸上泛出冷光。

他抚了抚领口的隼首刺绣,那利喙正对着咽喉,像诡谲的隐喻。

窗外的雨色凄凄掠过。

盛湛有种无可无不可的寂寥。

辑事厂的青隼,天机府的苍狼,看着何其威猛。

都是老皇帝的鹰犬爪牙罢了。

……

德州,运河码头。

灰麻石道还渗着薄薄湿气。

驿丞梁佑安抹了把额角的汗,驼色官衣叫冷汗润成深褐色。

“诸位大人,用茶,请先用茶,稍安勿躁。”

梁佑安推过粗瓷茶盏,眼神不停往码头那边飘。

明桂枝顺着他目光看去,码头边一行人在排队换米。

三十来个百姓挨着青石驳岸,排成歪斜的线。

铜器碰在船钉上,叮当声响得清脆。

蓑衣老汉把铜烛台往袖口蹭了又蹭。

粮铺伙计立在油布伞下,秤杆上的铜星子蒙着水雾。

穿夹袄的老妇解下耳坠子——那是两枚黄铜的石榴,蒂头还缠着褪色的红丝线。

伙计眼皮也不抬,抓过石榴坠往笸箩里一丢,米粒顺着斜斗淌进老妇的粗布袋,簌簌声如流沙。

队伍里忽起骚动。

抱铜壶的后生踩了泥浆踉跄,壶嘴撞在石栏上,迸出个豁口。

米袋已空的粮车吱呀呀调头,车辕溅起水花。

方靖在檐下翻他那本札记,喃喃道:“上月临清县一斗米六十文,”

又细细记录:“四月十四,德州一斗米八十三文……”

赵斐抿过茶,粗瓷盏不轻不重地一搁。

梁佑安的络腮胡颤了颤:“大人们有所不知……”

话头倏尔折住。

窗外传来铜器相击声,那几个粮铺伙计正往粮车里面堆铜锅铜勺。

明桂枝转着折扇,杏眸笑意盈盈:“既然我们不知,那便劳烦梁驿丞说道说道。”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