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他者 > 第2章 第二章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第2章 第二章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天坐上杨教授的车后高颖就拿出了平板准备把自己连夜看完资料后的思考整理一下,杨导虽然开车的时候不喜欢聊天,但从A市到L市车程长达四个小时,难保这一路上杨导不会问及自己对于案件的看法。

仔细看完警方关于成教授死亡现场的记录,高颖几乎可以确定,成教授并不是自杀,如果是,警方也不会大费周章地把自己杨导请过去作犯罪侧写了。那么,成教授究竟是死于什么呢?

高颖再次从头到尾翻了一遍PDF文档,确保的确不是自己看漏了,才开口问道“教授,成教授的死因是什么?警方发过来的资料里我好像没看到。”

“这起案子社会反响比较大,成教授在学界也很具威望,省厅的司法鉴定中心当天就将遗体拉走了,尸检结果还要等一天。”杨教授回道。

高颖默然,越是关系重大的案子,办案的警察包括请过去的专家给出推测就越是慎重,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的言论就会从意想不到的渠道流出去,被有意或者无意地曲解,进而影响判断甚至造成恐慌。

“小高,你翻开警方在第一现场拍摄的照片,有什么发现?”就在高颖以为杨导不会再在省厅的尸检结果出来前对成教授的死因发表任何推论的时候,杨导却突然问道。

“死者呈侧卧位,姿态蜷缩,他的头部旁边……”高颖把图片放大,“好像是”高颖迟疑了一下,又把接连几张从不同角度拍下的照片仔细看了看,才回答:“呕吐物吧。”

杨教授没评价她的推测对还是不对,只是接着提醒他:“你打开死者的局部照片,重点看一下拍摄四肢的照片,有什么发现?”拍摄四肢的照片一共有12张,高颖看到死者手掌和脚掌的照片时终于明白了杨导的猜测,“您认为成教授死于中毒?”死者的手掌及脚掌指甲乌青,这符合中毒身亡的状态。

“是否死于中毒还要等法医的检验,不过成教授生前应该是中毒了。”

“可是”高颖还是有些疑惑,“成教授中毒身亡也完全有可能是他自己服毒自杀,警方目前还掌握什么更具说服力的证据吗?”

警方现在办案都讲究“重证据,重调查研究”,新的刑法修正案里更是再次重申了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中要审慎使用,L市局没道理只根据几句对于成教授品性的描述和从学生那里查探到的语焉不详的传言就认定成教授的事是刑事案件,进而打报告请来了专家顾问协助破案。

“你很敏锐”老板不吝赞赏,“按照先前的安排,成教授应该在今天上午9点参加儿童心理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按照之前安排好的议程,成教授要就近五年内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作报告。成教授是一位……”杨导似乎是停顿了一下,他平时很少对别人发表评论,于是花了几秒想出一个得体又方便学生理解的形容词来“很重视自己学术成果的学者,这一系列论文是关于儿童创伤及干预机制研究的,成教授对此倾注了很多心力,这不太寻常。”的确,试想,谁会在自己的庆功宴前绝望到把死当成唯一的出路呢?

“另外,成教授的儿子参加J市师范大学举办的保研夏令营,并且在前天拿到了那所学校的优秀营员”J市师范大学是国内心理学专业最顶尖的院校,其教学实力和科研实力在国内都是其他高校无可比拟的。高颖自己也是经历过保研的人,她知道拿到这所大学的优秀营员基本上就能稳打稳地保研到J师大了。结合警方材料里有证词提到的邓铭,高颖对成教授儿子拿到的优秀营员有了一些猜测。

高颖拿出手机打开了J师大心理学院的官网,只见挂在置顶的是一则通告,上面写着撤销某某大学心理学系大四学生成城的“优秀营员”称号,通告里详细写了成城窃取他人学术成果,并且利用父亲的影响力和研究生招生办达成了利益交换,最关键的是,官网的最下方附上了成教授和J师大心理学院副院长和成教授交谈的记录。

录音中提及让那位副院长把自己儿子弄进J师大心理学院,自己让副院长出任当地心理学学会的主任就是 “一句话的事”。

“这个通告……似乎和平时的通告不太一样。”高颖说着,再次摁亮手里的平板想从那个PDF文件找出更多关于成教授儿子身份信息的资料,匆匆浏览完再次打开手机,原先还显示着那则通告的页面变成了“404找不到网页”,退出去再进J师大心理学院官网,通告已经被删的干干净净。

高颖凭着自己多年吃瓜的经验,退出官网登进微博,果然,微博的热搜词条第五“高校教授抢学生论文为儿子铺路”,第三“Z大成教授被爆死亡,疑似仇杀”,每一条后面都跟着一个火红的“爆”字,热度还在上涨,大量的学生疯狂拥进评论区,有人@Z大心理学系,有人@J师大,还有人直接@成教授。

警方尚未对外发布消息的命案,在这个清晨,以这种离奇的方式进入舆论的视野,以流量为食的媒体用各种哗众取宠的猜测挑逗着大众的神经。此时此刻,J 师大被突然删除的通告更显得云遮雾绕,为大众的阴谋论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同一时间,杨教授的电话也响了起来,杨教授腾出一只手来划开,开了免提。高颖微微前倾,看清了来电的人,备注是L市局李警官。

电话一接通还没等寒暄,对面就着急地出声:“杨教授,出事了,今天早上我们还没对外发布对成教授的立案结果,网络媒体上关于这个案子已经发的铺天盖地了。网警正在联系运营商尽快删帖了,您进了L市请一定给我来电话,我让人去接您,警局门口现在也蹲了几家媒体。”

“老李,我们之间不用这么客气,最初把消息散布出去的人锁定了么?”杨教授问。

“咱们这边应该是有租住在家属楼里的好事学生拍到了现场照片,然后发到了网上,J师大那边人员比较就比较复杂,最近那边学生流动大,已经打电话请兄弟单位协助调查了,暂时还没法确定究竟是谁把消息发到网上的。”李警官的声音听起来很焦灼,背景音里还能听到来来回回小跑的声音。

李警官那边似乎是谁叫了他一声,他匆匆挂断了电话。杨导微微侧头问高颖目前网络舆论发酵的情况。早上他们出发的时候事情显然还没有陷入这么被动的地步。

“小高,网络媒体是你们年轻人的主战场,我想听听你的看法。”杨教授把目光重新投向路面,同时问到。

“教授,我刚刚看了J师大官网发的那则通告,似乎和其他通告有点出入,咱们是不是可以建议警方把这个作为一个切入点进行深入调查?”

“说说你的依据。”

“首先,一般对于学术造假的举报都有一个调查时间,像J师大这样昨天夏令营刚结束,今天就把发通告说营员学术不端的,倒好像是之前他们就知道这个成城手里的东西都是假的。第二是通告的内容也不太寻常,以成教授在学界的地位,即便他牵涉其中大概率也是想办法替他遮掩,怎么会连谈话录音都放出来了。”

“你是觉得这通告不是J大的老师发的,而是学生发的。”成教授执教多年,桃李满天下,心理学的圈子本身又不大,对J师大心理学院的老师来说,开罪成教授除了满足正义感绝无好处,不像一个理性的,还想在这个圈子待下去的老师会做出的选择。学生则更单纯也更冲动一些,而且有些学生也并不打算在这个领域里深耕,就更不会忌惮成教授了。

通常来说,学院官网的发布的内容都是学生撰稿,老师审核,但大部分老师都有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能分给行政工作的时间实在有限,不是没有老师把审核发布的权限交给自己带的研究生。

因此,想要绕过老师在官网上发布这样一篇文章对那些拥有登录权限的研究生来说只要稍加设计不是不能达成。

网络上消息一出来J师大那边立马就删除了通告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

说到这里,杨教授和高颖都看到了等在路边的李警官,杨教授依言换到后座,车子已启动,杨教授就把自己刚刚和高颖的分析告诉了李警官。

李警官听完立马给兄弟单位去了一个电话,挂了电话就接着话头夸赞杨教授:“您还是一如既往的见微知著。”

“这还真不是我分析出来的,是我学生,高颖”,杨教授通过后视镜向李警官示意,将高颖介绍给他,“挺敏锐的孩子,将来网络时代,他们这些年轻人大有可为啊。”

“噢,原来是杨教授的高足,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幸会幸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