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他者 > 第1章 第一章 “文科”的“闲人”

第1章 第一章 “文科”的“闲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最后检查一遍硬盘上好几MB的资料保存完好,高颖就准备踏上回家享受暑假生活的旅途。研究生暑假珍贵,她瞅准外出学习结束,导师手里的国自然本子还没开始写的良机,见缝插针地和她的导师杨教授提了回家的事。

杨教授刚回了一个“好”,高颖就忍不住开始和舍友嘚瑟,怨种舍友学化学,实验室不能离人,天天都得进实验室盯着实验进度,嫉妒使人眼红,对高颖这种学“文科”的“闲人”展开了嘴炮攻击。

“我再说一遍,我是理学硕士,理学!我们申的基金也是自然科学基金!心理学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高颖咆哮着,双手捏住舍友的肩膀疯狂晃动。

“自然科学?那我就不得不怀疑一下你那好几百MB的资料到底是啥学习资料了,老实交代!啥好东西还吃独食,小心肾虚。”舍友凑过头来,就差直接上手抢过高颖的硬盘检查了。

高颖此人平时最喜欢满嘴跑火车,身边关系好的同行朋友无论是舍友还是师姐全被她撩过一遍,无人幸免,是一个言语上的巨人,但鉴于此人恋爱经历为零,在异性面前唯唯诺诺,艰难维持她文静小女孩的人设,又切切实实是一个行动上的侏儒。

“放屁,我那是正经论文,我一个假期看完,卷死你们。”

“好几MB的论文,你是下了一个数据库吧?可真是卷死我了。”舍友并不怎么走心地为高颖表演了一个被卷到的痛心。不说她们本身都不是一个专业,研究生暑假算上路上的几天满打满算也就两个星期,舍友实在不信高颖能看完这么多论文。

这件事情上高颖倒还真说了实话,她放暑假打算回外公外婆家,二老都在村子里面住,网不太好,高颖知道暑假回来之后杨教授一定会让她参与到国自然基金项目书的撰写工作中,因此想趁着暑假自己先做些准备。硬盘里除了她匆匆下进去觉得会用上的的论文,还有访谈录音,录像,现场拍摄下的照片等等。

就在高颖还沉浸在假期偷偷努力,开学惊艳导师的美梦中的时候,手机响了一下,是微信特别为她杨导设置的提示音响起。高颖迅速划开手机点开和导师的对话框,白色的对话条此刻显得如此冰冷,“小高,L市临时出了个案子,你跟我跑一趟现场吧。”

高颖哀嚎一声,短短二十几个字宣告了她刚刚开始半小时的暑假告终了,然后她就迎来了另外三个舍友的疯狂嘲笑。嘚瑟小高的打脸,最为致命。

“嗯嗯,好的,老师,我明天早上几点到院里和您汇合?”卑微小高迅速在对话框里敲下。

说归说,闹归闹,看到导师把案件资料发过来,高颖立马从行李箱里拽出笔记本在书桌前坐下来,虽然她偶尔会和舍友调侃导师工作狂,自己比生产队的驴工作强度还大。但高颖从心底里崇拜自家学术能力MAX的杨导,她从大二起就立志研究犯罪心理学,从那时起,考杨导的研究生就成了每天催她奋进的动力。

而且杨导是一位很关心学生发展的导师,作为警方特邀的顾问,很多场合他其实没必要带学生出席,以他的能力一个人完成侧写绰绰有余,但为了让高颖能有更多现场学习的机会,基本上只要接到警方的邀请,杨导都会自掏腰包补上高颖的食宿费用,带着她一块到现场去学习。

“明早八点直接去学校门口吧,我开车,这些资料你先看,到了现场多听,多看,多记。”导师的消息回过来,带着中老年教授发消息惯常喜欢带上的微信自带emoji表情包。

高颖回完消息就把手机开了免打扰模式倒扣在一边,点开了导师发过来的PDF文件。

文件看起来是警方的内部做的案件汇总,有对着亚克力透明板上写的案件线索拍的照片,现场照片,还有大段大段的文字资料,高颖猜测警方发过来的是一个散乱的压缩包,她拿到的这个应该是杨导整理过的,心里再次发表了一通对杨导的感恩。

案件的被害人是一位老教授,心理学领域内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去世的教授姓成,昨天傍晚,这位成教授被人发现死在自己位于学校旁边的公寓里。这套公寓是三十年前学校教职工住房分配时分给这位教授的。成教授醉心学术,一生清贫,以至后来和他同批分到房的教授都攒钱买了商品房搬出了又破又旧还经常漏水的老楼,除了临时需要过渡的青年教师,就只有成教授还住在这里。

昨天傍晚,住成教授对门的青年讲师赶材料时打印纸用完了,打算先找成教授借几张应急,没成想成教授家的门一直没有敲开。

老小区的木门不方便用钥匙反锁,因此这个小区里家家都加装了防盗门,按道理说成教授如果出门的话应该会把防盗门带上,可此时,不应门的成教授家,防盗门敞开着。

青年讲师不放心,拧开了成教授家木门的门把,结果就看到成教授倒在餐厅桌子旁边,吓地那位青年讲师立马报了警,警察赶到的时候成教授都已经出现尸僵了,法医根据尸僵和尸斑的情况推断成教授大约死于被发现的前一天凌晨。

诡异的是,警方在成教授书房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封遗书,在这封遗书里,成教授言明自己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选择自杀,遗书中并未言明发生了什么事,但反复多次提及“学生”这个词,甚至遗书的最后,成教授写,他是因我而死的。

而后,警方要求成教授所在的Z大心理学系的所有老师协助调查。在询问过程中,几乎所有和成教授接触过的老师都表示,成教授一生勤学不辍,即便年近退休依旧保持着高质量的论文产出,而且成教授品性高洁,几乎从没有关于他的负面传言。

这样一位醉心学术有品性高洁的老教授究竟为什么会留下这样一封语焉不详的遗书而后被发现自杀在自己家里呢?

关于遗书中提及的那个疑似“因成教授而死的”学生,整个心理系的老师都缄口不言,纷纷表示成教授非常爱护组里的学生,绝对不存在信中所谓的这种情况。

倒是在对学生的询问笔录里,有几个学生提到了成教授手下的一个博五学生,尽管遮遮掩掩,但这种不寻常还是引起了办案民警的警惕。他们在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摸排暗访,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成教授手下的这位博五学生名叫邓铭,一个月前高坠死亡,坠楼地点就在Z大的某栋教学楼,当时警方的处理意见是这个博士生因为科研压力太大死于自杀。

邓铭的尸体被发现的时间比较早,通知警方后学校就采取紧急公关预案,校领导挨个找经过坠楼现场的学生谈话,又实时监控网络舆论,这件事情在学生中就传的比较隐晦。

后来邓铭父母无法接受儿子因为压力过大自杀的事实,闹到学校里来要求学校赔钱,学校领导自掏腰包在学校旁边定了一个酒店安置了邓铭的父母,不知双方如何谈判的,最终他父母接受了学校开出的条件,既没有将这件事情捅到网上,也没有再闹到学校去,看起来接受了这个事实。

有学生提到,当时邓铭之所以跳楼就是因为他们系博士的毕业要求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这个学生从博一开始就在做实验、写论文,最后论文即将发表的关头,成教授要求邓铭把一作让出来。

那一年成教授的儿子在首都某重点大学读大三,正是保研的关键时间点,一个核心期刊的一作几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止一个学生提到成教授以毕业威胁邓铭,要他让出一作,邓铭不愿意,核心期刊的一作是毕业的硬性条件,让出一作他一样毕不了业。成教授跟他打包票,说自己和研究生院很熟,研究生院负责毕业审核的人和自己是铁哥们儿,那个人会买自己一个面子,让这个学生顺利拿到毕业证。

最后邓铭受不了成教授的威逼利诱,最终让出了一作,而后就开始积极地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邓铭安慰自己,没有一作虽然可能影响到自己未来的求职,但自己毕竟已经博五了,要是再延毕一年就31岁了,超过了一批优质平台招聘的年龄上限,能在今年拿到毕业证他就会有机会。

直到答辩前一天,邓铭没在官网的答辩学生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找到研究生院毕业审核办公室一问才知道,系统显示他未达到毕业要求,不具备答辩资格,要求他延毕一年。

小三十年的寒窗苦读,却在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发现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邓铭正是这种巨大的落差之中无法接受现实,最终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