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今天也在等大佬带飞 > 第24章 夜半虚前席(二)

第24章 夜半虚前席(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久前。

“瑞王殿下,合州来人了。”

“把人带进来。”

老实说,合州百姓带着最朴素的感恩之心送出的万民伞,发出了远超他们想象的作用。

陛下为此多有政策倾斜,甚至为合州单独开了一届恩科。

真正受益的瑞王殿下也没有一走了之,在赈灾结束后仍旧没有放松对合州的监管探查。

他在合州时就觉得疑惑,虽然当时中央确实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大规模组织,但是对于赈灾一事也从未停止过。

相反由于朝势紧张,中央政府的效率提到了最高,再有户部侍郎的尽心竭力,怎么也不该闹到灾民破城的地步。

只是灾情紧急,四皇子强势镇压了一批官吏后也没有牵连开来,怕动静过大反而不利于救助百姓。

于是在灾情过后,被万民伞晃眼的新任按察使在陛下的默许下,派遣下属经过两个月的暗中调查,终于查到了根源。

待按察司佥事汇报完成,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陷入了预料之中的沉默。

一点也不意外,他想。他发现事实的时候也同样不敢置信。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瑞王长叹,“卿本佳人……”

少年失怙,被亲戚抚养长大,作为从农家子一路走上来的禹恩泽,无疑是朝中最能体会民间疾苦的人。

自为官以来,一直兢兢业业,清正廉明,也是陛下最喜欢的那种官员。

但自身再是行得正坐得直,又奈何家人拖后腿。

不过二十载,禹氏便从一个村里的大姓一跃成为了合州数得上号的大家族,其中多少借势妄为,违法乱纪。

这次在灾难中,一边施粥捐物奔走救人,一边囤粮抬价大发横财,所谓一边救火一边鼓风。

而合州的贪官污吏畏惧禹恩泽的权势与对方同流合污,有良心的官员也因为禹侍郎的所作所为容忍了禹氏的出格。

瑞王在合州实施雷霆行动时,完全没想到,禹氏这个最积极他也最信任的势力为灾情泛滥起了如此重要的作用。

被他枭首的人中应该有许多人想说话却被扼在了门外吧,瑞王想到了那些被禹氏清理的商贾官吏。

笃笃。

瑞王抬头,幕僚的手在桌案上敲击,眼睛却看向立于下首的按察佥事。

“本王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佥事应了一声,“下官告退。”

“这事,先生怎么看?”

幕僚特意扫视了一圈,

“殿下,还没下衙。”

瑞王不说话了。

坐了一会儿,他站起来踱步,转了两圈之后,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早退。

回到王府,没去见王妃,先让长吏守住门,才又开始问话。

“殿下准备怎么做?”

“封存吧。”

瑞王烦躁的后躺,将身体靠在椅背上,“禹大人是投入我手下的最大的官,我肯定不能自废双手,户部的事务也多,我们才刚把人安排上位置,也需要禹侍郎坐镇。”

要是没有侍郎看着,那些基层官吏就根本派不上用场。

“之后得让禹恩泽把后院收拾干净。”

说着捏着鼻梁,烦躁极了,“不该去查合州事务的。”

都是被万民伞迷了眼。

本来已经完美收官的,亮眼的政绩,强大的助力,现在都陇上了一层阴霾。

幕僚沉默了一瞬,还是残忍的打破了瑞王的妄想。

“殿下想多了,您其实没有别的选择。”

瑞王睁开眼。

“殿下,查案的是按察司。”只是因为您是按察使,所以第一个被上报了消息。

屋内一片寂静,

“不该去查合州事务的。”

幕僚轻叹,“谁说得准呢?”

也许没有您,陛下也会去查,也许没有您,就不会有人发现合州的猫腻。

瑞王慢吞吞磨好墨,摊开折子,注释了纸面许久,终于开始提笔,写到一半,突然将笔一搁,将未完成的奏折撕成两半,又一片一片变成雪花落下。

在碎屑中站立良久,等到落日西沉,才终于重新在空白的折子上落笔。斟酌文字又废了两本,最后一撇落下,瑞王几乎瘫软,跌坐在椅子上。

再开口时,声音竟有些沙哑,“几时了。”

“戍时了,殿下。王妃已遣人来过两次了。”

“告诉王妃,让她不用等我,今日事多,本王在书房歇息。”

说完,眼睛稍微亮了一下,“先生看看本王的奏折,没什么问题的话,摘抄一份,立刻送往定安侯府。”

又不太放心的嘱咐,“一定守着定安侯府回信。”

“若是也没有意见,就乘夜着人去禹府,知会他一声。”

“算是了了一番情谊。”

幕僚答应了。

奏折上写的就是此次按察司在合州的收获,虽然已经尽力美化了,但禹氏的所作所为仍旧触目惊心。

柳清霄略过花团锦簇的恭维与对圣上的敬仰,直入重心,“禹氏,该杀。”

“自然该杀,夷族也不为过。”

刚刚把总管送出去,亲自关上书房大门的定安侯点头,“那禹大人呢?禹大人可是能官,清官。”

为善论心不论迹,为恶论迹不论心,事实上的保护伞,不论罪难道还能留着他过年吗?

唐迎沉默了。

已经听了两个月实况转播的柳清霄非常清楚禹侍郎的能力与作用。这封奏折,分明是要瑞王自己往身上砍刀,亲自卸下胳膊来。

“禹侍郎保不住的。”

定安侯安静了半响,他很清楚这一点,“半点可能都没有?”

大伯,你当我是齐天大圣吗,还能帮你变一个?你信不信,我们说话的同时,合州的情报都已经放在陛下的桌案前了。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

柳清霄将奏章放下,撑在桌子上发呆。

等月上树梢头,定安侯在看过好几遍奏折后,又一次转到烛台前剪灯芯,灯光一晃,在寂静的书房中,定安侯听到背后发出了声响。

柳清霄敲着桌子,发出微不可察的嘟嘟声,“如果陛下愿意放禹大人一马的话。”

他在脑中疯狂转圈,将刚抓住的思路理顺,异常缓慢的说着,

“能培养出禹侍郎这样清正廉明的子弟,禹氏想必也是家风端正。只是山远路长,禹侍郎可能也想不到,竟有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借着同姓的名头,在家乡作威作福,以至于蒙骗合州上下,以为本家。”

“奈何禹氏躬耕于田野,自得其乐,却不知自身被李代桃僵。”

就是弃车保帅。

抛弃一批禹氏,将财务上缴,只留下一小部分清白人发回村里种地。

“让殿下多提一下禹大人的政绩和清廉。”

再加上对方对救助百姓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个敢在高压环境下做实事的人。

满朝文武列于太和殿,却也只有这么一位而已。

等唐迎说完,定安侯脸上已经彻底转阴为晴,“就按你说得做。”

他在屋子里转了两圈,把奏折又拿在手里看了一遍,这回越看越不满意,“我去见四殿下。”

“小迎,天晚了,你早点回去休息。”

“一雷,陪我去瑞王府。”

“侯爷,瑞王府的人还没走。”定安侯带着疑问看过去,雷总管继续说道,“来的是和先生,一直在偏殿等回信。”

“我知道了。”定安侯点头。

“你送少爷回去。”说完又转身从书架后取出镶金套盒,“这是兔毫笔和黄麻纸,自从把砚和墨给你之后,每次看见它心里都烦躁,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想它了,你也凑齐一套。”

塞到他手里,“走吧走吧。我也走了。”

嘿嘿,我今天刚把砚台送人。

柳清霄清空了周转过度的脑袋,看着手里的盒子,颇有些无奈,觉得上天是有点矫情在身上的。

不过说回来,就算之前就得到了兔毫笔,我今天就不会送端砚了吗?

不,我手里贵重且可以随意支配的就是这些,不管怎样都会送出去的。

这样想着心里又平衡了。

“多谢大伯。”

抬头,身影已经走远了。

“少爷,我帮您拿着吧,这么长的路程。”

“麻烦雷伯了。”新晋林黛玉如此说道。

雷总管将兔毫交到文宣手上,跟唐迎告别,“少爷早点休息。”

等送走了候府总管,回头就看见文宣拿着套盒憋不住的笑。

“这么高兴?也不是给你的啊。”柳清霄见他摇着头笑,“你喜欢就送你吧,别放书房了,收到你那去。”

“我才不要,我也不喜欢。”文宣听到这话,蹬蹬蹬跑去把纸笔放好了。

那你这么高兴,柳清霄回忆了一下,“你不会又欺负大丫鬟了吧。”

“我什么时候欺负她们了?”

“也是,文宣胸怀宽广。”柳清霄好奇,“那是因为什么?”

肉眼可见的高兴极了。

“少爷早点休息吧。”文宣把少爷推进了房,到底也没说是为什么。

莫不是收获了甜甜的爱情?

柳清霄在浴桶里沉思,少年人的小心思哦,想不通。

瑞王府上,王府的侍女安静走过,将廊下的路灯一一挑亮,长吏敲开房门,在王爷阴沉的注视中轻声通报。

“殿下,和先生回来了。”

“嗯……泡一壶新茶来。”瑞王说完,又补充道,“若是先生困倦,就说本王已经睡下了。”

长吏沉默的应是,转身下去了,端上来一壶并三盏新茶。

瑞王起身活动了僵硬的身体,不一会儿房门再次打开,他一眼便看见了幕僚身后带兜帽的人,用询问的眼神看向和书。

和先生将房门关好,身后的男子将兜帽揭开。

“侯爷怎么亲自来了?”

定安侯略过寒暄,开门见山,“殿下的奏折臣已经看过了,有几点,臣觉得恐怕有内情,有必要说明一下。”

他将唐迎的更改后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才下结论,“禹大人也是无辜,谁能想到世上竟然有这么大胆的人,还蒙骗了世人如此之久,可见户籍制度需要加强。”

“殿下以为如何。”

四皇子连连点头,眉间一片喜意,“确实如此,确实如此。”

“府上果然人杰地灵。”他站起身,踱了两步,到桌前将已经干透的奏折拿起一把撕了,“侯爷说得对,本王的折子不好,写得不好,该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