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雪落红楼万芳春 > 第106章 五三回下 会亲友湘云示英姿

第106章 五三回下 会亲友湘云示英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了她的话,李嬷嬷脸上有些臊,低声道:“牛奶有什么好的?我原也不想吃,她们蝎蝎蛰蛰地嘱咐我,说什么‘给袭人留的’,我气不过,拿起来就吃了。”

王嬷嬷笑道:“不妨事,一碗牛奶,不是稀罕东西,想来还能补救。总算这会子二爷还没回来,你跟我来,咱们想办法去。”

说罢一手夹了笸箩,一手携着李嬷嬷回黛玉房去。

黛玉不在家,紫鹃正指挥着小丫头们洒扫清洁。

见二人进来,紫鹃忙笑着让坐问好道:“李奶奶好,这一向在家里享清福了罢,今日怎样有工夫进来瞧我们!您老人家先坐,我们姑娘才去老太太那儿了,老太太留下说话儿,想是还得一会子呢。姑娘见了您一定也欢喜,姑娘常说想吃老李奶奶调的酸梅汤,我们这些人学着做的,都没有那个滋味呢。”

听了这几句话,李嬷嬷感觉被人惦记着,心下不由得一暖,转念又想起牛奶的事,又是忧虑,心里乱糟糟的,直把手乱摇着。

王嬷嬷代她道:“紫鹃,老李姐姐才在二爷屋里误吃了一碗酥酪,吃完才知道那是二爷特地给那屋里花大姑娘留的,这可不是误会了?眼下我想着,要烦你去同厨房说一声儿,再做一碗来,我们悄悄送过去补上,也省得许多罗唣了。”

误吃?

王嬷嬷这话明显是为李嬷嬷遮掩。

紫鹃听了,又瞥见李嬷嬷的泪痕,自然知道事情没那样简单,心中暗笑,故作惊讶道:“哎呀,一碗酥酪?可是‘糖蒸酥酪’么?嗳哟哟,那可不是家里厨房做的,是宫里的娘娘一早上赏下来的,早饭时二爷叫留下一碗,给他送到屋里,我陪姑娘在老太太屋里用早饭时听见的。”

李嬷嬷听着这碗酥酪竟是这样的来历,又是愧悔,又是害怕,只不住跺脚叹气。

王嬷嬷却见紫鹃虽然故作焦急,眉梢眼角却实在没有一丝忧急,嘴角还隐隐有些笑意,心中明白一二,便上前轻轻拉她,向李嬷嬷一努嘴儿,道:“我的好姑娘,你不瞧瞧眼下是什么时候了,还只顾说笑,瞧把你李奶奶急的。”

紫鹃握了一下王嬷嬷的手,一面向里间走,一面笑道:“王奶奶这是哪里的话。我可并没有说笑,那酥酪千真万确是娘娘打宫里赏下来的呀。”

李嬷嬷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拉着王嬷嬷道:“不必说了,到底是我命不好。什么不好吃,偏遇上了这有来头的东西,怎么随便一碗子东西,竟是皇家的!说不得……说不得……我也只好拿一条老命来抵还罢了!”

王嬷嬷虽也觉此事难办,仍温言安慰道:“虽是娘娘的赏赐,可二爷本来也是留着给花大姑娘吃的,这样想着,谅也不算得什么,赏都赏下来了,左不过是一碗吃食罢了。晚些时候儿等二爷回来了,我陪你去那边好好儿地说一说,二爷是个讲理的人,我看咱们最多受几句埋怨,不至于就要如何发落的。况且,我瞧那位花大姑娘素日里也是个最懂事、敬老的,想来她倒能反过来替你说情,那也是有的。”

两人正商议着,却见紫鹃从里间出来,手里端着一只小托盘,上有一只盖碗。

紫鹃将东西放在桌上,揭开盖碗给二人看时,只见是一只青花小瓷碗,内里盛着乳白色的牛奶,表面上是一层细碎的桂花糖,若是凑得近了,隐约还能闻到有一丝细微的酒酿香气,可不正是几人正说着的糖蒸酥酪么!

李嬷嬷见了便是一喜,两手相互搓着,却说不出话来。

王嬷嬷却奇道:“我的姐儿,你是几时学会变戏法儿的,你这个却是从哪里来的?”

紫鹃笑道:“我也奇怪呢。早上姑娘们都在老太太那里用早饭,娘娘赏下吃食,二爷原不是贪嘴的人,见了这个,却忙忙地跟大奶奶说要留起来,这已是一奇——刚听你们说了我才知道,原来他是为留给花大姐姐的,那也罢了;跟着就是我们姑娘,听见二爷说要酥酪,便跟雪雁那小机灵鬼咕唧了好一会子,竟也向老太太要了一碗,也要留起来,这又是一奇了。”

王嬷嬷疑惑道:“姑娘一向里并不喜欢吃这个,只它嫌有股子‘腥气’,我倒高兴她能吃上一点子呢,听说吃这个对身子好,很是补养的。”

紫鹃笑道:“谁说不是呢,可是等大奶奶那边使人送过来了,姑娘也并不吃,只叫我拿碗扣好了,叫个小丫头子看着,别叫虫儿扑它,又说晚些时候自然有人来要。我还正奇怪呢,可巧你们就来了,我这才知道——原来竟是等在这儿呢!”

两位老嬷嬷互看一眼,都闹不清这里的缘故。

紫鹃上前挽住李嬷嬷的胳膊,笑道:“李奶奶,这宫里的牛奶,可比寻常的吃着有什么不同呢?”

李嬷嬷羞愧道:“嗳!我一赌气就吃了它,后面又只顾着生气,实在并没尝出什么滋味,现在也回想不出,真真是糟蹋了它。”

王嬷嬷笑道:“不紧要、不紧要,都过去了!不管怎么样,趁着二爷还没回来,先将这个送过去罢,省多少事情呢!”

紫鹃笑着点点头,将盖碗重又扣好,又从橱内拿了一只用细麻绳扎着的黄纸包儿出来,放在碗旁,扬声唤了穗儿进来,指着托盘道:“你去二爷屋里,把这个送给晴雯,就说是老李奶奶送来的,她就知道了。喏,这一包是糖粉话梅,也是老李奶奶送给那屋里丫头们吃的,你是个聪明的,知道怎么说。”

穗儿接了托盘,向李嬷嬷看了一眼,眼珠子转了转,点点头,答应着去了。

紫鹃回身笑道:“都妥当啦,李奶奶,可宽一宽心罢!”

李嬷嬷叹了一口气,突然使劲儿打了一下自己的嘴,道:“可恨我的嘴,不晓得什么轻重,竟惹下这么一桩事,带累得众人都惹麻烦。”

紫鹃和王嬷嬷忙一左一右拉住她劝慰着。

紫鹃道:“李奶奶,您辛苦大半辈子,才挣下了如今的身份体面,谁不得敬着您几分呢,您若真是那倚老卖老的人,认真不讲理起来,旁的人也是无法的,您却不会像如今这般忧心后悔了,更犯不着要弥补什么,可见呀,您的心里是好的,只是脾气急些,都是话赶话儿、赶出来的罢了。”

李嬷嬷十分灰心,往日的气势全无,只是喃喃地道:“我已是没用的人了,只是不服老,成日家儿只会添乱、讨人厌,这一遭儿我也闹得够了,今后我也不进来了。”

王嬷嬷拿了个湿毛巾子来给李嬷嬷擦脸,道:“老姐姐,哥儿姐儿不需要咱们了,便是长大了。他们虽然不是咱们养下来的,可是如今长得这样好、这样聪明,其中也有咱们的几分心思和苦劳,咱们应当高兴才是。再有了,咱们有年纪的人,这一辈子的见识是最难得的,莫说现在这些年轻的丫头们,便是老太太、太太,遇到些难决断的事,怕也都得依仗咱们这些老人家呢!哪回二爷屋里有个什么没见过的,还不是要请您进来帮忙瞧着呢?”

紫鹃也劝道:“正是这样呢,可千万别说不进来的话了,这是气话。便不去那边屋里,好歹也来我们这里坐坐,您老教导教导我们,我们也是极受用的。”

一席话说得李嬷嬷心里稍稍安定些,叹息一回,又好生谢过二人。

因还赶着要家去,便提了拐棍慢慢地出去了。

---

却说这林黛玉与众姐妹俱在贾母房内,如平常一般互相猜谜、说笑话。

老太太瞧着水灵灵的孙女儿们巧笑活泼,甚是开怀。

正玩笑间,丫头来报说:“史大姑娘来了。”

众人都笑说:“可算来了,咱们都在这里,就只差个她。”

史湘云进来给贾母请安。

数月不见,众人看她时,只觉身量仿佛又长高了些。

湘云仍是一概不用那些繁复的缀饰,在顶心梳了一个盘辫,利落地拖在脑后,两侧头发结成细辫,对称垂在两耳后,打扮得十分清丽舒朗。

这样式倒与宝玉前两年的发式有些相似,无怪乎他两个小时候养在贾母身边时,常被认作是双生子了。

湘云今日的一顶大红披风裹得并不十分严密,行动间便露出里面的一截子桃红色葫芦双喜纹背心和湖色缎地淡彩百蝶纹的一条长裙。

她也照常并不肯规行矩步地走着,踏着掐金厚底的麂皮小靴,硬是走出一种英姿勃发的气势来。

这史湘云乃是贾母的侄孙女,史侯家的千金。

因她尚在襁褓中时父母就亡故了,家里如今由她叔婶当家。

贾母怜惜她弱小可怜,在她小时候便做主接了来同贾家的姐妹们一处教养着。

老太太是大家族几十年打熬出来的体面人,最懂人情世故,近几年因为孩子们年纪逐渐大了,她顾及湘云毕竟还有亲叔婶在家,如此般常常离家旁居,恐怕落人口舌,所以便将湘云送回了史家。

自此,湘云只能间或回来荣国府住上一阵子,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她自己家里。

这一次适逢过年,家家忙年团圆,又赶上元妃省亲等诸多大事,她倒真是隔了几个月未曾过来了。

湘云近年来模样渐渐长开,眉眼神情越发肖似其祖父,常能勾起贾母幼时的手足情谊。

此刻见她来,贾母甚是怜爱,问过路上是否顺利,鸳鸯等上前替湘云解了披风,又送她到贾母怀中细细看了一回。

贾母看见那靴子,便问:“怎么穿了这个鞋,可是外头下雪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