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139章 麻烦

第139章 麻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尔各答的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部(SEAC)里新到任了一位美军准将海伍德·索尔登(Haywood S. Soulden)。他原本是史迪威将军申请调来,预备在未来反攻中指挥驻印军(X部队)的将领。

但随着魏德迈将军接替史迪威,以及对华政策的微妙调整,驻印军的实际指挥权最终还是明确交给了中方的杜聿明。如此一来,这位索尔登准将的定位就变得有些尴尬起来。

林安遇到这位新将军,自然是敬礼问好。

她走后,索尔登不免与他的随从参谋们议论这位近来炙手可热的林上校——乍居高位,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是中国政府高官的亲戚?还是与魏德迈有什么关系?

她组建翻译处,这倒还可以理解,但是租借法案的物资,竟然也是由她来主管,不免让索尔登有些不满和迷惑——美国提供的物资,当然应该是美国来管辖的。

自魏德迈来后,美军在驻印军里的训练和指挥都要与中方沟通,实在是麻烦的很、也比以前失权了许多。在总司令部的许多参谋,以及这位眼看要闲置的将军来看,都是憋着劲准备向美国战争部好好汇报、以期拨乱反正的。

——————

“将军目前人在重庆,同意了您的请见要求,下午就可以飞昆明。”林安的另一位下属、负责汽车运输的王定坤少校说。

“好,谢谢你。”林安说。又问,“最近你的工作有没有什么困难?第一批下面的电报到了没有,拿来我看。”

王定坤少校应声答道:“汽车运输的初步调度计划我已经拟定出来了,您可以现在审阅。只是具体的调度执行,还需要与负责美军汽车运输营的布隆伯格少校协调。我最近主动约他一起吃过两次饭,感觉他人还算随和,沟通也比较顺畅,但不知道这个计划真正落实下去,他那边会不会有什么实际困难或者不同意见。”

林安点点头,“辛苦你了。有计划的调度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排班和休假都方便,也能提高运输效率,算是他们最重要的指标。”她顿了顿,觉得最好还是要有对等级别的人去沟通,只交给王定坤,对他的压力也有点大。但是她现在走不开,只好说,“等我从重庆回来之后,我也去见一见他,我们一起谈一谈。”

“好的。”王定坤懵懵懂懂地说。他还不明白跨部门合作是如何协调的。

林安心里就是一叹。大学生当然是好的,又聪明又单纯,但是对于组织内的合作和协调就欠缺经验。在主动运作和带领项目上,不知道该如何入手。不过这些都可以慢慢完善,由她兜着就是了。

“这是昨天到的电报,我已经回复了三天之内回复。”王定坤把一沓子电报,大约二三十份,交给林安。

林安挑了一挑眉,“不错嘛,还不到一个星期,大家就走上正轨了。”

王定坤笑着附和,拍了个生硬的马屁,“都是学姐教导有方。”随即又补充解释道:“主要也是因为规定严格,要求各单位只要有物资实际运抵交接,就必须在24小时内发电上报,大家都不敢有所怠慢。”

“嗯。”林安点点头,说,“有出车,但是还没有上报的,去催一催。”

“好。”王定坤点头。

翻开这一沓子电报,大多按照规定的表格记录了所接收或分发物资的种类、数量、时间、来源或去向,并附有相应的签收单据编号或说明,格式清晰,看来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

这个初步建立起来的物资流动信息监督与汇报系统,看起来已经开始有效地运转起来了。林安感到稍许安慰。

但是新7军新39师117团的联络少校沈美英在来电中附言:

“本周本团收到一连标准装备。职经核查,以连为单位:实到步枪一百八十支、冲锋枪三十六支、轻机枪十八支。但经职与美军联络官走访了解,该连实有兵员似不足一百八十人。超出兵员数量之装备是否按规定入库,职拟于下周再作进一步核查。沈。”

林安看了好几遍,忍不住摸了摸自己手臂上的伤疤。

空额,又是空额。

关麟征怒鞭黄维的景象还历历在目。假如驻印军也有空额——她一向认为驻印军是全中国最好的部队——那黄维恐怕真的是窦娥冤了。

她沉吟片刻,提笔给沈美英回复电报:

“来电已悉。关于兵员不足之事暂非此次核查之首要重点。请你务必确保实物按实际到场人数分发,剩余物资必须准确登记入库。现阶段工作的关键是核对清楚物资的库存账目与仓库实物是否完全相符。请将工作重心放在库存核查上。”

写到这里,她停下笔,又不禁开始思考:沈美英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该连兵员不足的?是深入连队营房亲眼点验过人数,还是听说?这其中的核查方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都是未知的。于是,她又加了一句:

“在外出执行核查任务时,务必注意自身安全,避免与部队人员发生不必要的直接冲突。保持通讯畅通,遇有任何特殊情况或困难,须第一时间汇报。林。”

在动身前往机场之前,林安又对王定坤交代:“再过一周,我们这项物资监督工作就正式开展满14天了。你提前向所有派驻在外的联络官发出通知,回兰姆伽开一次全体工作会议。”

——关于“吃空额”、库存核查,以及联络官们在外工作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是时候开个全体会议,让大家交流一下经验,统一一下认识了,总归是有益的。

她看到王定坤认真记录的样子,又担心他初次负责组织此类会议不够周全灵活,叮嘱道,“如果我还没回来,你记得电报联系我,我们再定要不要推迟会议。”

她又补充了一句:“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无论大小,都不要犹豫,一定要及时联系我——可以通过昆明翻译处总部转达。”

王定坤连连点头。

——————

经过驼峰航线去昆明,从C-47的运输机的观察窗口往下看,连绵的雪山和横断山脉,真是让人怎么看也看不够……

山川信美非吾土、漂泊天涯胡不归。

——我们会打回去的——收复仰光、收复滇缅公路,再也不用只依赖这个每个月只有5000吨的聊胜于无的驼峰航线。

话说回来,这个运输机的频次怎么每天只有三班呢?是飞机不够、飞行员不够,还是怎么样?林安闭目养神,想到穿越前她所旅行和见过的重大枢纽机场,每五分钟就会起降一架航班……看来等抵达昆明后,得发个电报让王定坤去查一查。或许,也可以找机会问问张妙妙,她在14航空队可能知道更多信息。

——————

傍晚时分,C-47运输机平稳地降落在昆明巫家坝机场。林安没有按照惯例去安排好的美军招待所下榻,而是直接乘车返回了设在城郊原第五军旧驻地内的翻译处总部。让她大感意外的是,刚走进自己那间临时办公室,就看到了一个她此刻完全没想过会在这里出现的身影。

“妙妙?!”林安顿时又惊又喜,快步迎了上去,“你怎么会在这儿?!”

“我怎么不能在这儿?”张妙妙笑着回道,热情地拥抱了她,随即反问,“我倒想问你,你不是该在印度忙得团团转吗?怎么突然跑回昆明了?”

林安简单说了一下,在港口与英国人起了摩擦,回来请示魏德迈能否在港口派几十个中国士兵的事情。说完,她反问张妙妙:“那你呢?你不是应该跟着空军在前线忙活吗?怎么也跑到昆明来了?”

张妙妙闻言,脸上掠过一丝不好意思的神色:“……呃,其实,我是来领翻译人员的。这一批……我需要调走120名翻译官。”

——不仅陈纳德将军与魏德迈将军在空运物资的优先权上存在分歧,中国国内战场与驻印军之间,在许多资源上也存在着竞争关系。

“120个?!”林安的声音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八度,差点跳起来,“谁批准的?我驻印军现在总共才有不到70名翻译官!上一批你就调走了100个,现在又要120个?你们空军那边用得着这么多人吗?我们驻印军可是有十万士兵、近千名美方顾问和军官等人用呢!”

“陈纳德将军和麦克鲁参谋长批的。”张妙妙有些心虚地说,但随即又理直气壮起来,“谁叫你不申请的。反正这120个我是要拿走了。”

林安强迫自己冷静,她想了想,“你FAC营总共不过五六百人,哪里用得上这么多翻译?再说FAC各个都是会英语的。”

“是塔台和机场需要。”张妙妙连忙解释,“上周成功轰炸台湾的事情你知道了吧?陈纳德将军可高兴坏了,我们新的前线机场已经进入浙江了,目前至少有五十个在建,中美联合航空队和14航空队一共有五百多架飞机,要做到塔台指挥就要一百人,别说还有训练新飞行员了。”

“不行,绝对不行!”林安猛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我不同意!”

“你不同意也没用,命令已经签发了。”张妙妙坚持道。

赵梦醒正走进来,看着林、张两人之间有些尴尬的气氛,就知道是为了分配的事情。

林安看见她,又向她抱怨,“梦醒,我事情太多,有些东西就忙忘了,你也不帮我注意着,留点人!”

赵梦醒一时也有点尴尬,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小声说,“这是上面的命令……”

“那你也该电报联系一下我呀。”林安不满地说。

张妙妙虽然心中也有些不快,但是到底犯不着跟老同学们闹矛盾。她决定还是得好好说服她们。

张妙妙轻轻咳嗽了一声,说,“其实……陈将军已经在策划轰炸九州岛——你们一定要保密!”

林安和赵梦醒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震惊的神色。

“你们想想看,”张妙妙趁热打铁地继续说道,“如果我们能成功轰炸日本本土的九州岛,那对日本国内的士气将是多么沉重的打击!而且,这在美国也能极大地提升我们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声望。从我们设在浙江的前进机场出发,可比美军从遥远的所罗门群岛出发要近得多,也有效得多。如果机场建设和准备工作顺利,可能一两个月内就能看到初步战果!”

张妙妙顿了顿,到底没说——比你那遥不可及的印度反攻计划要快一万倍。

林安深吸了一口气,不得不承认她说的对。

看林安不说话了,赵梦醒赶紧上前打圆场,“这不是还剩80人吗?再说,第三批学员也要进来了。到时候全留给你好不好?”

林安苦笑了一下,“我说了算吗?陈纳德将军一开口,不就又拿走了?”

她顿了顿,语气复杂地补充道:“只盼着空军的胃口别那么大吧。”

她的心情确实很复杂:一方面,她当然希望空军能获得更多资源,拥有更多飞机去打击敌人;但另一方面,空军多占一份资源,就意味着她手下本就捉襟见肘的联络官队伍可能就要少一些人手……

“好了好了,不说这些烦心事了。”张妙妙见气氛缓和下来,连忙笑着提议道,“我这几个月不是在河南前线,就是在江西山区,好不容易才回昆明一趟。咱们老同学难得聚在一起,怎么也该吃顿饭。”

“这恐怕不行。”林安叹了一口气,“我得去见一下林蔚主任。”

她对着张妙妙笑了笑,解释道:“妙妙,你别误会,我没有怪你的意思。我知道,空军的任务至关重要。”说完,又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过了一会儿,她才收拾好情绪说:“等我办完事回来,如果你们都还没睡的话,我们再找时间好好聊聊吧。”

“好吧。”张妙妙说。

赵梦醒也站起来,送她出去。送到门口,赵梦醒贴着林安的耳朵悄悄说,“小林,我错了。下次我一定提前联系你。”

“多大事儿。”林安摆了摆手,“妙妙说的有道理。就是我知道了,恐怕也做不了什么。”她顿了顿,“也不会做什么。”

但她还是说:“不光是这事,国内发生的很多大事小事,我在印度那边消息太不灵通了,都很难及时知道。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电台能联系了,梦醒,以后你有空,或者听到什么重要消息,不管大小,都记得给我发个电报说一声。”

赵梦醒点头,“嗯,一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