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89章 试讲

第89章 试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印度,兰姆伽,T-0h

站在这间简陋的会议室里,林安的脑海中仍在飞快地回顾过去 48 小时的一切。

这两天,她喝掉了穿越以来所有加班夜里的咖啡总和,笔记本上翻涌着修改过数遍的推演数据,她甚至都没有去拜访长官们。

但她相信他们会理解。

投影仪的光在墙上闪烁,空气中带着机油和灰尘的味道,台下的座位已经坐满了人。最前排,是驻印军的美国高参们,军衔熠熠生辉,其中不少人是五角大楼的熟面孔。

她的目光掠过人群,落在廖耀湘师长身上。他端坐在后排,镜片反射着投影仪的光,让她看不清他的神情。

林安移开视线,对上魏德迈的目光。他的表情依旧沉稳冷静,既没有鼓励,也没有审视。启用林安,是这个刚刚履新驻印军的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的第一个决策。她知道,她不能让他失望。

深吸一口气,站直身体,林安稳稳地开口:“各位将军,感谢你们的时间。我今天的汇报主题是——滇缅战役的战略影响,以及中国战区的价值。”

她按下投影仪按钮,第一张地图缓缓投射到墙上——一张清晰的缅甸战场形势图。

“我们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中国战区是否值得更高的战略优先级?”

她的声音清晰而沉稳,没有外交辞令,没有冗长的铺垫,而是直接切入战局。

“我们已经知道,美军的战略重心是先欧后亚,北非战役正在进行,太平洋战场的跳岛作战也在推进。那么,在这样的全球战略下,为什么滇缅战役,或者说中国战区,仍然值得额外投入资源?”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直视这些驻印军的美方高级将领们。

“我的答案是——因为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场,而是影响整个亚洲战局的关键一环。”

她换了纸张,第二张投影出现——日军在东南亚的战略布局。

“日军的战术是‘多点推进、环形防御’,他们的补给线从南洋直通缅甸,再连接至印度□□。如果滇缅战场稳定,盟军的战线就有可能从缅甸反推新加坡,进一步切断日军的资源线。但如果中国战区无法支撑,日军就能腾出手来强化太平洋防线,甚至影响英军在印度的防御部署。”

她的语速不疾不徐,给每一个核心观点都留下消化的空间。她知道,美军高层不会被“我们很需要援助”这种话打动,他们需要的是——如果不援助,日军会给他们带来什么代价。

“让我们来看数据。”

第三张投影出现,一组战损比统计表清晰可见——

“滇缅战场,中国军队在0空军支援、0美军增援、情报失误的情况下,仍然与日军保持了 1:1.3 的战损比。”

她停顿了一下,让台下的军官们看清这个数据。

“换句话说,即便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中国军队依然能与日军正面对抗。如果投入更多资源,这个比例是否能变得更有利?答案不言而喻。”

她环视众人,投影机的光落在她的肩膀上,映出笔挺的军装线条。

“如果中国战区持续获得援助,那么在未来的战争规划中,美军有可能在亚洲战场采取两种选择——跳岛作战,或者中国大陆登陆。”

她放下下一张纸稿,第四张投影出现,两个战略路线被标注出来——

跳岛作战:高资源投入,高伤亡,高推进成本——美军的瓜岛战役已经苦战了三个月,目前还没有取胜的希望。

中国战区推进:低资源投入,日军战线压力增大,盟军获得更广阔战场优势。

“美军的跳岛作战计划,意味着每攻下一座岛屿,就要付出极高的代价,每推进一百公里,都会遭遇日军的坚壁清野。”

她看向前排的美军军官:“那么,如果我们能在中国战场打开局面,美军是否能减少直接投入,而仍然能压制日军?”

她不是在“请求援助”,而是在给他们提供一个“更优的选择”。

魏德迈的目光始终锁定在她身上,仿佛在衡量她的表现。

而她没有停顿:“结论——中国战区的作战价值,不仅仅是牵制日军,而是决定整个太平洋战局的关键变量。”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沉稳地扫视台下每一个军官。

“我们不需要‘象征性支援’,我们需要一次‘战略调整’。”

她放下最后一张纸,最后一张投影出现——

“资源如何分配,决定了美军未来如何打赢这场战争。”

“而撬动对中国资源分配的起点,就是增加对驻印军的投资,为彻底打通滇缅公路,把日军从缅甸驱逐出去。”

短暂的沉默后,魏德迈缓缓靠回座椅,嘴角微不可察地上扬了一分。

会议室内一片短暂的沉默。

投影机的光落在墙上,将缅甸战场的地图映得格外清晰。美军高参们沉吟不语,目光交错,或翻阅笔记本,或低声交谈,或直接看向魏德迈,等待他最后的定调。

林安站在讲台上,目光沉稳,双手自然下垂,没有试图打破这份沉默。她知道,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不是她再多说什么,而是让这些真正掌握决策权的军官们消化她的观点,并在他们自己的逻辑框架内得出结论。

先开口的人,往往意味着他需要更迫切地说服别人。

所以她不急。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一位陆军准将,麦克尼尔,五角大楼陆军作战部的代表。他摘下眼镜,轻轻摩挲着镜框,目光锐利地看着林安,语气带着审视:“你的战损比数据,来源是什么?”

林安早已预料到这个问题,语气平稳:“滇缅战役中,中方的前线作战记录,结合驻印军参谋部战报,部分交叉验证自美军战地观察员的报告。”

麦克尼尔微微颔首,没有进一步追问,但显然对这个答案基本认可。他目光掠过魏德迈,眼神微妙,似乎在衡量魏德迈此举背后的更深层意图。

片刻后,他微微前倾,语气更正式了一分:“所以,你的意思是,美军如果调整资源分配,中国战区可以成为对抗日军的主要作战战场之一?”

林安直视着他的目光,毫不迟疑:“如果获得相应支援,中国战区将提供美军‘最小投入,最大回报’的战略选项。”

“这不仅仅是‘牵制’,而是‘直接压制’。”

会议室里的一名空军上校吹了声口哨,带着一丝揶揄:“听起来,中国人比我们自己还希望把战争引到大陆上。”

一名美军军官缓缓放下笔,语气带着审慎:“你说中国军队如果获得支持,能成为有效的战场单位。但问题是,我们如何确保这些支援不会被浪费?”

林安毫不犹豫:“驻印军的扩编证明了一件事——中国军队有能力快速适应现代化战争模式,只要给予相应的训练和后勤支持。”

“那么,谁来确保执行?”五角大楼的陆军准将麦克尼尔冷静地问道。

这才是关键问题。林安知道,美军最担心的从来不是支援本身,而是支援后的不可控性。

她答道:“魏德迈将军。”

会议室里的目光,几乎同时投向了魏德迈。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坐直,目光沉稳地扫过众人,语气不急不缓:“驻印军的职责之一,就是确保战区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我不会做超出权限的决策,但如果五角大楼愿意重新审视中国战区的战略价值,我们可以提供更完善的执行方案。”

他的官腔背后,暗示着——为中国战区争取资源,就是为驻印军争取资源。而这也意味着魏德迈的地位将进一步稳固。

五角大楼的陆军高参之一,少将彼得森,终于出声了。他是五角大楼里对中国战局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长期在华盛顿与美军决策层打交道,对全球战场的资源分配了然于心。

他放下笔,语气不疾不徐:“我承认,这个分析比我预期的更扎实,数据翔实,逻辑合理。”

他看向魏德迈,目光犀利:“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打算如何让华盛顿接受这个观点?”

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五角大楼的资源分配,并非只看军事效益,而是牵涉到政治、后勤、战略优先级。即便林安的报告再严谨,也不可能仅靠一次试讲就改变整个战略格局。

魏德迈没有回避,轻轻一笑:“这正是林中校的下一步任务。”

他转头看向林安,目光锋利而带着几分鼓励:“她需要在华盛顿,向更高级别的决策者,展示这一点。”

这一次,会议室里好几个人微微坐直了身体。

——他们听出了话里的意思。

魏德迈暗示,林安的报告,真正的目标,不只是五角大楼,而是参谋长联席会议(JCS)。

麦克尼尔的目光微微变化,他低声道:“你是说……JCS?”

“如果有可能的话,为什么不?”魏德迈反问,语气平静得让人难以忽视。

彼得森少将看了林安一眼,沉默片刻,缓缓说道:“那你最好准备好面对华盛顿的‘战场’。”

而另一位驻印军的军官——布雷克准将,则轻轻敲了敲桌面,目光微微闪动,缓缓点头:“我支持这个思路。”

接着,另一个驻印军的高级军官也点了点头,语气低沉:“如果这能帮助我们在五角大楼争取更多资源,我没有理由反对。”

林安微微笑了一下。

——她知道,驻印军的高参已经站到他们这边了。

魏德迈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了一分,轻轻点头:“很好。”

彼得森缓缓叹了口气,转向魏德迈,语气低沉:“如果你要推进这个计划,你会需要更多盟友。”

魏德迈微微一笑:“这正是我们在这里的原因。”

这场试讲,已经完成了它的第一步使命——让驻印军支持这项计划。

而林安知道,接下来,她要面对的,将是更大的战场。

会议室的气氛还未完全散去,驻印军的军官们仍在低声讨论着刚才的报告内容,几位美军高参交换眼神,显然还在消化刚刚形成的共识。

但魏德迈已经不打算再等下去了。

他站起身,轻轻拍了拍桌子,声音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很好,既然我们得到了支持,那么没有理由再拖延。”

他看向林安,目光锐利:“你现在马上出发。”

林安微微一怔。

魏德迈转身,朝着会议室门口的副官示意:“安排军机昼夜不停地飞行,让她追赶蒋夫人。”他顿了一下,目光掠过墙上的地图,沉声补充,“她现在刚到厄立特里亚。”

魏德迈看着她,语气沉稳而简洁:“你的报告已经经过第一轮测试,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你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调整,并在华盛顿的每一场会议上保持同样的水准。”

他的头发花白但梳的一丝不苟,灰蓝色的眼睛凝视着林安:“你在华盛顿代表的不只是你自己,而是中国战区的声音——以及驻印军的利益。”

林安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坚定地迎上他的视线。她知道,魏德迈把她推上了更大的舞台,这时候说感谢、说承诺都是无力的,她只能用成果来回报他的信任。

“明白。”她简短地回答。

魏德迈点了点头,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朝副官命令道:“调配最可靠的机组,全程不间断飞行。她必须赶上华盛顿的时间表。”

副官迅速敬礼,转身离开去安排调度。

驻印军的几位高参交换了一下眼神,彼得森少将轻轻叹了口气,摇头笑道:“希望她的胃能适应这样的行程。”

她走出会议室,迎面是炽烈的阳光。她深吸了一口气,才意识到自己的指尖在无意识地轻微颤抖。她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随即朝着站在一旁的几位中国将领走去。

“郑长官,廖长官,孙长官。”林安立正敬礼,声音干脆利落,“感谢各位来听我的报告。”

郑洞国微微颔首,神色依旧严谨,目光沉稳:“讲得不错。你代表的不只是你自己,而是我们所有人。在华盛顿,务必全力以赴。”

林安点头,目光坚定:“是。”

孙立人站在一旁,嘴角浮现一抹淡笑,语气带着惯有的从容:“你的分析精准,逻辑清晰。但五角大楼的那些人可没这么好对付,比今天这群人更挑剔,也更难缠。”

林安轻轻吐了口气,似笑非笑地挑了挑眉:“那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