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夫惊慌失措道:“夫人当心,他们有刀!”
有人扯着嗓子哈哈笑道:“身上穿金挂玉的,果然是只肥羊。”
宋识忍痛睁开眼,周围火把攒动,仆从已与流匪打作一团,母亲抱着木匣,把证据牢牢护在怀里。
她摇摇晃晃坐起身,指尖覆上脚踝,只要稍一挪动,那里便钻心的疼。
“愣着干嘛?快起来!”
宋纪举起胳膊肘撞开身前的流匪,朝她喊道。
宋识咬紧牙关,撑着地面站起,深一步浅一步地走向宋纪。
有个流匪瞧见她腰间玉佩散发出淡淡的莹白光晕,顿时两眼放光,伸手扯断玉佩的绳索。
宋识心中一慌,攥紧系着玉佩的红绳往回拽。
流匪见那小娘子不肯撒手,目露凶光,挥起大刀就要砍下。
“宋娘子!”
人群中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近乎是同时,宋识看到有道白影从那名流匪身后出现。
之后,流匪便直挺挺倒在地上。
拉扯的蛮力骤然消失,宋识重心不稳,也不受控制地向后跌去。
不过摔在地上却没有想象中的疼,就好像有人在身后接着自己,她愣了愣神,隐约嗅到一缕芙蕖香的味道,可扭头看向身后,只有一片打杀。
宋识心头泛起一阵酸涩,但此时不是伤情的时候,她打起精神,踉跄着走出两步,目光在周围来回扫视,不肯遗漏一处细节。
直至发现草丛里的一角白色,她蹙紧的眉梢忽然松开,也顾不上脚踝的疼痛,摇摇晃晃地跑过去捡起玉佩。
宋纪躲开流匪挥来的刀刃,瞅准时机一个箭步到她身侧,扶起她就往人少的地方躲。
“一块玉佩而已,抢了就抢了,你不要命了?”
宋识攥紧玉佩,固执道:“这块玉佩不一样 ,不能丢。”
“呸,匣子里全是纸,连张银票都没有,”有个流匪忽然大声叫嚷:“那妇人抱那么紧,我还当什么好东西呢。”
宋识心底一慌,下意识看向母亲。
只见章氏一拉一拽,便将身前流匪的兵刃卸掉。
“我可真给娘丢人,好歹外曾祖也是讨伐夏人的名将,到了咱们兄妹这里只会握笔杆子,连那些仆从都不如了,”宋纪握拳恼叹:“难怪人家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遇到流匪我除了干着急,其他什么也做不了。”
宋识道:“你不是会射箭吗?”
宋纪颓丧着脸,“会射箭顶什么用?又抢不回来证据,我箭还没射出去,他们的刀就砍过来了。”
宋识苦笑不得,尽管场面混乱危急,但她的头脑还是很快冷静下来,对着仆从大喊:“把东西抢回来,没有那些书信和地契,就很难定梅天梁的罪了。”
“小娘子所言为真?只凭此物便能定梅贼的罪?”
一名身材魁梧的流匪突然跨步上前,拿过同伙手中的木匣疑声发问。
宋纪挡在妹妹身前,警惕地看向那人,“怎么?就是你们受了梅天梁的指派,前来杀我们灭口的人?”
那名流匪闻言,迟疑着翻看起匣中物件,须臾间,他面色忽沉,回身喝道:“都住手!咱们上了那狗贼的当了!”
其他流匪陆续停下刀,疑惑地看着他。
“大哥?咱们劫错人了?”
匪首看向身后的同伙,厉声质问:“是谁说今夜梅天梁的亲戚会路过此处?”
宋纪眉头跳动,指着一众流匪道:“谁跟那个猪脑袋沾亲?你们从哪儿得来的消息?”
有名流匪道:“马九,是马九说的,大哥,他说这是梅天梁的堂嫂,还是从扬州过来的,有钱的很,劫了这次够兄弟们半个月吃喝。”
匪首怒问:“马九呢?”
小隔片刻,方才答话的流匪又道:“我那会儿瞧见他去抢那小娘子的玉佩了。”
话音未落,躺在地上的马九幽幽醒转,他毫不在意自己为何会晕过去,他的眼里只有那块泛白光的玉佩,那玉佩一看就是个宝贝,要是拿它换了钱,自己下半辈子的吃喝就不用愁了,想到这里,他越发兴奋,摸起刀一骨碌站起来就往前冲。
也就在这时,周围掀起一阵阴风,将火把熄灭大半。
马九顿在原地,他觉得背后好像有什么东西,不由打了个寒噤,慢慢转头瞥向身后。
众人也觉得蹊跷,时值相月,暑气未消,怎么可能会刮起刺骨冷风?
“大哥,这荒郊野地的,咱们不会是……”说话的那名流匪吞了吞口水,望着黑黢黢的荒野好半晌,才颤着语调继续道:“撞鬼了吧?”
匪首握紧铁刀,转而看向四周,“鬼神何惧,我们又不曾做过亏心事。”
“可咱们现在做的不就是亏心事?”
说完,那名流匪缩着肩膀,往别人跟前凑了凑。
“大哥,马……马九好像不太对劲!”又有流匪惊道。
如那人所说,马九的确不对劲。
宋识隐约看到马九背后站着一个人影,可是光线太暗了,她只能看到一截枯白的手从后面慢慢抓住马九的肩膀。
这会儿的马九像是变了个人一般,朝众人咧起嘴角,痴痴地笑着,接着,他丢下铁刀,伸手放进襟前一阵乱掏,摸出一沓厚厚的银票举在手里,口中还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
宋识脸上浮现一抹骇意,“二哥,你有没有注意到……马九背后好像突然冒出来一个人?”
“何止一个,他背后全是人,”宋纪皱眉看着马九,压低声音道:“阿识,趁现在流匪都在看马九,你骑上那匹马先走。”
没等他说完,狂风再起,马九手里的银票被卷得满天乱飞。
下一刻,众人见到有封信从马九手中掉落。
匪首当即捡起,展信的一瞬间,他脸色忽沉,“马九,你何时和梅天梁那狗官勾结到了一起?”
马九晃了晃头,不再咧嘴痴笑,似是清醒过来,他看到匪首手上的信,瞳孔骤然睁大,“大哥,我……”
匪首怒瞪着他,命人把他捆起,看着信上的文字,他恍然道:“从扬州来,又姓宋,还护着匣子里的这些东西,难道你们与宋知县……”
“宋知县是我兄长,你们手上拿着的是能够证明我兄长清白的物证,”宋纪顿住步子,把妹妹护在身后,敛去嘴角血渍,转身冷笑:“你们不就是求财么?可以,只要把东西归还,我许你们每人三百贯钱。”
匪首思虑片刻,忽而低笑出声。
章氏以为他嫌银钱少,往上添了添,“六百贯!”
“不必,宋知县与梅天梁那些狗官不同,他家的钱,我们不会拿,”匪首双手托举木匣,走到章氏身前,“既然匣子里的东西能让那个狗官得到严惩,我曹成便没有不还的道理。”
说到这里,他抬头望天,言辞悲愤:“我们所求并非钱财,而是希望朝廷能将梅天梁那些狗官绳之以法!不再强征无理杂税!”
章氏迅速接过木匣查看一番,确认无误后,道:“官家继承大统后曾多次下令减废各路繁苛杂税,只要将梅天梁定罪严惩,平江府今后自然不会再强征。”
流匪中又有人埋怨道:“说得好听,这个税没了,明日又冒出来另一个,交不上钱就得拿东西抵。”
国库空虚,金人屡屡进犯,战守所用兵马粮草处处都需银钱为继,故自去岁始,朝廷征缴赋税较往年尤为频繁,没想到竟成了某些人敛财的手段,宋识觉得颇为讽刺,不由唏嘘:“这平江府还真是冠履倒施,流匪比郡守都懂得爱民惜民。”
宋纪低声回她:“那些地方官费尽心思搞出来名目繁多的杂税,不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念?这样的人,如何会在意百姓的死活?”
曹成长叹口气,看向身后的同伙,“不是我曹成懂得爱民惜民,而是我们当中多少兄弟原本也是田户商户,只不过被梅天梁逼得实在没活路了,才上山当了这人人喊打的贼寇。”
能把这么多百姓逼作流寇,梅天梁的恶行必然不止一桩两桩,人们对他也定然心怀怨愤,想到这里,宋识心念一转,脑中顿时有了主意,“你们可愿被官府招安?随我们一同去府衙指认梅天梁的罪行?”
曹成踌躇道:“小娘子,我们何曾没有想过?那狗官才到平江府还只是个吴县通判,便能越级代领县事,强收财赋,任期未满又摇身一变成了太守,听说是跟朝中某位相公沾亲带故,但凡状告过他的人,重则斩首,轻则刺配充军,或是卖作贱籍劳役,谁还敢再去告他。”
说至一半,他面露悲色,“几位,不是我曹成说丧气话,梅天梁势大,即便有证据,你们也很难赢过他上面的那个人的。”
宋识不作多余解释,只问众人一句:“那你们就甘愿忍受不公,当一辈子流匪,看着梅天梁逍遥法外?”
此话一出,顿时激出流匪们心中的愤恨。
“大哥,这么好的机会,咱们不能放过那狗官。”
“我要他下去给我爹娘陪葬!”
曹成仍心有顾虑,抬手止住同伙,对着宋识道:“我与梅天梁不共戴天,当然愿意随你们去公堂指认,可我身后这些兄弟,他们不像我,是个孤家寡人,怎么着都行,如果他们跟我一同去衙门,官府定然会追究我们从前的罪责,倘若进了监牢,他们家中老小又该如何安置?”
原来是个讲义气的,难怪那些人都肯听他的话,宋识晓之以理,继续劝道:“梅天梁除了私征杂税,还贪盗库银,这是斩首的重罪,倘若你们在公堂之上揭露出梅天梁所犯罪行,协助勘破案情,便是将功补过。”
章氏听出女儿话中意思,接着道:“不错,届时即便有牢狱之灾,时间也不会太久。”
宋纪道:“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徐巩徐宪使已至平江府亲查此案,你们信不过我们,难道还信不过他么?”
曹成抬眉,显然有所动摇,“徐铁面?”
宋纪颔首,“正是。”
曹成思忖须臾,终于点下了头,“好,我们愿意。”
他早就听闻今岁本路新上任的路宪徐巩是个断案如神的清官,还有什么铁面之名,可他人卑言轻,也见不到人家,现下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也没有再拒绝的理由。
宋识皱眉,“二哥,你这样说,难道徐宪使当真知道大哥一案的实情?”
宋纪点头,“当然,徐宪使比咱们还先到一步,肯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宋识又问:“那为何徐宪使还要将大哥处斩?”
宋纪道:“阿识,这个时候你怎么犯糊涂了?倘若徐宪使不假意如此,把梅天梁逼急了,他还会想出别的招数谋害大哥,爹爹都说了徐宪使办案只求公正,不使民冤,怎么可能与梅天梁狼狈为奸?”
“谁说我没看出来?我早就在牢里看出来了,”宋识别过脸,哼道:“徐宪使要是与梅天梁串通一气,便不会医治大哥,更不会派人近身照看,我只是想确认一下,爹爹和大哥总说官场里不乏结党营私之徒,他们不看事实,只会官官相护,我怀疑他也没什么不对。”
章氏道:“既然误会一场,诸位也愿与我们同往,那便整理行装,尽快出发。”
曹成看着歪斜在路边的马车,慌忙招呼人去推扶修理,并羞愧抱拳:“宋夫人,今夜之事,是曹成之过,误信了贼子,伤了夫人、娘子、郎君,曹成在此先向你们赔个不是,我现在就让他们把马车修好,绝不耽误救宋知县。”
宋识却止住章氏,若有所思道:“娘,别着急,回吴县之前,咱们还有件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