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室里昏黄的灯下,阿水姑娘指尖轻轻拂过琴弦,顿时音声泠泠。林子夏悠闲地喝了一口茶,说道:“你先自己练练,我一会过来。”
只听阿水姑娘有些局促:“我现在脑子里一片空白……” 求助的眼神望向林子夏。不过对方并没有起身的意思,只说了句:“放轻松,相信自己。” 听不出任何的情绪。
阿水姑娘只好硬着头皮调整好姿势,谨小慎微地从一弦逐一勾到七弦,又从七弦挑至一弦,确认音准之后,深吸一口气,这才开始弹。前三个音下指的时候有些犹豫,好像是在试探,等自己确认之后渐入佳境,直至曲终。
阿水姑娘久久地沉浸在余韵之中,直到听见林子夏问自己:“怎么样?”
这才发现林子夏已经站到自己的面前。阿水姑娘兴奋地说:“我竟然弹下来了!我刚以为我一句也弹不出来……”
林子夏笑着说:“那是因为你的逻辑脑在骗人。”
阿水姑娘表示自己发现脑子一片空白的时候,一下子就慌了。可是当自己坐下,琴声响起的时候,一切又都回来了,自然而然地都涌现了出来,兴奋地说:“好开心!”
林子夏看着她开心的样子,问道:“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阿水姑娘很自然地说:“就是这样做到的!就像你之前说过的,每一次用心坐在琴旁都不会白费。功夫在日常,每一次的积累,在这个时刻串了起来。”
林子夏赞赏地回应道:“你看,有了真实的体悟,这些话就不再是字面意思,而是真真切切的感受。”
显然,阿水姑娘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考验。林子夏表示,作为奖励,接下来开始学一首新曲子——《酒狂》!
阿水姑娘难以置信地问:“真的吗?这么快就要学《酒狂》了吗?!”
林子夏认真地反问:“你觉得快吗?你学了十节课才学到《酒狂》。”
事实上,林子夏在上课的时候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在“挖坑”……这是她无意中摸索出来的风格,通过每一回合的互动,不断地松动对方的固有思维。对于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方式与边界,在长期稳定的互动过程中润物无声地推动变化。只要方法正确,结果就是水到渠成。阿水姑娘面对突如其来的“坑”先是一怔,这才发现自己十节课才学了一首曲子,哈哈一笑,识破了林子夏挖的坑,说道:“这么算确实不快,但第一个阶段的重点是基本功,不是学多少曲子,不是吗?”
林子夏满意地点点头表示:“弹琴,贵在弹心,最忌贪曲子。一辈子能把一首曲子弹好,也足以悦己。当然,学新曲子也是必要的,只是本末不能倒置。”
照例,学习新曲子之前先了解曲子背后的故事。《酒狂》这首曲子普遍认为跟竹林七贤的阮籍有关,有人说他是喝酒避世,也有人说他是喝酒表达不满;有人觉得他是三分醉意七分清醒,也有人觉得他是真的喝得烂醉发狂……
“推荐你看《世说新语》里对阮籍的描述,以此推测阮籍的人格特点,我们对于古人也只能是想象了。”林子夏说到这里,话锋一转,“不过,说起喝酒,我每次都会想到另一个人,就是汉代的曹参。”
据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记载,萧何临死的时候,小皇帝在萧何的病床前问:“你死后,谁来接替你的位置。”萧何说:“我死后,让曹参来接替我的位置。”小皇帝听到这里不解地问:“你跟他不是死对头吗?为什么还要让他接替你的位置?” 萧何表示他跟曹参只是私人恩怨,但确实只有他最适合接替自己的位置。同时,曹参那边听说萧何快死了,立马对手下的人说:“赶快收拾收拾,我们要回长安了。”底下的人还很奇怪,为什么突然就要回长安。果然,萧何一死,曹参立马被召回长安,接替萧何当丞相。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曹参当了丞相之后,只做了一件事:维持萧丞相的所有举措,之后就开始拉着各种宾客没日没夜地喝酒。
林子夏说到这里顿了顿,抛出了一个问题:“按理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曹参却一把火也没有点,而只是维持原样。更奇怪的是他为什么要没日没夜地喝酒?”
这就是曹参的高明之处,也是萧何为什么要指定曹参来接替自己的位置的原因。即使他二人有私人恩怨,但在高于个人的“大义”面前,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义”。萧何知道曹参能做到以天下“大义”为优先,不会为了个人“私利”而乱来,这一点其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放过这绝佳的机会给自己扬名立万,更何况还是位高权重的丞相,巨大的诱惑。显然,曹参在这一点上极其克制。而他之所以喝酒,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喝酒,而是当他处于“位高权重”的那个位置上,巴结他的人数不胜数,求他办事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他知道这些人是来做什么的,他也知道他不能答应他们的请求,那不如就喝酒,来人就拉着喝酒,喝得醉醺醺的,说话也就不算话了。
林子夏笑着说道:“从曹参的这个故事来看,不管是真醉还是假醉,反正醉就对了。不过听说就算真的喝醉了,脑子也是清醒的,要不然就是直接断片。如果有人耍酒疯,十有八九是装的。所以不管阮籍喝得多么的醉,应该也不至于真的醉到发癫的状态。”
坐到琴前,边演示边说,“没喝过酒也见过别人喝酒,刚开始大家还很轻松喝喝酒聊两句,到第二巡的时候你看有点微醺了,第三巡酒开始有点多了,再到后面醉醺醺的时候走路踉踉跄跄的。”
阿水姑娘惊奇地拍手道:“这里真的很形象,踉踉跄跄的感觉。”
林子夏演示完后说:“来吧,咱们开始吧。”
二人对坐,一人一琴,林子夏教一句,女孩学一句。等学第四句的时候,阿水姑娘惊奇地问道:“还要继续学啊?!”
林子夏反问:“你觉得难吗?”
阿水姑娘表示之前每节课只学一句,这次竟然一下子学这么多,很有成就感,当然很开心,但也有疑惑。
林子夏认真地说:“你发现没?真正学曲子并不难,难的是基本功。第一阶段的积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在只不过是在将你会的那些指法重新组合而已。为什么说慢就是快,就是这个道理。”
阿水姑娘开开心心地学了一句又一句,这种“快”的乐趣绝对是对前期“慢”的补偿和奖赏。不过,这种快乐的氛围很快就被一个小失误打破了。
“这里是掐起。你再来一遍。”林子夏纠正道。
阿水姑娘又重新过了一遍,但是在同一个地方还是弹错。阿水姑娘自己也意识到了,连忙又重来一遍,还是在同一个地方出错。林子夏见状轻声说:“别紧张,放松,跟着我弹一遍。”
阿水姑娘最后松了一口气说道:“总算改过来了!”
林子夏笑笑表示:“今天就学到这吧。”
好习惯会慢慢累积,同样,坏习惯也会慢慢累积。然而,改正一个坏习惯永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难得多。因此,要想改掉一个坏习惯,不如培养一个新习惯。当然也要警惕所有的习惯,因为它会将人拖入惯性无意识。
林子夏烧好水,两人边喝茶边继续聊。
阿水姑娘把玩着手中的杯子,若有所思地说:“想起刚开始学琴的时候,因为对自己有评判,总是不放松。刚才是太放松了,得意忘形,立马给了当头一棒。到底学琴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好了?”
林子夏想了想,认真地说道:“看你要什么?也就是你为什么学琴?这个问题在你学琴之前就问过了。”
阿水姑娘点点头表示自己学琴是因为喜欢琴的声音,能让她静下来。这段时间的学习又让她体会到学琴可以调心。
林子夏表示:“学琴有三个维度,音、文、神。音就是音声和琴曲;文就是与琴相关的文化、文人;神就是精神、情志。而学琴调心则属于调养精神、情志的维度。有个简单的判断办法就是当有人说:坐在你身边很安心,就说明你学好了!”
继而解释说这个过程就像“打井”,确定方向正确之后,只需专注地一下一下挖,不用去想:什么时候能挖完,为什么还没有挖到有水的地方,井水到底长什么样,味道如何……这些问题会在你挖到井水的那一刻得到全部的回答!但在没挖到之前,这些问题的答案任凭你想破脑袋也想象不出来,还会带来无端的烦恼和焦虑;与此同时,警惕干扰,时刻觉察自己有没有跑偏,有没有挖错地方,发现跑偏及时调整。
林子夏最后总结道:“简单说就是掌握正确的方法,专注于每一次跟琴的互动,保持觉察,当你发现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稳定时,就说明上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