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觉醒的她 > 第24章 长风不绝(上)

第24章 长风不绝(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夜小楼听风雨,

辗转反侧,无眠,无眠。

天刚蒙蒙亮,反正也睡不着,林子夏索性起床,推开阳台的门,一阵雨水的清新扑面而来。雨密密地斜织着,雨水顺着屋檐倾泻而下,玻璃门上、树梢上挂着晶莹的水珠,而被雨水打落的树叶则顺着水流打转。远处云雾涳濛,群峰若隐若现,好似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

搬来蒲团,坐在廊下看雨,不觉打了个寒战,气温明显较前一日又降了不少。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凉。金秋白露,物华将尽,大地的阳气随着时空的推移而逐渐收敛起来,逐渐呈现出萧索的景象。当然,越往南,秋之况味越不浓厚。相比帝都而言,江南的秋天更为短暂,但只要留心观察,空气、温度、物候都会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只不过都市人不关心罢了。

林子夏披上薄衫下楼,猫一听见动静,也跟着下楼。一晚上没睡,其实肚子早已咕咕抗议了,越是睡不着越容易饿,越饿越睡不着。烧水,先给自己泡一杯蜂蜜水,润润肠胃。打开冰箱,寻觅冰箱里所剩不多的食材,疫情期间,冰箱里的存货几乎靠妈妈定期远程投喂。取出最后两块龙骨、一节莲藕、一根玉米和一颗梨,林子夏为自己煲上了一锅汤。煲汤讲究分寸,要文火慢煮,需要时间,精华才会慢慢析出,着急不得。但如果着急,将文火改成武火,甚或换成高压锅,快是快,十几分钟就能吃上,但滋味差远了。林子夏的这锅汤并不着急喝,而是将汤交由时间,慢慢熬,等到熬好了再喝。而她的早餐是蒸两个馒头,煎一个鸡蛋,再加一碗八宝粥。

吃过早饭,喂过猫,再洒扫尘除,坐到书桌前,开启新一天的生活。截止到目前为止,一切岁月静好,至少在她的这个小世界里可以暂时维持岁月静好。

对于林子夏来说,每一天都是全新的,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慢慢地将自己原本快节奏的生活放缓。木心在《从前慢》写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快,是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我们的节奏很快,信息很快,当大家都在飞速奔跑的时候,却常常忽略了很多东西,其中一项就是“闲适”。这种“闲适”不是无所事事,而是暂时地与自己相处,去感受那些平时被我们忽略掉的东西,比如阳光、比如风、比如一朵小花,最重要的是自己的那颗“心”。

想起前几天跟一位前同事聊天,当他说起自己近十几年的所有目标就是挣钱,让自己在城市里有立足之地,结果也确实如他所愿,房子、车子都有了,物质无忧,还生了二胎,可是他却不快乐,因为他的生活里只剩下“责任”二字。想当初,大学时代的自己,是那么地喜欢参加社团活动,踢足球、骑车,还很喜欢唱歌,但是看看现在的自己,除了公司和家两点一线,在公司,要承担“责任”,在家,也要承担“责任”,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要强作正能量,不能在任何人面前流露不正能量的时候,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个“工具人”,一个没有“心”的工具人。

林子夏很理解这种状态,以前的自己,有99%的理由将所有热情投入工作,但当工作时间越长,越发现离自己的内心越远,压根就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心”,因为有一种看似比“心”更重要的“责任”在起作用。而这些“向外”的追求,最后换来的实则是短暂的快感,无法带来长久的内心满足,时间长了,只会越来越麻木,麻木到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麻木,就像温水煮青蛙一般,最后不知不觉地走向灭亡。没有“心”的躯体,是行尸走肉。

最近一段时间,自己无需外出上班,反而有了充足的时间思考接下来到底想要怎样地过生活,是的,是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对于自己有大把的时间思考,林子夏也有大把的时间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好像文字的表达是一种本能。

二十多岁的时候,成长的每一次阵痛都给她带来致命的捶打,幸好,自己挺过来了,翻看过去的文字,那是自己成长的轨迹。相较于不疼不痛的成长过程,她深知痛是自己的宿命,能明显感觉到那是内心深处的撕裂,然后才在伤口上长出翅膀,这是属于她的成长方式。用她自己的话说,凡是犯过的错误,想不明白的事,一旦想明白了,她绝不会再犯第二次。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一种难以描述的严苛和坚决。也不可避免地她会将同样的要求放在最亲近的人身上,难免落下近似“刻薄”的痕迹。

重新翻阅这些年的记录,林子夏很庆幸,截止到目前为止,自己的人生中没有任何遗憾。所谓的遗憾并非是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而是自己明明有选择,却放弃了。对于林子夏来说,自己现如今的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哪怕有些结果并不如人意,但至少她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遗憾。因此,也能坦然接受选择之后的结果,好也罢、不好也罢,都是她所要面对的。或许,自由的某种形式就是能够有选择的勇气,我们最可把握的,唯有此心而已。当然,错把欲望当理想则另当别论。

林子夏将过往的记录集结在一起,以专栏的形式发布到了番外篇的平台上,专栏的名字就叫《写给生活的情书》。这个专栏只是她自己的文字记录,因此不对谁承诺,也不会迎合谁,唯一可以保证的是只写她想写的内容。别人看不看,别人怎么看,对她来说,都不会影响她写,因为写是她的本能,而不是为了套路谁。如果恰巧有人喜欢她的文字,那也是极好的,仅此而已。对林子夏来说,当她写完,发布之后,那文章产生的影响就与她无关了。当她抱着这样的心态写作时,她是走心的。

有“心”的日子,总能无端欢喜!

飞飞习琴也有一段日子了,自己也有些小心得,有一次听着《鸥鹭忘机》,想起以前看过的“渔父”主题文人画,好像二者有一种莫名的关联,于是特意找出来,听着琴曲,看着画,恍惚间好像芦苇飘动了起来,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飞飞还特意将自己的心得记录下来(传送门《当鸥鹭忘机》遇上《芦花寒雁图》),但没好意思给庄主看。或许等哪天聊起来,可以分享一下。

几乎每次来到琴室,庄主都是神情宁静,坐着喝茶,不疾不徐天南海北地聊。庄主重视基本功,到目前为止一首《秋风词》只学了三分之一。这种进度让飞飞有时候也很疑惑,甚至多少有些受挫。但按庄主的话说,则是时候未到,手到了,学曲子就快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