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披甲嫁红袖 > 第44章 安王靖王返回

第44章 安王靖王返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丽妃忙派人叫太医,芙蓉殿乱糟糟的,兰妃在一旁失神,像是被吓到了。

她带着宫人要走,被丽妃拦住,“公主身负社稷重任,不能不安好,今日兰妃娘娘言语挑唆,大家都看在眼里。在公主醒来之前,你不能走。”

太医诊治后道:“所幸簪子不锋利,公主无大碍。只是公主近来心绪不宁、过于劳累,导致气血两空,禁不起折腾了。”

兰妃浑身一轻,随即道:“她这不是没事吗?”

丽妃盯着她,“兰妃娘娘还要说吗?”

兰妃一顿,带着宫人走了。

丽妃沉声对宫人道:“公主求死之意坚决,世间杀得了一个想活着的人,却留不住一个决心去死的人。为保和亲诸事顺利,开中宫,命人送饭给皇后娘娘。”

宫人跪下不敢行动,丽妃提高声音道:“去!有什么本宫一力承担。”

傍晚李钰君醒来,芳年为她奉上粥,流泪道:“公主。”

李钰君摆手,声音嘶哑,“我有分寸。母后她怎么样了?”

“丽妃娘娘已命人开宫送饭。”

“我要去见母后。”李钰君就要下床,芳年拦她,道:“公主,太医说你要静养。”

“我要去见母后。”李钰君扶着她道:“芳年,如今我这一条命还有用,所以才能换得今日结果,若哪一日我这一条命没用了,我再怎么样也没办法了。”

芳年不再阻拦,替她找来衣服,主仆二人去了中宫。

昔日热闹的中宫多了些冷清,偌大宫殿连一个宫人都看不到。

推开门见桌上摆着的饭食已经冷了,皇后竟是一口未动,头发披散跪在神相面前念念有词。

听得动静,她回头见傍晚的阳光倾泄,她不适地眯了眯眼睛,落泪的同时忍不住微笑。

万丈霞光都在她的康平身后,真好。

“母后。”李钰君忍不住落泪,弯腰扶她起身,“儿臣来晚了。”

“康平。”皇后紧紧握着她的手,“你走吧,是母后错了。”

“先吃饭吧,母后。”

锦绣将食物又拿去热了一遍,道:“娘娘好歹用些吧。”

李钰君也恳求她,皇后只好同意,看着她裹着绷带的脖子,皇后浑浊的眼睛流出清泪两行。

“疼不疼?”

“不疼。”李钰君微笑回应,转头对锦绣道,“你也坐下吧。”

“奴婢不敢。”

“你也是母后的女儿,和我身份一般,有何不敢的?”李钰君示意她坐,道:“以后我不在,锦绣姐姐多照顾母后。”

锦绣泪如泉涌,跪下道:“奴婢万死不辞。”

皇后拍拍她的手,待几人吃过饭,芳年锦绣收拾了桌子,留下李钰君和皇后里间说话。

桌上摆着的铜镜映照出苍老的面孔,灰白的发丝,皇后顿时觉得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什么都留不下,即便是一国皇后,此世也不曾放过她。

她看向李钰君美丽年轻的脸,忍不住伸手轻轻抚摸,一瞬间她老了很多,像被抽走了所有气力。

李钰君伏在她膝间,像小时候一样。

看着她腰带上缀着的咬尾蛇玉环,皇后低声问:“是她留给你的?”

“是。”

“你和她……是母后的错。”

“母后知道?”李钰君讶然。

“英君那孩子可怜,母后看不过,能帮也就帮一把。”皇后温柔道,“其实母后早有猜测,你别怪你姐姐。”

李钰君瞬间落泪,强忍着哽咽道:“儿臣谁也不怪。”

“母后知道,你别说话了,小心你的伤。”

李钰君却打开了话匣子,这是一个好时机,她可以完全坦诚地谈起她所钟爱的人。在生死面前,世俗的枷锁都将化为灰烬。

她说:“母后,你知道吗?她给了我这个玉环,一个女希人告诉我这是由乌家领头的女希商帮的少主令,产业遍布女希国。只要到了女希,无人不识此环。”

“我给她我的一支金钗,后来她还给我了,她说,我的勇猛能折服猛兽。”

“她给了我两把剑,一把是她亲手做的桃木剑,女儿给它取名雪乱,用它学会了剑法皮毛,可乌灵骁总说我已学会了全部剑法。另一把是她的佩剑,叫墨影,轻飘飘的,女儿也能使得动,却十分锋利。”

“我给她我的一缕发丝,结发为妻妻,恩爱两不疑。”

“她给了我千里马,还教会了我骑马。”

“我……无以为报。”李钰君笑道:“母后,很奇怪吧?乌灵骁这样厉害的人,怎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爱上我呢?”

皇后抚摸她的发丝,“康平,在母后看来,你是最好的。她虽有本事,可性情高傲,敷衍待人,心机深重,是她配不上你。”

李钰君忍不住笑了,翻身抱住皇后,鼻尖是熟悉的药草香味。

“她不敷衍我就够了。”李钰君闷闷道:“母后,我走后,你要好好吃饭,多养身,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

其实谁都知道,只要去了,就不可能回来了。

她以为自己会流泪,可是没有。她温声说着自己也不相信的假话,“巴森如今得势猖狂,我郢国只是苦于没有时机,待他日翻身,父皇一定会接我回来的。”

皇后半晌不说话,待李钰君去看时,她已满面泪水。

皇后紧紧抱住她,泪如雨下,“钰君,都是母后的错,母后对不起你。”

李钰君嗓子眼被堵住一样,发不出一点声音,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哭,她掐住自己的手心极力忍着,可一开口,声音就暴露她难过的事实,她哽咽道:“母后,儿臣虽身不由己,但若能以一己之身救天下百姓免于战火,儿臣是愿意的。”

“哈!李钰君,你怎么这么蠢?”兰妃大摇大摆进来,嘲讽道:“不是一心求死么,才躺了不到一天就活蹦乱跳了?”

李钰君坐直身子,擦干泪,冷冷看着她,“所以呢?被这些伎俩玩弄的蠢货。”

兰妃脸色涨红,早晨在芙蓉殿李钰君眼神骇人,她确实被吓到了,回到宫中越想越不对劲,叫来太医一问才知根本没有大事。

“你真以为你身上系着江山社稷?牺牲你一个就可以挽救黎民免于战火了?”兰妃冷笑一声,“战争停息,靠的是像我弟弟一般搏命的将士们。”

“正因为你兄弟无能,所以巴森才会侵入我国腹地,所以才要本公主去和亲。”

“你!”兰妃指着她道:“许莞,你听到了没?她说这话,骂的是天下将士,也包括你的兄长,甚至包括皇上!”

皇后看着她,悲哀道:“难道不是吗?”

“你说什么?”兰妃震惊道。

“郢国有兵近六十万,巴森联盟包括老幼妇孺在内,全部人数不超五十万,燊国只出兵十万,怎么就造成了今日的局面呢?”皇后维持着一贯的平淡语调,道:“皇上为炼制长生不老丹掏空国库,天下徭役赋税繁重,军饷短缺,将士们吃不饱饭,如何作战?天下将士无能,全因皇帝昏聩。”

兰妃茫然看着眼前人,一瞬间她感到陌生至极,这还是她认识的许莞吗?

皇后叹息一声道,“郑兰,而今世界,不似你我年幼时了。”

兰妃不说话,皇后继续道:“你和我在这一亩三分地怄气几十年,到头来,一场空。今日之我,何尝不会是明日之你?”

“我有十三……”郑兰顿住,皇后何尝不是有安王和靖王,安王还是皇上的第一个孩子。

“郑兰,回宫去吧,为天下多祈福吧。天下大安,你兄弟才会安好,你的十三皇子才会安好。”

郑兰似想通了什么,听话离开了。

她离开后,皇后带着李钰君到摆放杂物的耳房。

一进门里面立着一副铠甲,银光粼粼,覆盖着的一层薄薄灰尘也并不使它黯淡。

是女希送来的自在甲。

“这东西怎么在您这儿?”李钰君问。

“本来就是送给我的。”皇后轻轻抚摸着战甲,眼中不无感伤,从前在女希人面前夸下海口,称从来不会有用得到的一天,哪想到这一天这么快就来了呢?

“郢国强盛,这铠甲不过是个观赏的摆件。可如今危难,这盔甲就成了保命的东西。”皇后道:“你父皇本来想拿给一位皇子用,可女希女式盔甲和男式不同,十三皇子、九皇子试过都说不舒服,所以它才在母后这儿蒙尘。现在母后把它给你。”

“给我?”李钰君心中隐隐有一个猜测。

皇后从盔甲内部掏出一副软甲递给她,“这个可以穿在衣服里防身,你带着剑往南走吧。”

“母后是要我逃婚?”

皇后点头,“兰妃说得对,天下百姓安危并非全系与你身,你走吧。”

李钰君泪水涟涟,“我走了,母后您怎么办?”

“母后还有你兄长们。”

“让我再想想。”李钰君收拾皇后给她的软甲和毒药,回了芙蓉殿。

翌日一早,芳年叫醒她,“公主,安王殿下和靖王殿下回来了!”

李钰君起身急匆匆往中宫去,在中宫门口碰见了安王,想必靖王已闯了进去,三皇兄一向是风风火火的性子。

安王和李钰君年岁相差较大,皇后收养她时,他已出宫开王府,实际上二人没什么情分在,但此刻他视线扫过她包着绷带的脖颈,忍不住说了一句,“康平,你受苦了。”

“不苦。”她希冀道:“大皇兄,你回来可是有救母后的法子了?”

安王轻轻摇头,“说到底,这次是你和母后冲动了。”

“母后是为了我。”李钰君道。

安王半晌不说话,最后道:“如果你逃了,可有去处?”

李钰君不可置信看向他,失声道:“大皇兄,你说什么?”

“嘘。”安王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压低声音道,“你和女希人关系匪浅是真是假?”

李钰君不明所以,但安王既然有此一问,自然是有所把握,她诚实道:“真。”

“你有危难,她们一定会来救你?”

“是。”李钰君想起在斗兽场那人挡在她身前的意气风发,忍不住勾起一个小小的笑。

“所以你现在少一个传信的机会,是不是?”

“是。”李钰君眼底泛上希望。

“你回宫写一封信来,确保女希人见到后相信此信出自你手,我派人替你送信。”

李钰君神情激动,难以自抑,“多谢大皇兄!”

“康平,你是我妹妹,我自然要帮你。但天下万民是我李郢的子民,我也不能弃之不顾,大皇兄也有一件事要你去办。”

李钰君并不急着问是何事,而是道:“如果我办成了,母后会平安吗?”

“无论成与不成,我都会让我们的母后安享晚年,放心。”安王神色隐忍,却不合时宜地开了一个玩笑,他说:“你是母后的女儿,难道我不是母后的儿子吗?”

李钰君紧绷的心情缓解几分,她再问:“如果我逃了,天下百姓也不会因此遭难吗?”

“这正是我要你去办的事。”安王道:“巴森和我国在北庐谷一战,大王子战死,损失惨重,而今不过强弩之末、虚张声势。如果不是燊国在背后支援,他们迟早会被郢国灭族。坏就坏在,燊国为利用巴森的人力,在后面推着他们,为他们提供粮草、战马甚至是兵力支援。”

“那巴森此番求和,不是背叛了燊国吗?”李钰君问。

“没错。巴森断定燊国会继续攻打我郢国,而非报复他们。”

“为何?”

安王客观而残忍道:“因为我朝兵力不足,也是强弩之末,可以说距离灭国只差一个汇水渡口。若燊国报复巴森小人行径,这时间我朝就可从南方征集粮草,调兵八万,名将百里海生的后人也能赶到为我方鼓舞士气,此番联动,燊国就完全失去了得到他们垂涎的肥沃土地的机会。”

“所以大皇兄要我做的,就是让燊国报复巴森,为我朝调兵争取时间。”李钰君道。

安王点头,“康平,一个公主下嫁带来的安稳是暂时的,而若我朝击退巴森和燊国,胜利的余晖能让郢国延续至少两百年。”

李钰君叹了一口气,和聪明人说话好累,明明也是要利用她,却粉饰地这样好。

也罢,至少大皇兄的法子听起来给她留了一线生机。

“我该怎么做?”李钰君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