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在年代文里教种田(七零) > 第24章 蛋炒饭

第24章 蛋炒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上报纸了!咱们大队上报纸了!”

刘国强的声音经过村里的大喇叭传遍整个红旗大队。

刚刚还在广播站的刘国强已经跑到晒场上,挥舞着《江省日报》,众人全部围了上来。

“哎嘿,这个角落的是我,我上报纸了!”

“啥!?咋没拍到我,我就在你旁边啊。”

“这个是我的手!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队长,这报纸咋夸我们的啊,你快念啊!让大家都听听。”

刘国强读过初中,还是认得几个字的,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在国家大力推广化肥这个进程中,来自江省新昌县的红旗大队首当其冲,率先示范推广化肥应用……”

刘国强没读几句便结束了,毕竟这篇采访稿稿件主角在许域一行人,提到的红旗大队是作为背景存在的。

众人却不满足于这个篇幅,“队长,你继续念啊,怎么没了。”

刘国强挠挠头,“这个之后讲的全是化肥,我看不懂,没学过这些字,再说了,这后边全是许域的名呢,没咱大队了。”

“那许域也是咱大队的,队长你认识不了就换个认识字的知青念啊,夸了许域不就也是夸咱大队眼光好嘛。”

许域听到这想悄悄地溜走,被陈大娘逮住了,“就让许知青自己念!让许知青多看看报纸上的自己。”

许域尴尬地笑了笑,太热情的乡里乡亲实在无法拒绝。

接过报纸后,站在三级台阶高的小舞台上念出自己的采访稿。

夕阳西下,天空染上一层柔和的琥珀色,一层层的绿色梯田把荒山堆砌成宝塔,间隙里反射的阳光,波光粼粼,映在许域玻璃质般的眼睛。

舞台之下是笑意盈盈的观众,舞台之上是朝气昂扬的主角……

最终报纸还是给了刘国强,他是这样说的,“这个大喜事应该多庆祝几天,以后这一个月里,咱大队广播每天都要读一遍这篇好文章。”

七月份,天气越来越燥热,红旗大队给拔节期的水稻施过最后一次肥后,静待抽穗结果。

大队里越来越多人下水游泳,水库还没修好,大家都在河里游着,小孩被放在浅水沟里。

炎热的夏季总是少不了摸鱼的。

十一二岁的小孩正是处于惹人嫌的年纪,放学后约上小伙伴拿着弯铁丝粗麻绳轻装上阵。

若是有耐心些,便会用上那弯铁丝去湍流里钓鱼,可大部分孩子都坐不住,更何况下河摸鱼比钓鱼来得快多了。

于是邀上三五好友偷偷瞒着大人去深一些的河道里抓鱼。

两人脚上绑着粗麻绳,脚拖着绳子在河里慢慢向前游去,再派一人在后头游着,粗麻绳在水底淤泥拖动时,若是碰上水底灯鱼,定是会钻进淤泥里,水花避不可免地冒出水面。

在后头的人看见小水花一摸一个准。

摸到尾段后又开始赶鱼,下水后用力拍打水花向岸边赶鱼,摸完鱼几个小伙伴分上一分,在河边折上一条柳条枝穿过鱼鳃,串成一串,心满意足地回家烧鱼去了。

许域倒不急着捉鱼,姜剑威前几日已经摸了好多条鱼回家,只是天气炎热,泡在河里实在舒服极了,偶尔兴致来了也潜下水里捉些小鱼小虾玩。

最近红旗大队又闲下来了,下水捉鱼的大人也多了不少,大家都贪恋凉快。

许域和姜剑威偶尔上街时也总是会买个冰棍吃吃。

许域躺在水面上,偶尔翻下水面,一旁的姜剑威又把他翻回去,翻上翻下,乐此不疲。

回到家后给捉到的虾贝壳用小石磨磨成粉混上些稻谷喂鸡。

这只鸡是刘梅一个月前送来的。

姜剑威在院子角落里给它搭了个简易的鸡窝,母鸡很争气,每日能下一个鸡蛋,偶尔甚至能有两个。

姜剑威和许域都不算节省的人,一天一个鸡蛋硬是全吃完了,偶尔攒上几天一起炒个鸡蛋吃。

许域决定晚上吃个蛋炒饭。

拿出攒了三天的鸡蛋打散放点盐,用猪油热锅润锅,倒入鸡蛋,小火滑散炒香后再加入一些些腊肉丁煎至酥脆,放入盐和酱油,加上中午特意煮多剩下的大米饭,考虑到姜剑威的饭量,许域煮了很多,出锅前放上些白胡椒粉和小葱再炒上一分钟即可。

害怕吃腻,许域还拍了些黄瓜,现在黄瓜到处结果,姜剑威和许域他们每隔几天就要上山割一茬,拍黄瓜的料汁调得酸甜口,加了不少白糖。

许域没发现姜剑威的偏好口味,直接按自己的喜好来做了。

鸡蛋没办法均匀包裹住每一粒米饭,但炒散的金黄鸡蛋成片成片洒在粒粒分明的米饭上,鸡蛋看起来就特别地多。

葱花的香气混和鸡蛋与米饭,油浸透了米饭的表面,油光发亮,绿葱点缀在金黄姜色的米饭上,色香味俱全,可谓称得上“金玉满堂”。

许域舀上一大口蛋炒饭,大米润而不腻,透不浮油,猪油鸡蛋在嘴里炸开,许域扒饭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偶尔夹上几块拍黄瓜,酸甜可口开胃解腻,黄瓜的清爽洗去蛋炒饭的油脂,许域刚觉得有点饱了的肚子又能再战几口。

咸甜永动机初见端倪,到了最后,许域撑得有点走不动道了,姜剑威亦是如此。

“不行,太撑了,一时没注意吃太多了,待会我们去外头走走吧,消消食。”

七月初的夏夜,天空像是被洗刷过的一样,没有一丝云雾,整片夜空亮堂堂的,许域没带上手电筒就出门消食了。

白日的喧嚣被压下,晚上的红旗大队朦胧而神秘,树枝稻草映出稀薄的阴影,只有鸟虫在欢腾着,偶尔传来阖家欢乐的嬉笑声。

许域他们绕了红旗大队三四圈便回去了,毕竟今晚还有正事做。

那就是做黄瓜干,姜剑威摘回来的黄瓜太多了,堆在堂屋一角,总是放那容易坏。

姜剑威本想直接腌了,可好几百斤,腌完岂不是天天都得吃酸黄瓜,还吃不完照样坏掉。

许域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做的黄瓜干,冒出了做黄瓜干的想法。

做好的黄瓜干放袋子里就能保存到冬天。

把角落的黄瓜留出一些拿来腌制和新鲜时候吃,剩余的黄瓜全部对半对半切成四条,还得把藤那头的黄瓜头给切掉,那头容易发苦。

山上黄瓜还在结果,许域他们根本不担心没有新鲜黄瓜吃,都时候把山上最后几茬黄瓜吃完夏天也算是过去一半了。

切好的黄瓜码在陶罐里,一层黄瓜一层盐,最后用盐封顶,腌制一晚上。

切出来的黄瓜头也不浪费,丢给鸡吃。

剩下的那些黄瓜许域也直接腌了当酸黄瓜吃。

酸黄瓜最好就是用旱黄瓜,恰恰好姜剑威种的就是这种。

把黄瓜两头都切掉,藤的那头给鸡吃,尾部那段许域和姜剑威就自己生吃了。

黄瓜两头切掉更易入味。

擦干黄瓜表面水分后,把几根旱黄瓜竖着放进小一些的无油无水的罐子里,放些食盐和白糖,再加上几片香叶和几粒花椒,用头道淘米水给淹过黄瓜表面,盖好后密封,发酵三四天便可得到下饭酸爽的酸黄瓜。

忙活半天后许域和姜剑威睡觉去了。

第二天醒来用盐腌制了一晚上的黄瓜从罐顶塌至一半,底下全是汁水。

把所有黄瓜放进滤网装起来里,用上厚厚的石块把黄瓜剩余的水全部榨出来,压上一上午。

上午许域跑去县里的公社买高度数白酒,姜剑威抓的鱼太多了,一年见不得几次的荤腥当然得吃久一些。

顺道给刘树人带了一瓶红星二锅头,他也好像还是第一次送刘树人礼物。

“老师,看我带了什么给你!?”

“二锅头!你小子够孝顺!”刘树人满心欢喜地接过来自大徒弟的孝顺,也不忘记告诉举报信之后的事,“你海市的老爹已经被斗下台了,中间差点被他翻盘,好在你胡书记使了点力,我也在后头推波助澜了一点点。”

“嘿嘿,谢谢老师,老师也帮我谢谢胡书记”,许域递出第二瓶二锅头,“老师帮我给胡书记吧,刚刚路过他办公室也没见到他。”

“他大忙人一个,又出差了吧,对了,你歇得够久了吧,现在你爹的事情也解决了,啥时候回来上课。”

许域眨巴眨巴眼睛,眼神开始游离,“老师,这个再等几天吧,我五天,哦不,三天后一定回来上课!”

“不说了,老师我先走了啊!”

咻的一声不见人影。

许域跑出门后又回供销社买回了一瓶二锅头,刚刚送给胡书记的那瓶是意外……

海市。

牢房里的许光汉不再像刚进来那般镇定自如,头发凌乱不堪,身上的衣服也满是污渍,面容更显憔悴和颓废。

海市的牢房探监管得很严,张凤琪一星期只能见一次许光汉。

许光汉已经呆在这里快半个月了,张凤琪来了两次,第一次说能救他出去。

第二次却说无能为力。

许光汉不懂,他觉得是张凤琪在哐他,想抛弃他。

“你想大难临头各自飞?”

锁链打在铁柱上框框作响,在阴森潮湿的牢房里更显恐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