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罗以娇的乡下日常生活 > 第193章 第 193 章

第193章 第 19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罗卫华递过烟,很快罗卫仁来添水。

卫华侄儿是老实人,这个卫仁侄儿是个精明人。

“二叔。”

罗永民拍了拍身边的位置:“卫仁坐。”

罗卫仁放下茶壶,在旁边的位置上坐下来。

罗永民和声和气的跟侄儿闲话家常。

他们首先提到了蔬菜供应的事。

罗永民之前在城里,只是在电报里听家里提过几嘴,对蔬菜供应前后的事知道得并不清楚。村里是他出生的地方,罗永民同志也是希望村里好的。

罗卫仁很认真跟他讲了蔬菜供应、土地耕种,供销社收购等一些列。

蔬菜供应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村里人人都勤奋上进、栽秧种地,连一个懒人都找不出来了。像他们这种村溜子都被赶到了地里。

所以,蔬菜供应改变了他们所有人。

罗永民很关心收成和收入情况:“蔬菜供应是好事,至少能增加收入,那土地的收成怎么样?”

罗卫仁跟罗以娇不合。连带的对跟她交好的人也不喜欢。

好汉做事好汉认,他就是迁怒。

但关于土地收成上的事,他没有胡编乱造,选择实话实说:“很不错,去年家里开始实行科学种植,地里的收成就比从前高出出两层左右,去年我们村还通过姜同志跟农学科定了一些专门培养过的种子,等开年以后就能够种下了。”

罗永民对科学种植、新种子的事都有兴趣,围绕着这个又问了几个问题。

罗卫仁把知道的都说了。

罗永民同志突然问了个问题:“这个姜同志上次是不是来家里送过礼的。”

罗卫仁点头:“是他。”

他又问:“他跟你妹妹关系好不好?”

罗卫仁被问住了。

他奶和他妈几个女同志想要撮合姜渝跟罗以娇这件事,二叔和二婶都不知情。

虽然这个撮合还没有成功就是了。

罗卫仁谨慎回答:“应该是不错。”

罗永民:“我觉得也不错,之前我听村长提过,说你堂妹现在在村里有正经的安排,帮这位姜同志一起安排登记,给村里的人做思想动员呢。”

村长夸的虽然是罗以娇,但口口声声都是他会培养孩子,完全说到了罗永民同志的心坎上。

尤其是罗卫星这个长子不争气,就更显得被村干部夸奖的女儿罗以娇不同了。

他还是很会培养孩子嘛。

罗卫星不争气是个人原因。

跟侄儿聊完家常,罗永民同志一下就想开了。

转身,他抬眼就看见抱着蔬菜的梁兰兰钻进灶房,一下又噤声了。

梁兰兰同志怕是想不开咯。

罗以娇姐弟来的时候,手里还提了两条鱼。前两天他们去看抓鱼,除了一开始定下的鱼,当场又多买了几条,他们姐弟两个又吃不完,一直养在水缸里,现在还活蹦乱跳的。

罗以娇直接把鱼递给了罗卫仁。

罗卫仁接下来,一手拧着茶壶,看在鱼的面上,勉强跟她透露消息:“二叔刚刚还问我你跟姜同志的关系。”

罗以娇一脸莫名其妙,问道:“我们什么关系?”

罗卫仁瞪瞪眼,用眼神示意她:你说你们什么关系?

罗以娇反瞪回去。

所以啊,他们到底什么关系?

罗卫仁说不过他,提着鱼走了。

罗以娇感叹:“真脏啊。”

还问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这么纯粹简单的兄妹关系难道还不清楚吗?果然心是脏的看什么都是脏的。

她都叫哥了!

罗奶奶朝她招招手。

罗以娇屁颠屁颠的坐过去,挨着人:“奶奶。”

趴在罗奶奶腿上的罗明明小同志朝她龇牙笑着:“姑姑。”

罗以娇在她肉嘟嘟的小脸上摸了一把。

罗奶奶偷偷跟她报信:“你妈妈看着心里有火,你待会记得别惹了她。”

“知道了。”奶奶不说,罗以娇也不准备跟梁兰兰同志正面刚,正处于要暴怒的妇女同志惹不起、惹不起。

罗杰凑个头近来:“奶你也叮嘱我两句。”

罗奶奶失笑:“那行,奶奶也叮嘱叮嘱你,说话别冲别撞,免得正好撞上了。”

罗杰满意了。

罗以娇白他一眼:“你现在可是梁兰兰同志身边唯一的乖儿子了,她骂谁都不会骂你的。”

万一这个身边唯一的乖儿子也被骂跑了怎么办?

罗奶奶面露疑惑。

罗以娇俯身凑近,悄悄跟她说:“奶奶我告诉你哦...”

听完,罗奶奶这才恍然:“难怪我说没见你大哥和嫂子。”

罗以娇嘻嘻笑:“他们在赵家,美滋滋的投钱做生意呢,说不定现在正在欢聚,准备好了要大干一场了。”

罗卫星夫妻要跟人合伙做生意、搬出去住这两件事,大家的目光好像只放在了搬出去这一件事上,围着这件事争吵不休。

对于他们要投资合伙的事基本没有意见。

钱>搬出去。

罗以娇都有一种错觉:钱不重要。

看似好像是亲情压过了金钱,但事实上,搬出去住还是在一个县里,经常能见到,就像以后很多年轻人不跟长辈住一起,在逢年过节、周末的时候总是会回去看望一下,或者是长辈过来窜窜门,都是很正常的事。但他们都没想过,这一大笔钱,或许是罗卫星夫妻这么多年来的存款,甚至可能会有外借的情况,是笃定必赚不亏吗?

罗奶奶一听就说:“要跟人合伙的生意可不好做哦。”

罗以娇:“奶奶也知道?”

罗奶奶点头:“那可不,其实你爷年轻的时候也跟人做过买卖。”

罗以娇姐弟两个连忙竖起耳朵。

罗奶奶讲起来:“你爷那时候才十几岁,穷小子穷小子,四处帮工挣钱,什么地主家都给干过活,等他到二十了,手头上正好给攒了点,村里有个长他几岁的小子,说他给人卸货的时候,老板欠了他们工钱,那老板身上的钱都拿去进货了,手头的钱不够付,就提出来让他们买一箱货,按成本价给他们,卖货的钱就拿来发工资。别人都出不起啊,所以他就动了心思,找上你爷,让你爷跟他一起把那箱货买下来,好卖货挣钱,攒上本钱,以后就不用干苦力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