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规则,律令。
人活着便要有些东西去遵守。
却很少有人去追溯。
“祂”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时间太早,甚至在漫长的时间里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存在。
而作为这个世界的规则,天道从不亲自降下谕言。
“祂”有着自己的代行之人。
三域的人们称其为使者。
这样的使者,是由天道降下的灵光选择,三域将被选择的孩童寻来,自天门堑献给“祂”得来的。
被选择的孩童,自年幼时便生活在塔中,聆听“祂”的教导,履行将“祂”的谕言下降到人间的使命。
这样的孩童,没有名字,没有自我的意志。
是天道在人间最合适不过的化身。
直到有一日,作为天道使者之一的男孩生出了疑惑。
他问与自己做着同一件事情,履行同一职责的女孩:“外面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女孩的性子冷淡,常常觉得他烦,话多。但是这座塔中只他们两人,便是那圣光肃穆的“天道”。
此刻天道不在,便是他们可以随意说些话的时间。
女孩闭着眼睛道:“我不知道。”
男孩问:“那你想知道吗?”
女孩张口要说“不想”,但是心底确实也泛上一股淡淡的好奇,于是换了个说法:“你有办法知道?”
“当然有啊。”男孩道,“你只要把下次出塔传达‘谕言’的机会让给我,我便能想办法打听些回来。到时候一字一句的讲给你听。”
“……”
女孩听明白了。
外面的人怎样生活是其次,他只是想要下次出塔传达“谕言”的机会。
她无所谓,反正出去还是留在塔中,都没有分别。
于是点了下头:“可以。”
男孩便去了。
等回来的时候,他神色有着明显的兴奋:“他们有一个叫做‘名字’的东西,来代表每一个人。如果喊那个‘名字’,就表示在喊那个人。”
女孩微微歪头,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男孩却自顾自的道:“我回来的时候,已经想了一路,要给自己也取个名字。”
“鹤……唔,你觉得鹤声怎么样?”
女孩掀眸看了男孩一眼。
塔中并非除了他们两人,旁的什么也没有的。比如一层的空间里,便养着一群丹鹤,每日天亮前就一声接续一声的乱叫,扰人清梦,聒噪得很。
她随便“嗯”了一声:倒是很符合他本人。
男孩却没有就此便结束话题,又认真的掰着手指思考:“那你叫什么名字呢?”
“有声有音……你叫鹤音?”
女孩没忍住,翻了个白眼儿:“不要。”
男孩嘿嘿笑了一声:“那你想想嘛。”
女孩没有想。
她觉得名字明没有什么用处,而且起了只会让那个原本就聒噪的家伙更烦——已经预料到他每日闲得无事喊自己名字玩儿的场景了。
但这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放纵。
因为第二日,那个聒噪的家伙就“阿音”“阿音”的叫起来了。
……
真的很烦。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春日的午后。
女孩离开了塔,去外面的世界传达“谕言”,并追捕一个试图逃脱天门堑惩处的人。
这样的任务她执行过无数次,再为熟稔不过。
只需将人找到,带回,送他到天门堑的那座高台上,便自有天道的律令降下惩处。
取走这样一条性命。
那次任务的对象是一个女人。
女人已经逃了一个月,带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孩,被她抓到的时候眼瞳之中充满了绝望:“求求你,不要带我去那个地方,求求你。”
“我的孩子还那么小,我如果去了,他会活不下去的……”
女孩皱起眉头来。
这样的话她听过太多,每一个想要从天门堑逃脱的都会乞求她。
但她只是一个代行之人,天道意志的传达者,她无论做什么,都会严格遵循“祂”的意志。
她将女人带了回去。
女人在天门堑下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号:“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他还那么小,没了我,他注定活不下去……”
她听着女人的声音消停下去,血色在高台溅成一片,静默片刻,起身准备回去。
却被骤然响起的婴儿啼哭声音绊住脚步。
那孩子气力十足,哭得响亮。
声音很吵,像是塔中第一层的鹤群。
……
她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停步,将被摆在天门堑高台边缘的孩子抱起。
环视周遭片刻,选了一个印象中情绪比较稳定的男人,将孩子交给他,并道:“将他养大。”
男人很明显的愣了一瞬,手中折扇收拢入袖中,将孩子接过:“敢问使者,这是……”
“是‘祂’的意思。”她说。
那是女孩第一次撒谎。
清醒的,无比确定的,对外面的人给出一个并非来自天道的“谕言”。
但天道使者就是天道于此世的化身,天道使者的话就是天道的谕言。那些人无从知晓,自然也无从验证。
留下这句“谕言”,她回到了塔中。
却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神思,不去想这件事情。
鹤声发现了她的异常,便追着她探问。这探问太过烦人,女孩终于架不住,言简意赅的告诉了他。
眉目已经长开的少年道:“这有什么。这样的事情,我做过许多次了。”
少女愣了一瞬,眉眼中露出很明显的疑惑。
便见少年凑过来,附在她耳边低低地说:“我很早就发现了,天门堑下被施以判决的人,并非全然是做了恶事。有许多是,嗯……走投无路,为了生存或者救命,不得以触犯了规则。他们并非存心,甚至背后可能还有着诸多隐情。”
少女蹙起眉头来:“规则就是规则,触犯就是触犯。”
少年不以为然:“但规则有的时候太过残酷,完全不容情理,也是不对啊。”
两人辩论了一场,险些吵起来。
最后以少女自去静室中禁闭思过,自己惩罚自己为结束。
少年一个人没有事情做,便将自己从外面世界学来的那些东西仔细研究。
比如用稻草编织兔子和小鸟。
比如尝试做花瓣形状的糕点。
再比如跑来跑去追着仙鹤喂那些糊状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制出来的“食物”。
……
真的很吵。
·
太过嚣张,不懂收敛,总有一日会被发现的。
少女安静的等待着,期盼那一天的到来,让“祂”好好的给他上一课。
然而这日来的时候,却与想象中的有些差别。
她眼睁睁的看着少年进了塔尖最顶上的房间,出来时原本一直存在于眼瞳中的光点暗淡下去,神情变得平静而温和。
他性格中生长出来的那些事物,似乎在一瞬间被抹平了似的,变得不复存在。
当她去问他“关于外面的世界”的时候,他也只是平静的说:“那与我们无关。”
少女心底在那瞬间生出丝缕的后悔。
虽然如今的少年不再吵闹,但他的安静,似乎也使那些轻快活泼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鬼使神差的,那一瞬她做出了自己原本不会做出的回答:“不是的。我们是天道的使者,我们指引着他们,他们的世界,与我们息息相关。”
少年眉宇间流露出疑惑。
少女却没有就此结束话题:“还记得你的名字吗?”
她声音轻淡,却一字一句的道:“你叫鹤声,我叫鹤音。我们是天道的使者。”
少年起初不应。他不认同这个名字。
但是少女直接忽视了他的意见,以这个名字称呼他——反正当初他对她,也是这般做的。她只是还回来而已。
而且……
她可比他安静多了。
时间久了,少年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这个名字:“总要有个原因吧?”
少女想了想:“因为你说话像一层的那群鹤一样。”
少年:“……”
一层的那群鹤每天天不亮就在那里叫,吵死了。
但他没有反驳,他接受了这个理由:“好吧。”
他发现少女似乎在他身上在找什么人的影子。
不知道是谁,可能是干他这个位置的上一任。
但是在他的记忆里,这个位置上除了他,似乎没有过旁的人。
……
塔中的日子仍然平静,日复一日,没有什么波澜。
鹤音喜欢看书,偶尔面上带着不加掩饰的嫌恶,喂一下一层那群吵闹的鹤。
鹤声喜欢的事情比较多,什么都会涉猎一点,最喜欢的还是去逗鹤音。
他常常凑到少女面前,压低了声音问她:“你在看什么?”
不知是不是到了变声的时期,少年声音微低,不复往日清亮,听起来有几分喑哑。
薄薄的呼吸喷薄在颈上,带来不可忽视的烫意。
鹤音恼了,反手把书拍在他脸上:“滚远点。”
鹤声:“……”
少年十分熟练的从脸上把书摘下来,拿着走了。
不知名的情愫在这样独处的空间里漫无目的的滋长,仿佛两株藤蔓,试探着触碰,交缠,最后生长在一起。
他们理所当然的在一起,并默而不宣的对“祂”隐瞒着。
但是被“祂”发现的那一日还是到来了。
鹤音面色有些发白,看着“祂”让少年走入进塔尖的那个小房间,终究是没有忍住,同少年一起走了进去。
她闭上眼睛,以为两人要将之前鹤声所独自经历过的事情再经历一次。
却不想“祂”道:“你们是天道的使者,天道的使者从最初便应当在一起。”
……
“祂”明确的给出了谕言,肯定他们二人在一起的可能性。
这件事便有了结果。
但鹤音心底总有些不安定——在这塔中生活了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年的天道使者,他们是比外面那些人更了解“祂”的。
“祂”给出的任何一个谕言,都有着清晰的逻辑,明确的规则遵循。
那么,“天道的使者从最初便应当在一起”,所依从的逻辑和规则又是什么?
但鹤音没有立刻想出缘故。
她怀着心底这一丝隐秘的不安,在数年之后,迎来了自己和鹤声的第一个孩子。
是个男孩。
男孩的眉目很像她,性情却十分的乖巧,很少哭闹。更多的时候,都是睁着乌黑的眼珠,好奇的打量着周遭。
鹤声很高兴。
昔日吵人的少年如今已经出落成温润随和的青年。
他十分珍爱这个从妻子肚子里跑出来的小肉团,总是抱着他去看一层的那群鹤,还给他取名叫“鹤翎”。
鹤音:“……”
取名的水平真是一如既往的难听。
但她没有拦阻这个行为,她的精力在思考另一件事情上。
阿翎出生的当日,她筋疲力尽,等到自沉沉睡梦中醒来,却发现孩子不在身旁。
她的心里泛出一种莫名揪起来的恐惧,当即便下床,跑出房间去找寻。
看着鹤声抱着襁褓里的婴孩从旋转的阶梯上走下来。
“阿音。”青年看见她,有些惊讶,“你怎么出来了?”
她冲上去,撞在他身上,把他吓了一跳,一只手托着婴孩,一只手伸去扶她:“发生什么事情了?”
鹤音却清楚的看到孩子眉心那个淡淡的金色纹印。
金色的。
纹印。
鹤声注意到她在看,解释道:“‘祂’命我将孩子抱过去,给他授了纹印。”
“这是好事。”青年温声安慰她道,“说明‘祂’是认可这个孩子的。”
鹤声心中却总觉得怪异。
但她想不出其中的怪异——被“祂”授予纹印,自然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