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大师兄说过 > 第239章 参与商(五)

第239章 参与商(五)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孟君山笔尖一顿,一滴墨汁掉在铜镜上,顷刻洇开山峦轮廓。

他搁下笔,斜过铜镜,让墨色一片片化为落花,四散飘开。匀净的镜面随即重归空白,看着镜中映出的半张脸,他一翻手,把铜镜扣了过来。

一室之内唯有凝滞的寂静。四下里的濛濛紫气并不明显,要不是盯着白墙,仔细看窗纸上的影子,也察觉不到那一丝若有若无的颜色。

只是那股异样感觉一直都在,何况屋里被关着的人又是个娴熟的画师。

书案上的大昀紫镜摆得端正,就算把它拿起来摔两下,笼罩在这里的阵法也不会有什么损伤。当然,这是毓秀门中备受尊崇的古物,更是他长年观习道法的典范,他是不会做出这种无礼之事的……主要是无礼了也没用。

孟君山退后一步,打量这一面被他画得满满当当的墙壁。原先悬在当中的字幅已经被取下,留出了宽阔的地方可供挥洒,此时上面墨迹纵横,代表阵法的简笔图纹铺展开去,让这白墙看着像一片漆黑的篱笆。

阵法一道,自有其奥妙之美,不过对于这种用来琢磨研习而信手打出来的草稿,他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这一片乌漆麻黑的东西很好看。

被困在屋中后,他几番尝试,总算解除了身上的束缚,不至于一直呆坐在椅子里。但要破阵而出就是另一回事了,在这布设得殊为精巧的阵法之中,与他本门功法同出一源的大昀紫镜充当了那枚钥匙,如同繁复机关里最后的一道锁扣,将他死死地锁在里头。

铜镜法器和他心神相连,受此压制,这会真就变成了一面镜子,连想要用它演化阵法都难以做到。在这关头,他竟然就只剩下了案上的笔墨可用。

师父离开后,外面的情形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光是想想就让人心焦不已。但此时的烦乱别无用处,要紧的是怎么从这里出去。

他决不会束手等待,这一点师父当然也清楚,正因如此,才会用这一时间根本无法解开的阵法困住他。抛开其他不谈,这种状况他倒是挺熟悉,小时候他十分顽劣,总是闲不住,有时师父就会出一道难题让他破解,每次都能让他安静个好几天。

他苦中作乐地想,或许从出师之后,这已经是他能从师父那里得到的最难的一道题了吧。

对着墙上的墨迹,他沉下心神,仔细推算,偶尔也要唤来水流,擦除几段字迹和线条。这些勉强御起的术法能吸走一大半的墨色,但还是有痕迹残留在墙里,导致这面阵型越擦越糊,越糊越黑。

昔日游历天下时,他和许多初出茅庐的文人墨客一样,很难抗拒在墙上题诗作画的乐趣。那和落在纸上、镜中乃至水面都不同的风雅,一度让他着迷,直到年岁渐长,这种自以为潇洒的行径,也成了年少轻狂的例证。事到如今,早就回想不起那跃跃欲试的心情了。

等到脱困而出,就把这墙皮铲掉,如此就不必把这么难看的推算草稿留在世上,反正也没人看得到……他这么打定主意。

刚想到这里,他就感觉后脑勺上被什么东西给啄了一下。

这可让孟君山吃了一惊,伸手捉去,捉住一缕凉意,拿过来看,掌心里是一支秀雅的青玉簪。

看到的一瞬间,他下意识收紧五指,把这东西拢了起来。长簪一手遮不住,他另一只手也扣过来,把露出的簪尾掩在里头。

大昀紫镜还是静静躺在那里,孟君山转头盯着它看,不禁有点心虚,总觉得在那紫气之下,他的秘密好像也无所遁形了一样。

过了片刻,见没有丝毫动静,他这才背过身去,低头细看。

这枚玉簪得来后便被他慎重封存,小心收藏。倒不为别的,这毕竟是一件出自静流主将之手的法器,尽管他好好检查过,暂且没发现埋了什么隐藏的功效,照样还是得谨慎处置。

依对方的说法,此物只用来传信,最好的办法应当是收藏在可靠地方,一旦需要时再去取来。但是……总而言之,玉簪如今仍旧被他随身带着。

孟君山提起袖子看了看,没看出哪里有损坏,至少它飞出来的时候没有顺便在哪里戳个破洞。他翻过手,被他用指头捏住的簪子仍在轻轻晃动。

世人皆知渚南之地产玉,濛山的翠玉却鲜少外流,偶有见识广博者,或许会在游记里提个一言半语。但只要亲眼见上一次,就知道那些形容并没有夸大其词,如同他手里的玉簪,沁绿中仿佛凝固着悠悠碧波。

孟君山却不敢把它当寻常器物对待,说不准这东西什么时候就会突然长出翅膀来。他观察片刻,稍微松手,感觉它摇晃的幅度不算强烈,不像是很生气的样子。

想到它刚才还在敲他的脑袋,这样看起来倒更像是种提醒。

他慢慢张开手,玉簪随即浮起,转了个方向,咻地飞向了另一侧的窗户。孟君山见过簪子将木头药箱钉穿的景象,不怀疑它的锐利和结实,不过这回它就未必能如愿了。

果然,就见那道青影一顿,停在半空,簪尾指着的窗扇毫发无损。孟君山走过去,屈指敲了敲那个地方,一道淡淡的紫气同样把他挡了回来。

这一面的窗隔用了明瓦,云纹棂花间泛着薄薄的珠光。孟君山想了想,还是在手中运起术法,对着窗户比划了一下。

困住他的是阵法,而不是这间屋子,因而他之前也没打算闹个墙倒屋塌,不但没什么用,还可能会招来不必要的注意,毕竟这池苑还是衡文的地盘。现在则不然,他觉得有必要看看外头到底有什么状况。

一道黯淡的水光刺向窗户,撞得紫气弥散开来,却未能穿破阵法的阻隔。孟君山啧了一声,手上一阵冰冷的剧痛,不加任何防备伸手去抓术法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

大昀紫镜的镇压之中,攻击这阵法就相当于往他自己身上招呼,这滋味的确很不妙。他回想着刚才阵法传来的反馈,正准备再试一次,忽然之间,眼前的窗扇里突兀冒出了一截刀尖。

饶是他有所准备,还是吃了一惊。那一小段刀尖寒光闪烁,直戳进来,距离屋中紫气的阻隔只差一分距离,却终究没有碰上。随后,只见那刀尖往上挑去,切开窗棂就像切豆腐一样轻松,划了半圈之后,这整块窗扇就被往后掀开,露出了一个拱形缺口。

缺口之外,有人说:“失礼了,孟师兄。”

玉簪在他手里安静了下来。孟君山用那只还隐隐作痛的手捉住它,立刻凑到窗边向外看。

一名青衣弟子手执纸伞,站在窗下。看他衣着打扮,一望可知是池苑中的记名弟子,年纪轻轻,陌生的声音,陌生的面孔。

只有那目光是熟悉的——按理说,不该这么熟悉,孟君山也不信什么凭眼神就能认出人的话本情节,他自己都认错过多少次了。

但毕竟其他地方的提示这么明显,他总算能从结果倒推回去,装一把料事如神。

结果一开口他就没忍住:“……这里的人可不会叫我孟师兄。”

青衣弟子:“……”

孟君山一脸惋惜。显而易见,接下来没有“师兄”听了。

到了这个地步,即使大昀紫镜还在背后摆着,他也不去在乎有的没的了,直接问:“你是怎么找过来的?”

他拿握着玉簪的手在缺口前面晃了晃。改换形貌的施夕未收起短刀,说道:“原来你当真是被阵法锁住,难得一见。”

“这也能感知到么?”孟君山讶道,“难道你的信物里真有什么我没发现的追踪法术?”

施夕未瞥了他一眼,不置可否。

孟君山回过味来,当即道:“我不是怀疑你……不对,确实是有点怀疑,但主要是怀疑我自己的阵法修行是否不过关!没想到,还有这种我未曾见识过的技艺!”

“行了。”施夕未看上去也不想听他胡诌了,“与那无关。衡文封存这座园子已有些时日了。”

孟君山点了点头:“衡文的保密工夫不怎么样啊。池苑里都没什么人了,找不到太多参照吧?难怪你扮得不像。”

施夕未道:“哪里不像?”

其实是很像了,从外表完全看不出来。说到底孟君山熟悉的记名弟子也就小姜道友一个,外加几个一面之缘的而已。

他本来指的是称呼上的小小破绽,但这么一想,人家只是照常理认为仙门之中都是礼节性称师兄弟,却想不到衡文的上下等级如此分明,这事提起来都觉得很没意思。

“对人这么冷淡就不像。”孟君山信口说道,“表情也可以更温和一点……”

“多余问你。”施夕未淡淡道,“看你想必无碍。告辞了。”

“慢着!”孟君山连忙说。

施夕未:“怎么?”

孟君山顿了顿,问道:“你就只是过来看看吗?”

“还有精神闲扯,你也不像是着急的样子。”施夕未瞥了他一眼。鉴于窗扇上的缺口也不是很大,孟君山怀疑他从外边看到的画面搞不好会有一点可笑。

“不是不着急。”孟君山捻了下手指,把墨迹蹭掉,“只是一时想不好要怎么说。”

施夕未道:“如果你深思熟虑之后就是这个结果,那确实不用说了。”

孟君山在心里深深叹了口气。他有很多需要尽快脱身的理由,但此时没有一个能讲得出口。

以静流主将的见识,一定看得出这座阵法虽然困住他,却没有危害,而且这也绝不是衡文能做到的手笔。倘若对方和他一样,对昔日井下幻境中的记忆还有些残留的话,说不定已经推测出这是毓秀家事的结论了。

仙门之内的争端,他不会去干涉,孟君山也不愿让他牵扯进来。

“我有一事相求。”转念之间,孟君山已经拿定主意,说道,“能为我向谢师弟那里传句话么?”

施夕未略一挑眉:“我与剑仙并无交情。”

孟君山颇有些无赖道:“你总归有办法的。”

“也许吧。”施夕未说,“但不保证中间不会被别的什么人听去。”

这么说,就是愿意帮忙的意思,他们都知道这个“别的什么人”在说谁。孟君山松了口气,他本来以为还要想些办法劝说——为对方的可靠而放下心的同时,一阵淡淡的惭愧又不禁在心头泛起。

他定了定神,说道:“请转告他,要是还记得上回从我这里拿到的东西,就多加留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