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北宋杀鱼手札(美食) > 第69章 杀鱼的第六十九天

第69章 杀鱼的第六十九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要干这塘,依着村中传统,一向是老把式做安排,年轻人跟着干。

毕竟,在哪里的月堤设月口,挖多深,角度如何,引出的湖水走哪里入河,都得结合池塘情况现场决策。若是碰着没甚经验的人,稍不注意,整塘决口,这一塘鱼儿都得跑掉。

胡水生在湖区生活几十年,干塘这事,也做了几十个轮回,自是早已轻车熟路。

早在孙女出门时他便提着耙刀锄头与竹网朝自家鱼塘而去。

将竹篱笆上的锁打开,胡水生观察四周后,一人便开始挥锄开挖。

他得先将引水沟渠挖出,再连通鱼塘的出水口。

这会天还不甚亮,等天亮了他再放水,那时候天亮看得清些,不然,就算只跑掉一条鱼儿,他都得心疼。

等平安他们提着家伙匆匆赶到时,鱼塘里的水早已被放了大半,爷爷这会正挽起裤腿,两脚深陷泥中,杵着锄头观察决水口。

阳光下,鱼塘的水顺着竹网淅淅沥沥朝外边的引水沟流,晃动的清波被太阳一照,愈发晃人眼。

看爷爷半晌未曾动作,平安赶忙推了推木头。

“爷爷,我来。”木头上道地喊了声。

活都干完大半,胡水生哪还会让他干。

但他转念一想,若是要他去摸藕,他怕是更不会,于是他点点头,回道:“你在这看着口子,别决口让鱼跑了。”说罢,他朝前慢慢挪了几步,“安安,你把抓鱼的桶递给我。”

池塘里走路不比陆路,需得下盘稳当,小心再谨慎。这些塘都是多年老塘,里面的淤泥若是没常清理,深度怕是能淹没成人。村里时常发生挖藕陷在塘里出不来的事故,若非人多,怕也得折掉几个劳力。

平安早已摩拳擦掌,只待大干一场。

当下便拎着几个桶开始趟水。

胡水生看她提着桶就要往水里走,赶忙挥手:“你这孩子,快上去。天凉水寒,早跟你说了莫要下来。”

木头闻言,也赶忙劝说:“这水还是有些凉,娘子上去歇着。”

今天是个难得的晴日,选在今日干塘的人家挺多,四周人声很是嘈杂,不时有吆喝声,呼喊声和谈笑声透过竹篱笆传来。

爷爷与木头声音不大不小,充斥在这些人声中算不得突兀,但仍旧被旁边塘的人家听见。

“哟,这郎君晓得心疼人,胡老爹,你就让你家孙女回去做饭得了。”

有大婶叹道:“咱们命苦,大冬天还得下水干这苦活,嫁的祸害不心疼人不说,连句好话也舍不得说。”

“你这婆娘,好端端的提自家干什么?”那人见自家娘子阴阳,当下也不满她在人前煞他面子。

那大婶瞪他一眼,俨然是觉得此人无可救药:“你看看你看看。”

看旁边夫妻俩因这件小事争论不休,平安只是噤声不语,一抬眸,却与木头清洌洌的眼神对上,两人抿唇相视一笑。

平安自幼生长在湖区,哪个湖区长大的孩子看见水不想去踩,看见鱼不想去摸。更何况,这挖藕之活十分费劲,她不多干点,爷爷和木头腰都得累断。

“没事,不凉。”平安试了试水温,刚碰水有点刺激,可在水里待久了,比外面还要暖和几分。幸好今天太阳大,人也没那么受罪。

鱼塘里面淤泥又软又深,刚踏入其中,泥水很快便吞噬过她的膝盖,平安小心地调整好身体平衡,这才试探性地在塘中挪动起来。

池塘的水洼处不时出现银白鱼肚在浅泥水中翻滚,肥养一年,看来大鱼还不少。

平安杀鱼多年,抓起鱼来自是不会手软,她瞄准目标,一手一条,几无失手。

不多时,身边的木桶便被盛满。

“来,爷爷。”平安捏住一条大草鱼往桶里送。她正愁最近草鱼不张口难捕捞,这肥草鱼做腊鱼很是受欢迎,放档口不愁销路。

胡水生无奈,只得将桶递去。

待塘中的桶盛满,平安便上岸拿起扁担。

木头见状,忙唤道:“娘子,我带回去,你先歇歇。”

“也好。”这一来一回的时间,她可以摸出好几根藕来了。

塘里的水这会也放得差不多,平安看着在浅水窝里蹦跶的鱼儿,估摸着再回家送上两趟便大差不离,他们还得留些小鱼来年继续养着,自然不能做杀鸡取卵之事。

看爷爷早已撸起袖子弯腰摸藕,平安也走到池塘一角开始摸索。

要挖这藕,既需力气,又需巧劲。

新鲜的莲藕又脆又嫩,若是力气小了,莲藕底下的根就拔不出来。

若是力气过大,稍不注意,这莲藕就得断成两截,就算底下的藕给拔了出来,藕孔里也都是淤泥,十分难以清洗。

那样的藕,卖不上价不说,吃起来也不得劲。

如是想着,平安便完整掏出一条一米长的大藕,她兴奋地把它放在月堤上,摸着旁边的枯荷叶便往下继续开挖。

等木头从家中赶来,爷孙俩也已摸出大几十斤莲藕。

等到了空桶,平安便打算将看得着的大鱼捡起收手。

木头早已在一旁看得心痒痒,也挨着平安开始抓起鱼来。

这塘里的鱼得益于爷爷的悉心喂养,长得个顶个的肥硕,又加之淤泥与水的润滑,入手更是滑不溜秋,要想一只手掐住它们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看着木头第一下扑了个空,反倒溅得自个一脸泥花,平安笑道:“两只手一起抓,它们在水里力气大。”

看娘子嘲笑自己,木头心中也憋了一股气,他定定地凝视着她的眼睛,仿佛在里边看见了自己狼狈的模样。

当下也猝然伸手朝平安脸上抹去,既已得手,看着她如同家中小猫般的花脸,他心中不免得意。

那日第一眼见着那只漂亮三花,他就觉得像他娘子。漂亮的花,漂亮的猫,当然要配漂亮的娘子,只不过这话他不会同她说,要是说她像猫,她要是同自己生气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平安不知他心中所想,只是好笑地推了推,这人,脾性还是如孩童般。

木头伸出的头歪到一半,就见自家娘子没了动作,当下只得遗憾收手。

待看清她眼中的无奈,他心中不知为何,竟觉有些憋闷,明明她对自己挺好,可他总觉得她忽近忽远,让他捉摸不透。

这眼神,明明是看小孩看小狗的眼神。

平安倒是不知,一个眼神能被身边这人联想这般多,她只想快点把活干完,早点休息。

“等下你回家把鱼放了,再顺道把水和咱买的肉包带来。”

从市集里买来的肉包,平安怕它们冷了,回家后便用蒸屉给热了起来。

灶台里尚有余热,只要锅中水未凉,想来能够保一会的温度。

“要不娘子你回去拿吧,我来挖藕。”

平安只睨他一眼:“这么多鱼,你让我挑,也成。”

木头看了看池塘,又看了眼木桶,当下也只得点头应好:“那行,我快去快回。”

“桥边路窄,不着急,安全为上。”平安伸手想替他理顺耳边的鬓发,看着自己满手淤泥,只得悻悻收手。

木头却不嫌弃,低头就往她手上蹭,末了,还一脸满足地往岸上走。

平安一言难尽的望了眼他的背影,这人,莫不是有什么奇怪的癖好?

今日事多,平安怕他忙起来忘记事,便忙出声嘱咐:“记得洗完手再碰灶台!”

“明白。”木头停下脚步,回眸笑道。

她家的塘旁边便是堂伯家的,今日他们也在干塘,只是人比她家多,这会早已全力挖起藕来。

听得这边的动静,明伯不由调笑:“看着像个斯文的读书人,没想到这会做起事来,也算有模有样了。”

胡水生抿了抿唇,这才哑声开口:“是个勤快的好后生,在家里帮了不少忙。”

明伯笑道:“那是,满叔,以后你家日子会越来越好。”

胡水生撑着塘堤歇息,只是沉默轻笑。

一抬头,看见孙女还在弯腰猛干,他忙劝道:“安安,休息一会,别累着。”

听爷爷声音嘶哑,平安便知他怕是半日没有喝水,当下也回道:“好嘞,爷爷你先歇着,等榆明带水来润润喉。”

这点活对平安来说算不得费劲,只是弯腰久了,确实腰背劳损,她嘴上应好,手却往泥中深入,待拽到藕根,这才使上巧劲左右拧动,将这根藕完整取出。

这个时辰临近饭点,湖边已然热闹非凡。有些人家人多的,这会已将藕全部挖出,一家人正喜气洋洋抬着莲藕往家中赶饭。

也有如平安家这种,将干粮带到塘里,速战速决的。

休息的人多了,便都坐在月堤上的树荫下开始闲聊起来。

聊过半晌,待听得一阵欢快凌乱的脚步声,平安抬头望去,就见木头正踏着草鞋,乐呵朝她扬手。

平安喊了声爷爷,两人便寻了处清澈水源,将手洗净。

“娘子,爷爷。”木头小心跨过藕堆,走到两人身边。

农家人没什么讲究,反正今儿这一身都注定脏兮,平安接过油纸便席地而坐,快速吃起包子来。

今日这塘,还有大半地方没有挖完,日落前能处理好便算不错。

至于木头,平安默默睨了他一眼,以他的水平,她是真的很怕他把那些藕折断。

“等一下,我教你怎么挖藕。”

“嗯?”木头不解地眨了眨眼,有些不明白她为何突然提起这事,在他看来,不就是弯腰从水里把藕掏出来吗?娘子实在太不信任他。

吃完饭,木头便自信满满开始寻藕,看平安从荷叶根部开始摸寻,他也有样学样。

“咔嚓!”纵使莲藕深在泥中,但两人皆听见这声清脆折响。

木头把那截藕抽出水面,只见莲藕底部呈现不规则豁口,显然泥中还有一截断藕尚未挖出。

平安指了指自己手中的莲藕:“你看,莲藕的根部多有这种细小侧须,你摸的时候若是摸到它,那就表明快到底了,用两只手上下交错握紧,慢慢拉拽,莲藕就容易出来些。”

将挖好的莲藕放在盆中,平安又往塘中走近,她指着枯荷道:“这会看不大明显,若是单独种在缸中,你就知晓,这莲藕都是由种藕发出,等下咱们也得留些好藕做种。”

她往前靠近,右手拂过枯败的荷叶:“你看,这一串的荷叶都是这根种藕发出,它长到最后面的荷叶便是后把叶和终止叶。我们只需要把这两片荷叶看成一条直线,就可以判断新发的主藕在这条线附近。”

说着,平安俯身在泥中摸索:“你过来摸摸。”

木头闻言照做。

“这条藕鞭就是从种藕发出,咱们顺着这条藕鞭也能找到它发的侧鞭。”

木头点头,又问:“那娘子,我该怎么找种藕呢?”

平安弯腰寻觅片刻,随即指着角落的一片小荷叶道:“你看,这种小的荷叶浮在水面,它就是从种藕尾部发出来的。”

人陷在塘泥之中,平白矮上一截,平安抬头看向高高的荷叶杆:“这荷叶太高了,若是在岸上咱就会看得清楚些,从种藕发出的荷叶涨势就像小山一样,高低错落,等你摸得多了,慢慢就能摸索出来。”

饶是教了半晌,但木头依旧折断不少莲藕。等挖到后头,这才逐渐领悟到技巧。

看着木头逐渐上手,塘中莲藕亦所剩不多,平安就着塘中的积水搓了搓手:“爷爷,我先担些藕回去。”

胡水生抬臂擦了擦汗,只道:“把担子送过来就回去歇着吧,别下水了。”

与木头对视一眼,平安轻轻嗯了一声,随即转身往岸边走。

这塘底的淤泥堪比云梦湖畔的沼泽,看着软软塌塌,但人走进去,阻力巨大,若是不幸踩到深处,越使劲反而越陷越深。

这里离岸边不过十米的距离,她却走了好一会。

岸上这会也堆满了莲藕,怕是四五趟都挑不完。

平安估摸着今年的莲藕得上千斤。

有了之前卖莲子的经验,她这会并不愁莲藕卖不出去。

一来,她的串串摊每日都得消耗大几斤莲藕;二来,光卖莲藕并不划算,若是费些功夫,做成金贵的藕粉,那保存得久不说,赚得自然更多。

看着远处一尺多宽的小桥,平安不禁叹了口气,要是这桥能走推车,他们也不需要费这么多劲来来回回运送了。

今日一家人都干了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