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都冻得流鼻涕了。”
她拿出帕子擦了擦眼睛。
“跟着她们去看看吧。”天素道。
小雨舒了一口气,这么些时日,姐姐对任何事都是不甚在意的态度,眼下好歹有关心的事。
二人远远跟着那两个孩子,穿过数条街巷,到一片荒城处。
破茅屋里,挤着很多人,横七竖八地躺着,还有婴儿的啼哭声。
小男孩手中还没吃完的饼子被一旁大些的小男孩抢了去,六岁的小男孩便嚎嚎哭起来。
哭声穿过厚厚的雪,落入两人的耳朵。
就在这时,一个拄着拐杖跛足的老头过来骂道:“你们这群病鬼赶紧走,都是你们把疟疾带过来的,我的孙儿都快要病死了。你们再不走,老子今晚就放火一把烧了这里。”
天素走近,声音淡淡的,拿出一块银子,道:“老人家,下这么大的雪,这里先让他们避一避吧。”
小雨将背囊里背的干粮都拿出来分给那些流民,根本不够,她喊着小孩子先吃,手里的饼子已被抢光。
老人家见了那么大一块银子,眼睛有些放光,随即又面露难色,道:“姑娘,你不知道,他们把疟疾带到我们这来,我们附近好多人都生病了。这大冬天的,哪里能经得住这般病痛折磨?今年比往年冷许多,我当初也是看他们可怜,才让他们在这里住下的,眼下我孙儿也染了病,再过一个月就到年关,这不是给自己添晦气么?”
“老伯,我会治疟疾,你留他们在这里住下吧。”
老人见天素身材高挑,说话冷静,她又蒙着面,看不出年纪。
只见旁边的小丫头在给大家分吃的,一包食物早分了干净。
他不是很情愿地接了钱,道:“那你先得治好我孙儿才行。”
“可以。”天素看了看流民,道:“不过您需给他们提供一些吃的。”
“钱算在你头上?”老头盯着天素。
“可以。”
老头一跛一跛带着天素和小雨来到一处宅院,宅子尚算得宽敞,也很干净。看得出是个殷实之家。
里头青年男人见老人回来,道:“爹,那群人可赶走了,您看昌儿都病成什么样子?”
那人说毕,见站在门口的天素和小雨。
老人回看一眼,道:“姑娘进来吧。”又向儿子道:“她们说能治疟疾,给昌儿看病的。”
“一个女孩子能看什么病。”青年男子满眼不屑。
小雨不服气道:“我姐姐可是天底下最厉害的大夫。”
那人见小雨也才不过十四五岁,喊蒙面女孩姐姐,估计这女孩子也才十六七。
天素身材高挑,蒙着面,确实看不出年纪。何况她说话声音低沉,冷冷的,倒给人极其稳重之感。
一旁浓妆艳抹的女人出来,手上的玉镯和金银镯子磕得叮当响。她朝天素喝道:“昌儿吃了那么多老郎中开的药方都不见好,现在都快不行了,你们还相信这个丫头片子?保不齐是来骗钱的。”
天素斜眸看了那女子一眼,二十来岁,她脸上虽铺了厚厚的脂粉,却掩盖不了眼下的乌青与脸颊的疹子。她道:“夫人可有失眠多梦的症状?”
女人被天素这么一说,眼神就变了,偷偷瞅了几眼天素,扭着脖子,鼻中哼哼。
天素继续道:“你不仅失眠多梦,夜间还盗汗,经常体虚,干重活容易浑身无力。”
女子收敛了方才的嫌弃,向丈夫递了个眼色。
年轻男子会意,又看看他老头。
老人家拄着拐杖喊道:“请两位姑娘进来看看我孙儿吧。”
天素入内,一家子十多口人都围进去。
见躺着的小孩子,约摸五岁,面色蜡黄,确实像撑不了多久。
她给小男孩把脉,这孩子虚脱已极。先前吃药吃得太杂,小孩子身体承受不住。
天素道:“取针来。”
小雨递来布包,天素又写了个药方,小雨亲自去熬药。
一个时辰,药熬好,针也行罢,天素给小孩子喂下。她起身道:“明日我再过来行一次针。”
年轻女人却拉着天素道:“哎你可不能走,我儿子要是撑不过去,我就拿你去送官。”
天素淡淡看了她一眼,道:“茅屋那边还有很多病人,他们也耽搁不得,你们若不放心,可以跟我一起去。”
女人给她男人使眼色,年轻男子道:“我跟你一起去。”
老人道:“家里刚熬好了粥,喊老周一起带过去。”
年轻女子正要发作,老人从腋窝下抖了抖那块大银子。
小雨看在眼里,嘴一掬道:“赶紧送粥过去给他们,饿死人我们也揪你们去送官。”
年轻女人送老头手里拿过银子,哼了一声去了房内。天素出门时,那女的还说:“反正不能让她们走了,昌儿不好就不许她们走。”
小雨举着伞,狠狠道:“姐,我们给别人治病怎么还要给钱别人?”
年轻男人不好意思。
天素没回答,小雨也没再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