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天下 > 第6章 第六章 明日之辉朗照长安

第6章 第六章 明日之辉朗照长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一辈子,能在你身后,望一望你的项背就不错了。在我们出生之前,父皇有六个儿子,他都不曾有立储之心。你出生之后,父皇想立你为太子,从未考虑过别的皇子。你也从未让父皇失望过。你永远是长安最耀眼的星斗,当得起‘明日’这两个字。不管将来如何,我也只会站在你身后,支持你,辅佐你。”

李珺珵神色寂然。他于皇位,并无太多渴求。只是除了那一步,他再无退路。否则,他,明月,承瑜承瑾甚至灵珠,或许都难得善终。

“可惜,世上再无楚天曦,他日,到了那一步,怕又是一大难。”承瑜道。

“放心,不会到那一步的。”李珺珵拍了拍承瑜的肩膀,道:“我该去收拾东西了。”

“子弢先前给我弄了个玩意儿进宫,我看你用得上。”承瑜从袖中拿出一个花型暗器。低声道:“给你防身,你带着。”

李珺珵看了一下,收了。

“谢了。”

“我们兄弟客气什么。”

此番春猎,一场硬仗要打。

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果此行顺利,他将真正涉足政权,开启夺嫡之路了。

大家心若明镜。连一向不显山露水的承瑜也知道此行是血雨腥风,才让程子弢在外头给他弄来这暗器防身。

一寸山河一寸血,哪个上位者,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呢。

李珺珵的难处,更甚于旁人。

三十岁的越王李承珉是皇长子,其母陈贵妃是浔阳侯之女,背后有强大的军方支持。二皇子李承璎早年被封为燕王,其母妃沈燕如是左相沈坚之女。二人有强大的外戚做支撑,早对皇位虎视眈眈。两位年长的皇子想除掉李珺珵不是一日。

奈何,皇上皇后将他保护得太好。也因如此,李珺珵一直不曾参与政事。年纪太小,赈灾他没去,行军打仗也没让他去。

此番,皇帝是有意教李珺珵在众臣工面前展示下能为的意思。

李承珉的越王是当初平定岭南南越之地,用命换来的。论文治武功,他在一众皇子中颇得仰赖。

任何一个有权有势的皇子,都不会将唾手可得的皇位让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

难道就因为他是嫡子?且他嫡子的位置当年也无人肯认的。

在李承珉的认知里,规矩是由他自己说的算。

燕王李承璎一直在北苦寒之地,抵御北境之民犯边,亦是战功赫赫。

李珺珵未出生之前,皇宫内斗得如火如荼的几位以及他们的母妃和背后支撑的外戚。

这一切相互攻讦在李珺珵长到六七岁时戛然而止。只因皇上在皇宫夜宴上说,要李珺珵好好学习家国大政,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

当年此言一出,满座文臣武将默然。

李珺珵的母亲当年被封为皇后时便是满朝文武反对。略微有些朝臣支撑,不过是楚睿卿之属。几位斗得天翻地覆的皇子迅速联手起来,决定先解决掉楚睿卿这个绊脚石。

于是,制造了一起楚家谋杀皇后皇子又勾结外敌的案子,一举除掉了当时权倾朝野的户部尚书楚睿卿。

李珺珵侥幸逃过一劫。

皇帝太了解楚睿卿的为人,暗中彻查了此事,奈何人证被灭口,物证被销毁。楚睿卿的冤案成了铁案。

那也是皇帝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作为天子的无能为力。

让李珺珵去参加春猎,是太傅乔延年提出来的,他十五岁了,也该涉政了。皇子能否与政,奏疏和实际能力,都是需要考核的。参与皇家围猎,只是其中的一项。

乔老太傅是皇上的老师,其女少时嫁与皇上,早年被封为德妃。德妃为皇上诞下一子一女,皆身体多病,常年需要药物将养。德妃为人也极其沉默寡言,从不与其他几位皇妃争宠,更不让五皇子李承琪参政。

皇上见乔老太傅劳心劳力,封五皇子李承琪为淮王。

李承琪今年二十三岁,常年缠绵病榻,极少在众皇子跟前露面。然他手下之人甚是尽心,封王之后,在封地上开渠,解决了不少旱涝之灾,虽从未去过封地,却在封地赢得了极好的名声。

三皇子李承珙与四皇子李承瑭常年在外,倒少参与长安夺嫡之争。

六皇子敬王李承琮因儿时溺过水,为人怯懦,其母家早已败落,他更是不理朝中之事。

先前斗得如火如荼的大皇子与二皇子,如今将李珺珵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去年,李珺珵在朝政中颇有见解,写出的奏疏,大臣们自叹不如,并根据天下民情,制定出实施新政的方案。

其一,裁汰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恩荫,一切官爵以功绩论断。朝中官吏实行考核制度,政绩卓著者赏,政绩不合格者降。

其二,兴建学校,鼓励教育,增加恩科,同时鼓励百工。

其三,建立新兵政,凡家有男丁者,满十五后须服役三年。服役期间,家中赋税只需缴纳三分之一。

其四,减轻农民赋税,改屯田制为均田制,家中田地按照人口进行划分,五年一更新,十年一流转。

其五,鼓励商贾,规范天下商道,将商道写入律法

……

新政一出,朝野震惊。有鼓励者,更有反对者。须知政策乃国之根本,一改动,向好倒罢,若是出现纰漏,整个国家地动山摇。

皇上与众大臣看后,一时无有定论。这时,一名四品的年轻朝臣当即站出来,表示支持七皇子新政。但新政实施不可操之过急,须先定一地作为样本,若是有成效,则全国推行。

朝中众臣回头看这位站在最后的年轻人,皆是一阵默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