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娘厉害,家里的孩子都让去上学,能走到哪一步都是他们自己的本事。”语气里充满了晏妈对自己母亲的钦佩。
无论是过去的战争年代还是现在的和平年代,温饱都随时成问题的当下,老太太依然在坚持让孩子们学习。
儿子女儿一样,现在到了孙子孙女也一样,四儿子,四儿媳妇不认可不可紧,老太太不需要他们的认可,家里做主的是她,没有这两人说话的份。
“你就好好管好自己家里的事就成,最重要的,孩子们的学习不能落下,这边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别说有你娘我和你爹在,就是你大哥二哥他们都不会让这个家乱起来。”姥姥拍拍女儿的手,战争结束了,有国有家了,这日子呀肯定会一天天好起来。
“嗯,有大哥,二哥在,我不担心。”还好,这个家脑抽的一对就够了。
“现在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就像现在,都好过去太多了,家里有地,肚子总能吃上东西,对了,一会儿回去的时候记得把菜带上,都给你准备好了。”这几年丰调雨顺,庄稼收成不错,也能帮补着女儿一下,女儿女婿在城里生活,吃菜总没有他们方便。
“谢谢娘”不用看,晏妈都知道绝对是满满一大袋,解决了他们一家至少一个星期的吃菜问题。
“谢什么,你不也带布回来给家里人做衣服。”一来一往,什么感情才能维系住。
“娘,我下次再多攒点,给娘做衣服,您都多久没有做新衣服。”还是他们做儿女的没本事,孙子孙女都有了,还要老太太为他们操心。
“傻孩子,我们一家子能好好活着,娘这辈子就知足了。”只有经历过战乱的人,才能知道今天的生活何其幸福。
“我给姥姥买衣服”吃着鸡蛋羹的晏紫终于受不了这娘俩的肉麻。
“哎哟,原来姥姥得享我们囡囡的福呀。”奶声奶气的,把人逗笑。
“娘,我们走了”等晏紫吃完鸡蛋羹,晏妈就抱着孩子准备回城了。
“走吧,赶早。”姥姥挥挥手。
“姥姥再见”不用大人吩咐,搂着妈妈脖子的晏紫已经和姥姥挥手拜拜。
家里双职工,所以攒出了辆自行车,还着孩子骑上自行车,本就不长的路程,天还没黑,娘俩就到家了。
“妈,我们回来了。”
“奶奶,我回来了。”不同于姥姥家的幸运,能一大家子平安从战乱中走过来,曾经也是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晏爸家,到了现在就只剩下晏奶奶,晏爸爸还有晏姑姑,姑姑已经嫁人,晏爸爸和晏奶奶相依为命,直到和晏妈结婚生子后,晏家才重新热闹起来。
“回来得刚刚好,正好吃饭。”系着围裙的奶奶拿着碗筷出来。
家里的房子是建国前晏家的老房子,不大,原是东西北厢各三间房,带个小院子,随着家里人口的出生房间又做了隔断,让家里几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既不需要等待单位分房,更不需要就算分房后一大家子挤在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