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虐文女主要登基 > 第37章 县令(修)

第37章 县令(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然不是。出家应该出于自愿,岂可勉强?贫尼的意思是,贫尼会看相,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好人。您父亲不是担心,加入《女儿谱》的姑娘有可能是坏人,不能完全信任吗?

只需多找几个会看相的人,一致认定某人是个好人,就可以让她加入了。如果觉得光靠看相不够靠谱,还可以走访她的乡里,询问认识她的人,咨询其人品。这样考察下来没问题,自然就能加入。

至于一些来历不明、连亲朋好友都没有的姑娘,为了谨慎起见,就不让她加入了。”

姜柠点头道:“这倒是个办法……只是,会不会打扰大师您的清修?”

“不妨事的,坚决不婚的女孩也不太多吧,可能几年也出不了一个。等有人坚决地要加入《女儿谱》,跟其他女孩一起抱团养老时,贫尼再出面看相,就可以了。至于走访乡里、考察品行的事,就由官府或是其他人员来做,贫尼也不费什么事。”

“嗯。”

接着,静心师太又提出了解决其他问题的方案。

第一,若是女孩们赚不到钱,或是做生意亏本了之类的,可以来庵堂吃饭、住宿,做几天义工便可。这样,就算走投无路了,也有个地方能养活她们。

第二,官府若是怕宣传《女儿谱》会得罪大量百姓,可以不宣传,而是由加入《女儿谱》的人口口相传。如果以后有女孩不想嫁人,想找个组织庇护,只要有心,总能打听到《女儿谱》的事,不必担心。

第三,庵堂里的尼姑们会定期举办一些慈善活动,可以让那些不婚的女孩们加入,一起举办,为社会做点贡献。这样也能让大众看到她们的闪光点,不会再以成不成亲来评价她们的优劣。

第四,《女儿谱》的成员每年都在这个庵堂聚会一次,由静心师太组织她们的聚会,跟她们聊聊天,了解她们的现状和心性的变化,核算一下她们的财务有没有问题。

若发现任何异常,比如有些姑娘面相变坏了、言语变得自私算计了,或是财务状况不对,或是这群女孩们总是受欺负,静心师太会及时发现,汇总所有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解决不了的就请官府出面。

第五,这个组织还是需要官府的庇护的,可以由全体成员共同出资,交给分管此事的官吏。官吏们若是太忙,可以在下值之后加班,处理这个组织的事情。加班的费用,就由这些女孩们交给官府的钱里出。

其实,这个组织的人数肯定不会太多,所以也不会有太多事麻烦官吏,应该比较好管理,可以试着推行。

听了静心师太的这些提议,姜柠茅塞顿开,道:“多谢大师帮忙!我回去跟长辈们商量一下,看行不行。”

姜柠马上下山,想去找官吏们商量。

不过,她回到县衙的时候,已经是下值时间了,很多小吏都回家了,余县丞倒是还在。

姜柠把静心师太所说的话都跟余县丞说了,道:“余县丞,若是按照静心师太的方案,这《女儿谱》能否推行了?”

余县丞沉思道:“静心师太倒是把很多阻碍都考虑到了,只是……属下还是觉得,做这件事没有必要。真正坚决地打算不成亲的女孩,恐怕整个栾伊城都找不到几个。为了这么几个人,大张旗鼓搞什么《女儿谱》,浪费人力物力……”

姜柠:“也不费什么事吧……您看,很多问题静心师太都能帮着解决……”

“公主,这个事若要实行,那可要一直持续下去了。您过个十来天就走了,到时候官府里恐怕没有人愿意接手此事。依我看,您管管一些小事算了,像《女儿谱》这种事,就不要推行了。”

“好吧。”

姜柠叹了一口气,只好放弃。

她本来就是暂居栾伊城,对县衙事务也只是代为管理。她表面上身份尊贵,实际上没什么权力。

而且余县丞说得很对,她再过几天就走了,这时候推行什么新政,时间太赶了,而且后继无人。

见姜柠失落的样子,余县丞道:“其实吧,您要是真想做这个事,不如去跟潘县令说,看他支不支持你。”

“可是,县令不是在养病吗?”

“没关系,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严重了,可以见客。您若是想去,属下现在就带您过去。”

“不需要提前递上拜帖吗?”

“您的时间不多了,就不讲究这些虚礼了,走吧。”

姜柠心中又燃起了希望,跟着余县丞去拜访潘县令。

县令潘凤成住得离县衙不远,坐车两刻钟的时间便到了。

进了潘府之后,只见庭院中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在练习五禽戏。

这老者比较瘦,有几分文人的气质,但又比一般文人要威严一些。

余县丞叫道:“县令大人,我带公主来看您了。”

原来这老者便是县令,他赶紧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道:“下官不知公主要来,未着官服,还请公主见谅。”

公主道:“无妨。”

潘县令赶紧把姜柠迎接到厅堂,让丫环上茶。

潘县令道:“近日公主替下官处理政务,听闻公主聪慧公允,明察秋毫,还能济物利人,实在是难得啊。公主若是男子,必为循吏。”

姜柠谦让道:“县令大人过誉了,我只不过是按旧例行事,一切都仰仗各位官吏的支持。”

“不知公主今日造访,所为何事?”

姜柠便把《女儿谱》的事情说了,包括众人反对的理由、静心师太提出的解决方案等。

潘县令抚须道:“其实,也不是不行。这只是一件小事,若叫人去办,很快就能办成。只是,下官怕《女儿谱》招不到人。”

姜柠没想到潘县令比较支持,因此喜出望外,说道:“若有县尊大人的支持,此事确实不难办。至于很少有人敢加入《女儿谱》,我也想到了。反抗世俗需要莫大的勇气,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这样做。如果自己缺乏足够的勇气,官府也没必要逼着人家不成亲。人少一点也好,方便管理。”

潘县令道:“嗯,也好。依我看,《女儿谱》刚推行的时候,人数不宜超过二十人。”

“二十人会不会过于少了?”

“栾伊城人口不多,若能凑出二十个坚决不成亲的女孩,已经算多了。目前就定二十人吧,名额先到先得。另外,官府也别去宣传这件事。王家村不是有三个女孩不愿成亲吗?先跟她们说就好了。至于其他类似的女孩,她们若是有心,总能打听到的。余县丞,你找个靠谱的书吏,把这事办了吧。”

余县丞道:“也好。”

其实这事办起来并不复杂,很多规则、条例姜柠都已经拟好了。

官吏们要做的,就是把王家村那三个不愿成亲的女孩找来,告知《女儿谱》的事。

如果她们想找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就让她们自己去找,官府不干预,不支持,也不反对。

找来的人,只要符合条件,就能加入。

因此,第二天,余县丞就派人把王巧儿、王书香、王萍三人叫来,说了《女儿谱》的事。

余县丞道:“《女儿谱》是公主试推行的政策,年满二十五才能加入。你们年龄未满,需要再等几年。等到你们超过二十五岁,如果还坚定地不想成亲,就可以把自己的名字登记上去。《女儿谱》的名额一共二十个,如果你们想增加几个伙伴,就自己想办法。”

王家村的三个姑娘,闻言又是惊喜,又是担忧。

王书香道:“我们才十七八岁,离二十五岁还有七八年的时间,会不会太久了?”

余县丞道:“如果你们连七八年都坚持不下来,说明你们不想成亲的心还不够坚定。”

王巧儿道:“这么多年的时间,我们的父母、亲戚可以有很多机会逼迫我们成亲,怎么办呢?”

“若是他们真的做出很过分的事,你们可以来告官。另外,这些年你们可以不住在家里,而是外出工作,赚了钱分家人一部分,她们就不会反对得这么厉害了。”

王萍问道:“《女儿谱》名额有限,万一等我们二十五了,已经没有名额了怎么办?”

“限额二十个只是现在的政策,也许过几年会增加名额。你们不放心的话,现在可以先预定名额,交一笔定金即可。如果后面你们又反悔了,想嫁人了,定金可以原数奉还。”

“我们加入之后,就一定能享受到后人的祭祀吗?”

“《女儿谱》自有规则,凡是加入的,就必须给先亡者祭祀。哪怕最终只有你们三个,你们总不可能同一天离世,后面离世的给前两个祭祀就行了。再往后的后继者,你们可以等待时机,也可以自己主动去找。依我看,你们应该不用找,总会不断地有新人加入的。”

三个女孩没有什么疑虑了,向官府众人道谢后就离去了。

虽然她们要等好几年才能加入《女儿谱》,但终究是个希望。官府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女儿谱》,但总算是给她们这种违背世俗常理的人暗中提供了保护。

因此,她们的心情是雀跃的。

王家村的三个女孩虽然年龄还不符合,但却有另外两个符合年龄的女孩从王巧儿三人那里听说了这件事,偷偷来官府,说要上《女儿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