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对面门的那个纨绔 > 第7章 下墓了

第7章 下墓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中午吃饭前,方书晴接了通电话。是研究生时期的一个师兄打过来。

他说云城这里有项抢救性考古工作,紧缺人手,钱不多,问她有没有兴趣。

她听了个大概,心中算了下和闫朝曦的补课时间没有冲突,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打心眼里,她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连带着午饭都是边看师兄发过来的材料,边对付着吃了。

资料显示,急需保护的对象是处唐墓,位于云城郊区郭家村南,是盛唐时期门下侍中与夫人的合葬墓。

而墓所在地春夏多雨潮湿、秋冬低温干燥,温度湿度变化较明显。特别是墓葬被发掘后,壁画与埋藏环境固有的平衡被打破,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突变,导致壁画被进一步破坏,也不适合在原址进行墓内壁画的修复、研究和展示,所以文物局打算将其揭取后搬迁至省博物馆保存。

但是,本次抢救性保护没有现成模式可供参考,只能依照实际情况适时修正具体方案,看一步走一步。

目前已经完成的是前期调查,考古队对全部壁画进行拍照,并通过激光三维扫描及高光谱成像技术,采集到了墓室形制及图像信息。

按照规划,第二步是现场保护,这块涉及到不少理科知识,但云城考古队员总体年龄偏大,有理科背景的人不多,所以方书晴的师兄才会找上门来。

方书晴第二天起了个早,按照给的地址,她滴滴到郭家村南边下了车。

墓葬坐北向南,由长斜坡墓道、4过洞、5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平面呈刀把形。

出于现场保护的需要,考古队已经在墓葬周围搭了支架,挡风防水的蓝色油布铺在上面,三三两两戴着草帽身着长衣的人或蹲或站,远远看去,活像一个大工地。

确认了位置,方书晴站在外面没动,先给师兄发了信息。

不一会,一位三十出头的板寸头男人爬上斜坡。他似乎很热,上身只穿了一件白色背心,露出黝黑的肌肤,看上去很有力量。

方书晴喊了声:“庞师兄!”

眼前的男人正是庞翰森,研究生时期比方书晴高一届,和她同一个导师。

庞翰森朝她笑了起来,“来,跟我去见一下老师。”

方书晴应了声好,连忙跟上他的步伐。

庞翰森把她带到里边墓室,一个白发苍苍的男人双手背在身后,正戴着老花镜看四周壁画。

方书晴一眼认出来那是考古界的翘楚黄三木老先生,此人在隋唐墓葬领域很有权威。她恭恭敬敬地,“黄老师好!我是方书晴,叫我小方就可以了。”

黄三木虽然已过退休年龄,精神却相当不错,人也没什么架子。他对着方书晴比出大拇指,“女孩子啊,好!”

简简单单一句话,方书晴是明白其中含义的。

同样的高分,大多数人会选择更能赚钱的金融专业,而考古专业不仅两袖清风,还日晒雨淋辛苦得很,就连从业者都自嘲为“考古民工”。

正因为冷门,愿意学考古的人少,女生尤为稀缺。

很多人也不理解,为什么女生读了那么多书,还要风餐露宿、体力劳动,何不找个舒舒服服、安安稳稳的工作呢?

一开始,方书晴还会很有耐心地解释,但次数多了,她最后也只是笑笑就过去了。

有些人觉得别人心有戚戚,走不出舒适区不上进;但人家还觉得他追名逐利,活的太累,日渐庸俗呢!

人各有志,不仅仅是志向这么简单的,遵从内心的选择也是其意。

说句通俗且粗糙的话,便是“关你屁事”。

听说了方书晴的毕业学校,黄三木更是对她多了几分欣赏,他有意探探底,“小方啊,你看这‘山水图’画面完整,有没有什么快的搬迁方法?直接揭取壁画可以不?”

顺着黄三木的手指,方书晴目光落在墓室东边,那是一幅独屏山水图,画中红日青云凌驾于群山之上,两座茅庵亭阁修建在嶙峋山峰之间,另有树木、溪水点缀其间,绘画技巧纯熟,水平高超。

但也正因为保存得比较好,画幅较大,且壁画地仗层与砖墙体结合紧密,如果贸然直接揭取壁画,恐怕很难保证画面的完整。

于是,方书晴摇摇头,“急不来。我觉得还是得采用整体加固壁画背面砖体,壁画连砖体一同搬迁的方法。”

“哦?”黄三木眯着眼睛,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怎么做,说说看。”

方书晴思索了一会,指向一处壁画开裂边缘,“这里快脱落了,应该先用泥膏加固修补,表面空鼓的地方,灌浆加固。然后用炭火烘干画面,待保护好画面后,安装钢架基,再起吊运输。”

沉寂数秒。

黄三木:“说完了?”

方书晴自认田野考古经验不算丰富,当下又没有先例可供借鉴,她绞尽脑汁,补充道:“保险起见,运输前还要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画面之上,以裁剪好的麻布片蘸取石膏灰浆,贴附在壁画上。”

“依你估计,灌浆材料怎么配置?”

黄三木对细节的追问,让方书晴有了一种重回博士论文答辩现场的错觉。

她只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觉得Remmers 和水硬性石灰1:2 比例的混合物可行,但还要筛选试验才能确定。”

庞翰森和方书晴私交不错,见她脸上有点不自在,于心不忍,在旁打圆场,“黄老师,小方还是新人,慢慢学。”

“小姑娘很有灵性,方案也稳,看不出紧张”,黄三木摘下眼镜拿在手上,总算结束了考察。

和学术大佬交流,怎么可能不紧张?

方书晴都要紧张死了。

但她不敢表露出来,只是谦虚笑笑,“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谢谢黄老师指点。”

见了黄三木,方书晴便在考古队留下来了。她承担的工作,主要是画面防霉处理。

她要对壁画表面已经存在的微生物污染进行取样,带回实验室,再依据霉菌分离鉴定结果,配置合适浓度的溶液,对整个画面喷洒。

唐墓离市里不远,只有二十多公里,但每天来回乘坐滴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市内打车容易,郊野地区就难了。

于是,考古队配备了班车,供大部队每天往返市中心。

回去的路上,方书晴和庞翰森坐在同一排,他不知道在和谁发消息,手指一直敲着键盘。

半天,他终于将手机放回口袋里,对方书晴说,“不好意思,这么久不见,今天原本应该我做东,但有事情走不开。”

方书晴见过庞翰森以前的女朋友,隔壁学校的,偶尔来找他,三人还一起吃过饭。她打趣道:“行啊,你结婚再请我吃。”

“那是当然”,庞翰森说:“你呢,谈恋爱没?”

据他所知,方书晴读书时候也有追求者,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她一直单着。

方书晴对这个问题已经免疫,她打了个哈哈,“等你给我介绍啊!”

本是随口一提,庞翰森却当了真。

“你提醒我了”,他一拍额头,“我这还真有一个。”

他打开微信找了找,点开一个风景头像,名字“宁静致远”。

在方书晴的印象中,集这样的头像和昵称于一体的男人,大概人到中年了。

她笑得有点无奈:“这多大的?”

“现在不就流行大叔类型?”庞翰森总被女朋友强迫一起看电视剧,见过好几部是这个题材。

“三十几吧,男人成熟点好,有车有房,还是个老师,工作稳定”,他把名片推给方书晴,“其实我也没那么多事,这是黄老师朋友的儿子,他专门交待过我的。可我天天下班就回家,哪里认识什么女孩子,想来想去就你合适了。你聊一下,合适就出来见一面,不行就别搭理呗。”

方书晴不是叔控,本想直接拒绝,但听到庞翰森搬出了黄三木的名字,还是不太情愿地掏出了手机。

方书晴点了添加好友,验证申请那边输入自己的姓名:“好了,我已经发了请求了,等他看到了就会加我了。你也给人家说一声,要不挺莫名其妙的。”

庞翰森满意了,笑眯眯地,“我这就催催他。”

挤公交到家的时候,已经晚上七点半,方书晴懒得做饭,到便利店买了一盒方便面,应付着吃了。

搬来短短几日,发生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今晚总算风平浪静,她洗过澡后躺在床上,定个闹钟就睡去了。

方书晴这一觉睡得很沉,以至于闹钟响了都没听到。当她迷迷糊糊拿过手机看到时间,瞬间清醒。

今天考古队要先开会再出发!

她飞速起床洗漱,出了门。

当她上气不接下气赶到会议室时,会议马上要开始了。

她坐到庞翰森旁边的空位上,抚着胸口,“好险好险。”

“昨天熬夜了吧”,庞翰森见她满头大汗,递过去纸巾,“是不是昨天给你介绍那男的?这么快就聊上了?”

方书晴原本轻松的表情立马变得有些严肃——她想起自己昨晚光顾着睡觉,把庞翰森介绍的相亲对象忘得一干二净了。

会议中途休息时,方书晴摸出手机,看到微信图标上提示有一条未读信息。

“我是赵翔。”

发信时间是昨晚九点钟。

虽然她并不觉得自己会和这位赵老师产生什么火花,但对方好歹是和黄三木认识的,她总要客气一下。

“你好”,她给对方发去信息,“昨晚你通过申请的时候,我已经休息了,不好意思。”

赵翔这次的信息来得很快,“看来我们的作息时间不太一样。”

那就聊不下去了吧,真是太好了。

方书晴本想发个表情应付,但还没选好表情图,赵翔又接着发了一条。

“干脆我们直接见面聊吧,今天晚上有空吗?”

大叔都这么直接吗?话都没说两句就出来见面,也不担心尴尬?是自己跟不上时代步伐了吗?

方书晴有点哭笑不得。

她正组织着推脱的语言,庞翰森凑过来了。

方书晴连忙把手机放回袋子,打着哈哈转到其它话题。

待会议结束,她再点开屏幕时,赫然发现自己不小心碰到了一个“OK”的表情,还发出去了。

赵翔那边也给了回复,见面的地点约在了离方书晴家附近的一处咖啡厅,时间是今晚八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