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理寺后,陆寒松、陈舟、李疏桐、苏瑶四人被分别关押在不同的牢房中。
陆寒松独自一人坐在昏暗的牢房里,回想起今日发生的一切,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甘。他仔细回想着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到线索,证明自己的清白。
今日那突如其来的变故,仿佛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自己不过是在执行公务时,意外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陆寒松深知,这其中定有隐情,可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一切,又为何要陷害于他,他实在想不明白。
他想起当时的场景,众人的目光中充满了怀疑和敌意,那些指责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而他,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关进这阴暗的牢房。陆寒松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他不甘心就这样被人冤枉。
在这寂静的牢房中,只有微弱的光线从狭小的窗户中渗透进来。陆寒松站起身来,开始在牢房里踱步,他的脑海中不断梳理着事件的脉络。他想起了一些平日里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些曾经被他忽略的细节,此刻却变得格外重要。
也许,那个陷害他的人就隐藏在身边的人之中。是陈舟?还是李疏桐?亦或是苏瑶?陆寒松摇了摇头,他不愿意轻易地去怀疑自己的同伴,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不得不去思考每一种可能性。
突然,他停了下来,目光落在了角落里的一张破旧的纸张上。那是他在混乱中无意间发现的,上面似乎写着一些模糊的字迹。陆寒松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捡起纸张,试图辨认上面的字迹。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看清了上面的内容,那竟是一份密谋的计划,而计划的目标正是他自己。陆寒松的心中一惊,这份计划的出现让他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他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想办法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让大理寺的人知道他是被冤枉的。
就在他思索着如何行动的时候,外面传来了脚步声。陆寒松连忙将纸张藏好,警惕地看着门口。门缓缓打开,走进来的是大理寺的一位狱卒。狱卒冷冷地看着他,说道:“陆寒松,有人要见你。”
陆寒松心中一动,不知道会是谁在这个时候来看望自己。他跟着狱卒走出了牢房,来到了一间审讯室。当他看到坐在审讯桌后的那个人时,不禁愣住了。那个人竟然是当朝皇帝沈承霄。
陆寒松见到沈承霄,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位年轻的帝王手段高明,心思缜密,若非必要,绝不会轻易露面。此刻,他出现在这审讯室中,定是有重大的事情要发生
沈承霄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陆寒松,你可知道自己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
陆寒松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任何一句话都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他镇定自若地回答:“臣不知,还请陛下明示。”
沈承霄冷笑一声,从怀中掏出一份泛黄的卷宗,轻轻放在桌上。那卷宗上盖有皇印,显然是极为重要的文件。“这份卷宗记录了你的真实身份——前朝皇帝陆晏骅的遗腹子。你的存在,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陆寒松心中一震,他没想到自己的身世竟然这么快就被揭露。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反驳道:“陛下,臣虽为前朝余脉,但自幼生长在民间,从未有过谋反之心。如今更是效忠于陛下,为何要因此获罪?”
沈承霄站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的月光,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陆寒松,你我都清楚,这个位置容不得半点疏忽。你的身份一旦公开,难免会引起朝野动荡,人心惶惶。我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陆寒松沉默片刻,突然灵机一动:“陛下,臣有一计,既能保全陛下的江山社稷,又能洗清臣的冤屈。”
沈承霄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什么计策,说来听听。”
陆寒松胸有成竹地说:“陛下,臣愿以性命担保,协助大理寺彻查此次案件。若能找出幕后真凶,证明臣的清白,那么臣的前朝身份便不再是问题。若查无实据,臣甘愿受罚,从此隐退江湖。”
沈承霄眉头微皱,似乎在权衡利弊。他知道,陆寒松的提议不无道理。如果真能找到陷害他的真凶,不仅能平息朝野的议论,还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且,他也想看看,这位前朝遗脉是否真的有那份能力。“陛下,臣还有一策,或许能助陛下真正一统江山。”陆寒松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
沈承霄微微挑眉,目光中闪过一丝惊讶:“哦?你有何妙计?”
陆寒松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陛下,臣知晓一物,名为玄武令。此令乃是开启武库的关键,而武库之中藏有无数神兵利器,皆是前朝留下的瑰宝。若陛下能得到这些神器,何愁天下不信服?”
沈承霄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但很快又黯淡下来:“玄武令?朕从未听闻。这世间真有此物存在?”
陆寒松点头:“确有其物,而且臣知道其下落。只要陛下允许,臣愿亲自去寻找玄武令,打开武库,将里面的神兵利器献于陛下。”
沈承霄沉默片刻,似乎在权衡这个提议的利弊。他知道,如果陆寒松说的是真的,那么这将是他巩固江山的绝佳机会。但如果这只是个陷阱,那么他可能会陷入更大的麻烦之中。
“陛下,请相信臣的忠诚。”陆寒松看出了沈承霄的犹豫,继续说道,“臣自知身份敏感,但臣更清楚,只有陛下才能真正安定天下。臣愿意用性命担保,找到玄武令,并协助陛下一统江山。”
沈承霄望着陆寒松,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陆寒松的提议充满了风险,但他也能感受到陆寒松的真诚和决心。
“好!”沈承霄最终一拍桌子,下定决心,“朕相信你!你就去寻找玄武令吧。但你要记住,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朕的监视之下。如果你有任何不轨之心……”
“陛下放心!”陆寒松打断了沈承霄的话,“臣一定不负所托!”
沈承霄下定决心后,目光坚定地看着陆寒松:“朕会派遣几位得力的助手与你一同前往,确保此行万无一失。”他转身对身边的侍卫吩咐了几句,很快,几名精壮的武士步入殿内,他们是沈承霄精心挑选的护卫,个个武艺高强、忠诚可靠。
陆寒松感激地看了沈承霄一眼,躬身行礼:“陛下恩泽,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信任,更是对整个江山社稷的未来负责。
就在两人准备进一步商讨细节之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太子沈昭匆匆走来,他的出现让沈承霄和陆寒松都微微一怔。“父皇,儿臣有要事禀报!”沈昭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他上前一步,向沈承霄行礼。
沈承霄微微点头,示意他说下去。沈昭看了一眼陆寒松,欲言又止,但在沈承霄鼓励的目光下,他还是鼓起勇气说道:“父皇,儿臣刚刚得知,大臣冯永安似乎在暗中调查玄武令之事。儿臣担心,此事若被他泄露出去,恐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沈承霄闻言,眉头微皱。冯永安是朝中的元老,位高权重,一直以来都与皇室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如果他真的介入这件事,确实可能会带来不少变数。
“你是如何得知这一消息的?”沈承霄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审视。
沈昭低头回答:“儿臣偶然间听到冯永安与手下密谈,他们提到了‘玄武令’三个字。儿臣不敢大意,特来禀告父皇。”
沈承霄沉默片刻,似乎在思考对策。他知道,冯永安并非易于对付之人,一旦他插手进来,事情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
“我知道了。”沈承霄最终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昭儿,你做得很好。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吧。你继续监视冯永安的动向,有任何异动,立即禀报。”
沈昭恭敬地应了一声,退下了。而沈承霄则转向陆寒松,眼神中多了几分深思:“看来,我们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敌人,还要小心内部的觊觎者。”
陆寒松点头表示赞同:“陛下英明。不过,无论前路如何坎坷,臣都会与陛下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沈承霄望着陆寒松,眼中闪过一丝欣赏。他知道,选择陆寒松作为盟友,或许是他这段时间以来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好了,”沈承霄深吸一口气,“你准备一下,尽快启程吧。记住,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陆寒松躬身行礼,然后转身离开。大殿内,沈承霄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眼神里露出了一丝难以捉摸地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