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兄弟过来时,陆岑川正在喜笑颜开的逗孩子。见杨桥带了个面色严肃的男人回来,想着这就该是他二哥了,便抱着阿越站起来。
果然,杨桥出声给她介绍,
“二哥,这就是玲子,玲子,这是我二哥。”
“杨二哥好。”陆岑川先打招呼。
杨路挑了挑眉毛,去看自己弟弟。
杨桥咳了一声替她解释,
“玲子没学过那些礼节,二哥你别计较。”
听杨桥这么说,陆岑川眉头挑了挑。
城里大概只口头打招呼是不行的,是不是还得作揖打躬什么的?
入乡随俗,虽不知如何去做,但她学着刚刚给她上茶水那人的样子,微微欠身说到,
“抱歉,我不懂那些,请杨二哥见谅。”
杨路看这个顶多十岁的孩子见了自己丝毫也不胆怯,甚至挑剔她礼节就大方承认短板,立马道歉转圜,这份心性,到是难得。
而且她一身短打,头发整齐绑在脑后,长度只堪堪到了肩膀。虽然一双大眼睛黑亮有神,但眉峰颇直,等年岁长些怕是都要显出少年英气来。
说是个男孩儿也有人信啊。
杨路又疑惑的看了自己弟弟一眼,但也并不拿乔,温声到,
“乡里乡亲,不必多礼。”说完自己坐在上首,
“坐,我听阿桥说你做了个吃食想在城里卖?”
他这样直爽,陆岑川也不绕弯子,直接把自己打算说了。
杨路见她说话条理分明,对答之间毫不瑟缩,也大方提出疑惑请自己指教。别说在她这个年岁,就算是更大一些,自己身边调理多年的跟班伙计,也少有这份口才。
于是杨路更加疑惑了。
他又去看自家弟弟,自家弟弟正一副“你看我没骗你吧”的表情望着他。
“……你思虑很周到,这样,听阿桥说你带了一些过来?若是信我,可能做给我尝尝?”
“自然!”听他话中松动,感到这事确有可为,陆岑川高兴应下,向他借厨房一用。
不一会儿有人应招入内,杨路吩咐一声,就引着陆岑川过去。
见人离去,杨路看着自己已经开始吃点心的弟弟,
“……她是你引荐来的,你就一点儿也不担心?”
“担心什么?她说的不好吗?”杨桥说着,吃了一口点心,抱怨到,
“食芳斋的点心越来越难吃,二哥你就不能换一家买?”
见他竟然只关心点心,心想也怪不得大嫂总是担心他不着调。
“我总不能为了个待客的点心还遣人到首府去。”杨路自己是从来不吃点心的,觉得腻味,这些只是买来谈生意的时候作为招待,偶尔家中女眷也吃一点儿。
“你上次从首府带回来的荷花酥也就那样。”杨桥不依不饶。
杨路斜了他一眼,不欲和他讨论这些没用的,
“你对她这样有信心?”
杨桥扔下吃了一口的点心,用茶漱掉口里的甜腻,放下茶盏忽然笑起来,
“她解了我多年疑惑,我自然信她。”
杨路闻言一凛,见弟弟面色如常,甚至笑意未退,自己端起茶喝了一口,没有再提这话。
不一会儿,陆岑川端着调好的凉皮回来。
杨路家厨房东西倒是很齐全,让她有点羡慕。也有辣椒油,但色泽味道都一般,与其将就加上不如不要,就还是白净的一盘,只有青翠的黄瓜丝作为点缀。
凉皮切条整齐盘在中间,黄瓜丝扇状摆在凉皮一角,几个面筋堆在上面点缀,颜色还是太素。但饶是如此,依然是有对比就有差距,杨桥觉得自己被敷衍了,
“你中午给我吃的为什么不这样摆好!”
陆岑川翻了个白眼,心想自家吃的能和端出来给人看的一样嘛?
但是在人家亲哥的地盘就不准备跟他计较,把盘子放好,请杨路尝一尝。
杨路看她竟然就当自己弟弟没说话不准备搭理,眉峰一挑。
被杨路这种别有意味的眼神瞧着,陆岑川背后汗毛都有点起立,更不相信什么小生意人的说法,顿时挺直了身板。
杨路见状一笑,严肃的脸色柔和下来,顿时和杨桥有了十分相似,陆岑川就又觉得不用那么紧张,稍微松缓了一点。
她这点松缓自然也被杨路察觉,眼中笑意更浓。
本来只是弟弟希望自己照拂一二才来看看,如今倒是起了一点点惜才的心思——这么胆大心细口齿伶俐,留在地里种田实在是浪费了。
而且她既然解了弟弟心结,帮衬些许作为报答,也并无不可。
只是可惜起初听到弟弟这么关心一个小姑娘的时候,杨路还以为弟弟春心萌动,不用操心他婚事了呢。如今看来年纪太小,彼此又是玩伴一样,倒是有点失望,不提也罢。
杨路已然决定要帮忙,但还是要尝一尝这吃食,值得他帮到什么程度。
再看盘中,不怪弟弟计较,这摆盘确实好看。正举箸要夹,忽然就听杨桥说,
“二哥,要拌着吃。”
陆岑川赶紧接话,
“不用,我拌过了才摆的。”
这话一落果然杨桥就又去瞪陆岑川,陆岑川抱着阿越默默挪得离他远了一点。
杨路看着他俩好笑,却没说什么,给陆岑川心思又加几分,对眼前食物的期待也多了些。
吃了两口凉皮,又尝过面筋,杨路用帕子擦了擦嘴角,到,
“确实不错,咱们本地也没有见过。”
说着,仔细看了看陆岑川,却没有追问她从哪儿学来,只说,
“可以试试,过几天就是集日,就从那日开始如何?”
杨桥听杨路这么说,知道这是二哥同意帮忙了,赶紧捅了还没反应的陆岑川一下,
“二哥觉得可行,你还愣什么!”
陆岑川冷不防被他戳得一歪,偷偷瞪了不看气氛的杨桥一眼——自己觉得可以和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那能是一回事儿么!?我惊诧飘忽一下也不准?
而且,这就决定了?
也太没真实感了!
不过对真实感的追求只是一瞬,陆岑川立马担忧起了赔本的事情。
虽然有杨二哥的肯定,但是做生意这事,也不是有人看好就能成的,卖不出去那可有的受了。
于是陆岑川又向杨路征询了各种问题,连一碗卖多少价钱也是杨路斟酌给定下的。
最后杨路说反正这摊子摆不大,桌凳碗筷都由他来准备,陆岑川问能不能找些井水用来降温的时候,也是爽快答应,可谓给毫无家当的陆岑川大开方便之门,觉得这个人情真是欠大了。
“就这么说定,我提前叫人帮你占好地方,你到时跟着阿桥进城,直接过去便好。”
“我知道了,谢谢杨二哥!”
两人全都商量完,杨路想着今天就留他俩吃过晚饭再回去,反正还有几天时间,不会耽搁准备。陆岑川却说还想四处逛逛,叫杨桥留着吃饭,她自己回去就好。
杨家兄弟对视一眼,杨桥便起身掸掸衣摆,到,
“我把你带来,自然把你带回去,免得宝柱也要说我不着调。”
才不会呢。
陆岑川默默想,按照宝柱哥以杨桥为荣的劲儿,只会为他开脱。
杨路见他们都有主意,就亲自送他们出去。
告别杨路,两人先去了集日说好要摆摊的地方。
那是东市旁边的一条小街,夹在东市与牛羊市之间,离集市也很近,占尽地利。里面摆着几个卖吃食的铺面小摊,果然如同杨桥所说,都是粥饼馒头之类,那日她跟李宝柱买包子的店铺正是这小街迎门第一家。陆岑川看了一眼天色,问杨桥,
“他们都什么时候出摊收摊?”
“平日里没有夜市,应该过了晚饭就会撤了吧,几时出来我倒是不知。”
“夜市?”
陆岑川有些惊讶,本朝竟然是不宵禁的?
杨桥不以为然的点头,
“都是逢年过节的,今年应该还有几次吧。”
虽然因为席老三被征兵还战死,叫陆岑川觉得现在是处在战时。但这些日子看下来,好像大家还过得挺安稳的嘛,甚至连宵禁都不很严格。
陆岑川跟杨桥聊天之间分心二用的观察来往商客,顺便默默计数,估算一下人流。虽然现下不当不午的,得出的数据应该不太能参考,但结合杨二哥所说集日会进城的人数,陆岑川对要做多少东西,心里也算有了大概。
杨桥听她嘀嘀咕咕的在数数,挑了挑眉毛,也没打搅她。
就说了,宝柱是瞎操心。
等陆岑川数完,杨桥问她还想逛哪里。
“除了东市,还有别的做生意的地方吗?”
杨桥想了想,其他基本就是有些家底的老店,比较零散,还有些茶楼酒肆,都说与她听,
“还有二哥的铺子那附近,周围有些小铺子。不过他那里不卖散货,你要想看下次叫上二哥带你去。”
不卖散货。
陆岑川忽然有点儿心虚,她这点儿新手入门级别的小买卖,竟然还来请人家指教,希望没叫杨二哥笑话自己太久吧。
应该早向杨桥问清楚的,大意了!
“还有就是……”杨桥犹豫了一下,但觉得她既然认字,万一需要呢,就又说,
“我常去的纸笔铺,还有书肆。”
陆岑川果然很有兴趣,两人就离开东市往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