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松雁在卢思鹋共渡了一个对彼此来说都印象深刻的中秋节后,二人的关系发展迅速,变成了既可互诉心事,又可分享生活琐事的知己,与此同时,沈松雁在钢琴学习上亦进入了一个对他来说的新关键阶段,他跟卢思鹋学习弹奏《梦中的婚礼》正学到了一段比较难练的旋律,那一段他的右手要快速地连续弹十四组,每组有两个音距达八度的音的旋律,手要张得很开,同时又要保持速度和均匀的力度,而左手不同旋律及节奏亦要保持好,不可以混乱。这一段在此曲的尾部多次出现,可以说也是此曲的精华部分,然而,这对于本身没经过系统钢琴训练的沈松雁而言,却是一个困难的瓶颈。卢思鹋见沈松雁在这部分遇到比一般系统性学习钢琴者所要遇到的困难要多,她指导沈松雁要耐心的采取分开手及逐音的练习,先要沈松雁学会能熟练﹑准确而力度均匀的去弹音距跨度大的音,同时以弹音阶的方法加强训练和纠正沈的弹奏手势,幷勉励他自己当年也花了一个月才练好这一段,要他好好耐心及静心的去「攻坚」突破瓶颈。
在沈松雁在学琴之路上潜心「攻坚」之际,「圣咏团」的「圣乐共赏会」因「大圣堂」的礼堂需要进行内部装修而要暂停一个月,但沈松雁平日用来学习和练习钢琴的音乐练习室则照常运作,这对沈松雁来说就中像个天赐的良机,让他可以为自己进行「加强训练」,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练琴上,在那段期间他增加自己租用音乐练习室来练琴的节数,不时一放学就去那里练琴,直至入黑才离开回家。
在沈松雁对自己坚毅的「加强训练」和卢思鹋的悉心指导下,终于,沈松雁用了三个星期,就攻克了这个他的初始学琴之路上所遇到的一大瓶颈。
在「大圣堂」的音乐练习室中,正在接受卢思鹋的教导的沈松雁为自己快将学会他的第一首演奏曲—《梦中的婚礼》而沾沾自喜之际,卢思鹋却告诫他说:
「学琴之路艰苦而漫长,你现在只是在起步阶级顺利的过过了一个小小的关口而已,不要太早骄傲自满喔。其实,就单单而《梦中的婚礼》这曲乐曲而言,你离真正学会或言之尚早,因为你还未学如何使用延音踏板和以延音踏板配合弹奏。」
卢思鹋之后叫沈松雁先离开钢琴椅,然后她坐上了钢琴椅,指着《梦中的婚礼》五线谱上的一个符号向沈松雁说:
「你知道这个符号是甚么意思吗?是叫你去用脚踏住钢琴的延音踏板,我现在弹一次完整版的《梦中的婚礼》给你听,你要好好留意一下我的脚部动作和延音踏板的效果。
卢思鹋之后向沈松雁示范了一次以演奏水平去弹奏《梦中的婚礼》的效果到底是怎样的。
当沈松雁看完卢思鹋悦耳而动人的演奏后,他感到自己离真正学会这首乐曲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他向卢思鹋说:
「对不起,我今后会谨记要持之以恒的虚心去走我漫长的学琴之路的,我会好好练习,尽快学会如何手脚并用,在使用延音踏板下弹奏。」
卢思鹋之后对沈松雁说:「我之前听炽叔说你最近增加了自己租用这间练习室练琴的频率和时间,当然,努力学习是一件好事,但学钢之路非常漫长,这一时半会是急不来的,过于催谷自己,也对作为高中生的你的健康生活无益。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星期我也想你休息一下,我们先暂停一星期课,等你休整好及调节好心态后好后我们再重新出发,向下一阶段的难关奋进。」
离开「大圣堂」下山的路有150级阶梯,由于与「玫瑰念珠」的数目刚好相同,加上在这阶梯的上半段,有一个交汇点,在这里有一块看起来颇着十字星的巨大岩石,而这里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条新月形小路通往山腰的方神父中学与圣海伦女书院,俨如一个十字路口那样,故此这下山的路也被「圣堂山」上这两间学校的师生们称为「十字星路」。这一天,当沈松雁与卢思鹋完成钢琴课在「十字星路」离开时,走到近十字路口处,卢思鹋突然叫沈松雁先行,表示她要在背囊找点东西。这时候,沈松雁以为自己刚才在课堂上的表现引起令卢思鹋生气,当他有点疑惑与失望的走前走了几步时,卢思鹋突然从后扑了上来,鬼马的拍一拍他的肩部,向他递上一张宣传海报,然后说:
「登登灯凳…你看看这是甚么?」
沈松雁被卢思鹋的举动吓呆了一剎那,当他回过神来后发现卢思鹋递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叫「攀山涉水在香城」的团体准备于下星期举办《红门乡及火红海岸一天地理生态游》的宣传海报。
卢思鹋对沈松雁说:适当的休息其实是为了之后去走更远的路,这也是我让你下星期先不要上钢琴课的原因。现在圣咏团因大圣堂礼堂装修暂时停办圣乐分享会 ,这段时间我们都多了空闲的时间,下星期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出去走走,参加这生态地理游,好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去充足电后再来迎接学琴之路上的种种难关以及年尾圣咏团要准备大圣堂在节庆期间的相关活动而带来的繁重工作?」
沈松雁爽快地答应了卢思鹋的邀请,参加了这个《红门乡及火红海岸一天地理生态游》。
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早上,沈松雁跟卢思鹋来到黄鹤码头—「攀山涉水在香城」团员们集合及准备搭乘街渡往红石岛的集合点。那天,沈松雁穿着短袖T恤,速干的运动长裤,配上一对防滑的行山鞋,卢思鹋则穿着长袖的T恤,牛仔裤以及一对胶底的波鞋,沈松雁与卢思鹋开始踏上了他们这第一次一起郊游的旅途。
沈松雁与卢思鹋跟随团员们一起搭乘街渡(由岛上原居民自组公司营运,得香城有关部门批准营运的载客船只)前往红石岛。当街渡驶至红石岛的码头后,团员们按照既定的行程,先到红门乡参观这个香城的特色水乡——红门乡。
这次的地理生态游,「攀山涉水在香城」方面安排了一位正在桂枝花大学修读地理及环境信息的本科学生担任义务导赏员,他带领着团员们一面游览红门乡的水上人家风貌,一面向大家讲解红门乡与红石岛的信息给团员们认识。
红石岛,是香城的一个离岛,以该岛有大量在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形成的沉积岩,而这些沉积岩因铁质被风化而变成褐红色的外表,组成「火红海岸」的特别地貌而在香城闻名。红石岛上有一乡村,名叫红门乡,原是香城一个渔民聚居的地方,沿着红石岛沿岸建了很多方便渔民的小艇停泊和往返小艇的高脚屋,后来,随着香城的工商业发展,很多渔民开始放弃渔业,转到岸上去谋生,红门乡上的原居民也逐渐迁出,目前红门乡中只剩下廿来户人居住,近年,随着生态旅游开始在香城盛行,红门乡剩下的原居民决定转型投身生态旅游行列。
导赏员一面指着身旁一间在渔民的高架屋改装而成的「红门渔民乐餐厅」,一面向团员们说:「红门乡上剩下的渔民就是这样,利用自己世代的居所与生活模式,将自己的家乡改造成生态旅环境点,他们在乡上建立起这特色渔民餐厅招徕旅客,又建海产养殖场以直接供应新鲜海鲜给这特色渔民餐厅,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保证了餐厅的食物质素。他们又把一艘状态尚良好的渔船改装成活生生的「海上博物馆」,现在,我会带大家上船去参观一下这座「海上博物馆」。」
导赏员之后带领团员们参观这艘由渔船改装而成的「海上博物馆」,红门乡方面更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亲自向团员们讲解以往他们这些水上人家捕鱼及在渔船上生活的点滴。卢思鹋看到以往居于船上的渔民生活环境后,对沈松雁说:
「我在想当年这些水上人家的孩子们终日在这潮湿﹑闷热中的船舱中生活,他们会不会比其他在岸上的小朋友们少了很多正常的童年生活?」
老渔民听到卢思鹋的说话,笑着说:「哈哈,在以往,对我们这些水上人家来说,出海捕鱼能平安归来,不出意外,能让自己与妻儿有基本的温饱已经是很「正常」的生活了,我们没你们这代人那样幸福,有那么多的享受和娱乐,你看我们这艘原本曾供水上人家居住了几十年的船,船上丫连冷气都没有。新一代能在岸上落地生根,过稳定的生活当然比我们老一辈人总是海上漂泊好,这也是近年我们村人口日渐雕零的原因。」
沈松雁亦说道:「常言道:行船跑马三分险。我以往听一些有航海经验的长辈说过,在过去,有不少水上人在捕鱼作业时曾遇到意外,比方说甚么被船上绳索缠住掉落海中,船上小孩失足堕海,出海作业时遇到台风﹑雷击以引致伤亡,因船上卫生环境不佳,有伤口而感染创伤弧菌引致坏死性筋膜炎要截肢甚至死亡等例子多不胜数。所以,当我们能享受到今天高度城市化的香城生活时亦不要忘了当年的父辈们的辛劳付出,在数十年前的香城,很多人的生活都不容易。」
老渔民听到沈松雁的说话后,对卢思鹋说:「这位小哥真会说话,小妹子,你选男友的眼光还不错吧!」
此时,沈松雁与卢思鹋异口同声地齐说:「啊…不是。我们只是同学。」然后二人都有点尴尬地低下头装作没事发生的继续听导赏员和老渔民的讲解。
参观完由渔船改装而成的「海上博物馆」后,团员们来到在红门乡上的特色渔民餐厅「红门渔民乐餐厅」去享用乡民们为他们准备的海鲜午宴。
当沈松雁与卢思鹋跟随团员们到「红门渔民乐餐厅」时,发现餐桌上摆放了乡民们精心为他们准备的五菜一汤海鲜宴,每桌有清蒸红衫鱼﹑虾酱炒通菜﹑鱿鱼虾米煲鱼汤粉丝﹑白灼白对虾﹑蚬肉蒸水蛋五个菜,还有一盆由多种海鱼烹煮而成,呈奶白色的鲜鱼汤。导赏员在餐前向大家讲解说这顿午宴当中的用到的海鱼﹑虾﹑蚬﹑等海产都是来自乡民自建的海产养殖场的产物,蚬肉都是用新鲜的蚬即埸开壳取出,而虾米﹑虾酱都是由乡民们按照水上人的传统土法炮制的。导赏员介绍完食物后,让大家在开动时先向经营餐厅的乡民们致谢,感谢他们为大家提供这价廉物美又具水上人家特色的海鲜午宴。团员们都对这顿海鲜宴赞不绝口,当然,一向注重饮食的沈松雁亦不例外,那一天,他面对新鲜的海鲜,食欲大振,共吃了三碗饭,他尤其欣赏当中的清蒸红衫鱼这个菜色,不忘向坐在他身旁卢思鹋推介说说:
「这个清蒸红衫鱼看似普通,但因为这里的鱼够新鲜,由海产养殖场直接供应,只要控制好火候,清蒸就已经很能带出海鱼的鲜味,这也是最佳的烹煮新鲜海鱼方法,除了少许葱外,连鼓油也不需要用。」
卢思鹋看见沈松雁面食美食时的忘形,有点忍俊不禁,忍不住挖苦他说:「好了,知道你识食而且喜欢食啦,沈大食家,不过你也不要食得太饱以免待会去红石岛沿岸「捆边游」时走不动要我拖着你走啊!」
卢思鹋此语一出,立即引起全桌的团友们开怀大笑,沈松雁瞬即成了团友们的餐后笑点。
饱餐一顿后,沈松雁与卢思鹋跟随团员们离开「红门渔民乐餐厅」,之后,导赏员带领他们进入这次地理生态游的第二部分—沿着红石岛的「火红海岸」「捆边」式绕行一圈,顺道欣赏这个特殊的地貌。
由于「火红海岸」位处在海边长年累月受风化和海水侵蚀的沉积岩群,表面凹凸不平而且有不少地方容易跣脚滑倒,加上岸边横向空间不大,有不少地方只能同时让一﹑两人通过,不能整团人平排而行,导赏员安排团员们自行按照自己的野外经验和速度,走的快的老手先行,走的慢及缺乏经验的走在后面,沿途如有人中途发现自己走的比别人慢的要礼让其他走的快的人,导赏员会跟在队尾殿后,最后团员会在完成「捆边」行后在红石码头集合一起回程。
沈松雁看到团员们有不少都穿了专门的行山鞋及配备行山丈,加上他看到现场环境有不少湿滑的近海岩石,他担心只穿普通胶底波鞋的卢思鹋会容易跣脚滑倒,所以他以自己刚才吃得太饱担心走得慢会挡住其他队友为由,跟卢思鹋说要一起在后面跟住殿后的导赏员慢慢走顺便好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
沈松雁与卢思鹋沿着「火红海岸」慢慢前行,沿途见到很多褐红色的岩石被风化和海水侵蚀得呈一层一层,高矮大小不一的形状,当卢思鹋走到一处高度仅露出水面少许,沾了点海水的湿滑平面岩石表面时,她突然因跣脚而滑倒,她大声地叫了一声:「啊」,然后失去平衡,身体正向海面的那边堕跌过去,此时,在她身旁的沈松雁立即伸手拉着她的手臂,以免她失足掉落海中,及时地阻止了一场意外的发生。
惊魂甫定的卢思鹋回过神来后,向拉着她的沈松雁说:「沈同学,真的很谢谢你,本来我以为那些高低不一,三尖八角的岩石才是最危险的,想不到竟然是这看似平平的岩石却让我差点掉到海中。」
沈松雁接着说:「因为你穿的是胶底皮鞋,在这些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