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女名医成长手册 > 第31章 应天华府05

第31章 应天华府0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那以后没过多日,善云开始每日到杨家医馆坐堂看诊。

张惠云辗转在高官富户之家制膳,偶尔会去医馆看望妹妹。

这一日,宋州知州姚兴顺在家中宴请提举常平司公事徐肃仁。

提举常平司负责灾情赈济、水利、监管盐茶等事,职能繁多且较重要,均为朝廷直接委派的文官担任,是重要的高官。

徐肃仁平日为人清高,本是看不上知州所设的家宴的。

后来听说姚兴顺请了曾是前太傅严寿义府上的一等厨娘前来制宴,便答应了赴宴。

宴上,徐肃仁落座于正向对门的尊座上,姚兴顺将宋州一些个排得上名号的官员都请来了家中相陪。

除了位于末座的宋城县主簿许昌,是姚知州一手提把的门生,因此虽官阶低微,但也一并赴宴了。

为了提高宴会规格,姚知州还请来一支歌舞伎来弹奏琵琶助兴。

宴会上,秦腔咿咿呀呀地唱,宾客每饮尽一杯酒,女使便端上一道菜。

赴宴人虽不多,氛围却甚奢华。

直到席面上了一道羊头签。

徐肃仁放下酒杯,颇赏识地看向姚兴顺道:“姚大人今日破费,若要评论厨娘手艺是否精湛,就要看这羊头签制得地道不地道。”

姚兴顺笑说:“我听闻东京府的厨娘,烹制羊头签五份,就需要用羊头五个,且只取用羊脸肉最紧实之处所制,其余全部丢弃之。还要取用五斤葱,且只用葱心部分,其余也是弃之不用,才可使肉质有嚼劲,又富含汁水。”

徐肃仁听闻,略微皱起眉,“姚大人此说,那是过于豪奢铺张了。官家注重节俭之德,我等人臣岂敢行这般浪费之举。”

姚兴顺神情自若,应答自如:“那是自然,徐大人廉洁勤谨,我等应追从大人,清廉克己。今日这道羊头签,制法与东京府相同,可是多余的羊头与葱白,均留下另作他用。大人,您试试。”

姚兴顺笑着指着羊头签向徐肃仁示意。

徐肃仁闻言甚感满意,于是夹起一条羊头签,送入口中,仅轻嚼数口,便立刻称赞道:“美哉,外脆里嫩,香溢入味!不愧是从严太傅府上出来的厨娘!”

姚兴顺见这盘羊头签达成了自己的讨好徐肃仁的目的,高兴而克制地溜须拍马:“能得到徐大人的夸赞,便是张娘子今日最大的殊荣。”

他看向其他宾客,笑称:“诸位,快请。”

众人闻言,纷纷举筷夹食羊头签吃,各个赞不绝口。

徐肃仁放下筷子问:“今日可否请这位张娘子前来一说,是怎样才能制成如此美味的羊头签?我讨教一番,回去正好告诉家中厨娘,今后也这般炮制。”

“当然,”姚知州对一旁服侍的女使说:“去请张娘子来。”

女使称了一声是,便退开去请人。

坐在末席上的许昌一直未多言,却因最靠近门,是第一个见到张娘子的容貌的。

当张惠云步入宴厅时,宾客都在暗暗讨论,如此年轻貌美的厨娘,便是在东京府也稀少。

姚知州今日这一场宴席,光是这位厨娘怕是少不得百十两银钱,下了血本啊。

张惠云款款步入,向众人施了个礼,“见过诸位大人。”

徐肃仁笑叹:“张娘子好相貌,好手艺!”

张惠云见他落座于上座,就知道这位大人就是姚知州今日的宴请对象,提举常平官徐肃仁。

便盈起浅笑寒暄道:“多谢徐大人赞赏。能得食客喜爱,便是对庖厨最大的肯定。”

徐素仁客气地问:“徐某曾赴官家所赏赐的宫宴,宫宴上那道羊头签,香气绕梁三日而不绝,令人回味无穷,而今日张娘子今日所制羊头签的口味,便与徐某那日所食的羊头签一模一样。某敢问,这道羊头签娘子是如何制成的?”

张惠云应答得体:“徐大人谬赞,小女不敢当。这道羊头签的制法,需先将羊头隔水煮熟,然后剔下双颊脸肉,将脸肉切成细丝,以细盐、豆豉、花椒、葱心等各味调料腌制,再取猪肠之上的油网裹之,入面糊封严,下入滚油炸至通体金黄,捞出控油,油沥尽后方可切段摆盘。”

众人纷纷赞叹,徐素仁也说:“张娘子今日所言,令某又有所学。多谢娘子赐教。”

张惠云款款施了个礼,巧笑倩兮地回到道:“徐大人今日能多食多饮,就是小女最大的心愿。”

这番话不卑不亢,却又讨好得巧妙,使得姚知州满意极了。

张惠云并不知道,自己正与徐大人姚大人交谈之时,背门落座的许昌看着她,眼中闪光,神情向往。

宴会之后,许昌留至最后,借着酒意壮胆,脸红红地问姚知州:“敢问老师,今日的厨娘是何人?”

他的老师饶有兴致的看着自己的学生,一眼便看出这年轻人已经陷入了张娘子的惊才绝艳中。

他话有深意地说:“文彦啊,老师送你四个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许文彦诚惶诚恐,再次向老师作揖:“此话何意,学生愚钝,还请老师赐教。”

姚兴顺拍了拍他的肩:“你若想知道张娘子是谁人,就去找知县张大人一问便知。”

这日,张善云正在杨家医馆整理药材,张惠云来买滋补药材,用来制作食补的药汤。

善云饶有兴致地问她:“二姐姐,我听大哥哥说,县衙里有一青年才俊,正在追求我姐姐?”

张惠云白她一眼:“胡说什么呢你。许大人是大哥哥麾下得力的人,又懂应天府里文人喜爱的茶艺,所以哥哥特意拜托他教导我。”

边上的杨学之加入话题来:“二姐姐也喜欢茶艺?”

张惠云道:“也不算是喜欢,只是庖厨若要雅,这些东西多多少少得学一些。”

杨学之说:“要是二姐姐喜欢,我对品茗自有一些心得,不如咱们今日就去洪九茶行买一饼雨前的茶饼吧。临近寒食节,茶行里每日都有斗茶,如果去得巧,还能看斗茶呢。”

张惠云点了点头:“早听说应天府的斗茶,一直未曾观瞻。善娘,不如一起去看看吧?”

张善云摇头,“我不去了,我还要看诊。姐姐和学之哥哥去吧。若得了好茶,也分给我吃点。”

“去吧,三妹妹。”杨学之劝道:“大哥今天在铺里看诊,我们稍微离开半天不碍事的。是吧,大哥哥?”

杨崇信坐在案边正翻医书,抬起头道:“无妨,今日医馆人也不多,你们去吧。”

杨学之笑说:“走吧,茶行不远,我们走走,一会儿就到。”

于是,三人一同走出医馆的门。

张惠云边走边问杨学之:“二郎,我听说直接冲泡的散茶都只是平民间用的,若是文人,都喜爱团茶。那这团茶又有三六九等之分吗?”

杨学之称是,详细回答道:“团茶制法繁复,是以采摘下的鲜叶,先用水蒸洗,洗掉鲜叶所带的苦涩味。其后榨茶去汁,再将无水的茶叶放入磨具进行压饼。这样炮制之后的茶饼,滋味更清新爽口,苦涩味却大大减轻。”

他又介绍道:“要说此时最高档的茶饼,应是建州所贡的小龙凤团茶,每二十饼重一斤,价值需黄金二两。”

“这也太昂贵奢华了。”张善云不由惊叹。

张惠云对妹妹说:“黄金有价,好茶却不易得。我们平民人家,听听就好了。一会儿买些新鲜实惠的茶饼,给你拿回去喝。”

张善云点了头。

杨学之说:“这茶行的东家是提点常平官徐大人家的表亲,路子比别人广,他铺子里的茶团种类也比别家多。三妹妹一会儿随便选,我来给你买。”

三人走进洪九茶行时,茶行里分外热闹。

这是一间四开间的转角大门面,正门进去便是一排陈列柜,掌柜的正站在里头拨算盘。左边是一排极长的木桌,围了不少人。

杨学之说:“来的正巧,茶行里今日安排了斗茶。茶坊里面卖的都是泡茶,是用干果、蜜饯和茶叶一起冲泡的,可斗茶不常见,要不要凑个热闹看看?”

张惠云拉着善云就要过去看:“百闻不如一见,咱们也开开眼。善娘走,去看看。”

三人走到左边木桌边,只见两方分别是两名衣着华丽的贵公子,想来是哪家有钱人家的哥儿,今天都拿上了家里的好东西来。

双方带的茶盏都是亮黑的黑釉茶盏,盏上有细长的银光色条纹隐隐闪光。

杨学之深深赞叹:“今日来的两方都是行家,三妹妹,你看他们那茶盏,都是建州窑产的兔毫盏,因为细闪的条纹犹如黑兔皮毛,所以被称为兔毫盏。”

张善云看向桌面,只见茶盏隐隐闪亮,所匹配的盏托均是金银制的,华贵无比。

杨学之又说:“斗茶须得先炙茶,我们来得晚,这一步两边都已经结束了,就是用微火把茶叶烤得浓郁干燥,将水分都去除。接着要碾茶,便是要用茶碾将干茶碾碎成极细的粉末状。这一步做的是否细致,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茶香。接着要给茶末过筛,留下最细腻的部分。你们看,现在他们在做的就是这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