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二十三对奇迹 > 第76章 心理医生 (8)

第76章 心理医生 (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长篇小说:二十三对奇迹

红叶作品

第十八章心理医生 (8)

母亲从来不对外人提起家庭暴力的事情,亲戚们也隐约知道她家的情况,但是没有

一个人愿意出面干涉。

每次毒打过后,母亲必然要对着女儿们悲戚地哭诉自己命苦,翻出来种种过往陈旧

的故事来,但是当女儿劝母亲离婚时,母亲却总是回避说:“ 算了,为了你们几个

孩子,忍了吧。”

母亲的忍耐,让林小兰感到无边无际的绝望,她的痛苦向谁诉说呢?去告诉老师和

同学吗?

她只能深深地将痛苦埋藏在心底。长年累月,她变得越发沉默、孤僻倔强而不合群。

如此缺少爱和关怀,待到林小兰十八岁成年后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打工时遇见第一个

对她好的男人,她立刻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毫不犹豫地就搬去和他同居。

“ 半年后,发现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是个泼妇,找上门来揪住我的头发就打我,

他趁机溜了,从此后再也没露面。”

第二段感情经历同样糟糕,林小兰认识了一位同乡:“ 交往三个月后发现自己怀孕

了,他不想要,偷偷在给我喝的汤里下了打胎药,孩子流掉了,心也伤透了。”

在报纸电视上看见那些异国恋得到幸福的故事,林小兰的心动了,既然中国男人屡

屡令她失望,也许在外国男人那里能够找到真爱。

她付钱登记了一个婚恋网站,不久认识了一位美籍华人,比她年长二十多岁,两人

颇有缘,聊得很投机。两个月后那人专程飞到中国来和她见面,很快两人论及婚嫁。

“ 为什么这样仓促草率就结婚呢?认识才几个月,你了解他吗?” 刘凯璇忍不住

问。

“ 家里穷,自身条件也一般,心里先矮了一截,觉得有男人肯娶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林小兰说。

这段婚姻更加不堪,美籍华人丈夫婚后不久就暴露出本来面目,开始打她。

“ 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喝醉了酒就打我,为了绿卡我也只能忍了。他还有前妻生

的两个儿子要养,每月剩不了几个钱。我只好自己出去打工,那时还怀着身孕,挺

着大肚子直到生产那天羊水快破了还在坚持上班。”

噩梦重现,林小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她所厌恶的父母建立的家庭,而这次则是自己

的家。

刘凯璇叹息,婚姻有风险,稍有处理不当都可让人堕入深渊而万劫不复。

不用去战乱国、非洲、偏远山区等贫困地方,就在身边,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

悲剧,由于疾病、飞来横祸、性格缺陷等等原因所造成的苦难,比比皆是。

告辞后在回程的路上,刘凯璇心有所感,她对驾车的钟思教授感叹:“ 多可悲啊,

林小兰有一个家暴的父亲,但她自己长大成人后又选择了与自己所厌恶的父亲同样

有暴力行为的男人,重复了父母的婚姻模式,同她的母亲一样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

者,仿佛命运之手在冥冥中操纵着轮回。”

这一刻刘凯璇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感叹世上有些女子,无论处在古今中外的哪

种环境中,不知为何总能把自己的一生过成悲剧。

“ 你说的有道理,但并不完全。” 钟思教授耐心地听完刘凯璇的感慨,平静地回

答:“ 林小兰并非纯粹的受害者,我刚才提起的那个刺死丈夫的女子,就是她。”

刘凯璇惊讶地瞪大了眼,久久难以相信。

林小兰居然是可怕的杀人犯?她说话柔声细语,神情温柔可亲,从外表来看,她完

全就是一个弱女子形象。

“ 林小兰趁她丈夫熟睡之际,用刀刺死了丈夫。法庭认定林小兰因长期受到丈夫

的家暴而采取的反抗行为属于过失伤害罪,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林小兰

就一直住在这幢政府楼里,但她的感情之路似乎仍然不顺,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已被

别的家庭收养,现在的这个孩子生父不明,她没有工作,依靠政府发给单身母亲的

福利金生活。” 钟思教授说。

刘凯璇汗颜,受虐者同时也是施暴者,没想到林小兰这个外表普通的女子却有如此

独特的人生。

人啊人,你是如此的复杂、多变、表里不一。想要透彻地理解人性,又是多么困难

的事情。

“ 所以凡事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不要轻易地判断人。”钟思教授说。

刘凯璇非常佩服:“ 您太明白了。”

“ 教心理学很多年了,却越感觉自己的知识有限,每天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有

感于需要心理咨询的人如此之多,我准备开一个公益网站,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钟思教授感叹。

“ 您需要义工吗?我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帮忙。” 刘凯璇不假思索地请求。

“ 当然需要。我相信做义工对你也有好处,这个网站可以让你接触到各种心理问题,

向求助者提供意见和鼓励,同时提高自己的心理学专业水平。”钟思教授说。

回到家中,做完家务琐事,哄睡了孩子。灯下,刘凯璇出神了一会儿,她开始着手

修改她已写完初稿的论文。

她思考着林小兰的案例,这固然是一个悲剧,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成长环境还

是心理遗传,或者是个人原因?

她看着窗外,深沉的夜仿佛给她注入了灵感,她文思泉涌,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着:

“ 在家庭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耳濡目染父母之间相处的模式是采用暴力解决问

题,子女从小对暴力的体验是熟悉的。

逐渐成年后,幼时埋下的种子,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除,反而会逐渐让种子

发芽,生长,直至成熟。

于是子女成年后在自己的婚姻中采用暴力解决问题变得顺理成章,沟通的方式就是

以暴制暴,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心理遗传疾病。

另外,在单亲家庭中和暴力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都被剥夺了大量的资源,在同样

的社会条件中他们要脱离父母的生活模式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从统计数据上

看他们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高。

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物质基础而独立讨论的问题,因为脱离父母需要满足经济独立和

心理独立两大条件。

如果说经济独立可以靠个人努力达成,那心理独立更加需要加倍的努力和幸运,尤

其是在贫富悬殊、生活压力大危险系数高的当代社会。”

稍作休息后,刘凯璇一鼓作气完成了这篇论文的结尾,她充满信心地写道:

“ 这样的家族心理轮回模式是无法中断的还是可以修复的?

我认为通过心理咨询和反思,通过移情或者领悟是可以去修通这种关系方式的。

当一个人可以实现经济独立和心理独立,便有机会完成从环境的适应者到环境的创

造者的角色转变。

当一个人建立起一套独立的思维体系,就可以逐渐摆脱幼时来自父母和家庭的影响,

那时就可以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愿行为而生活。”

联想到自己,刘凯璇也曾经幼稚地以为她成长的那个家庭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但看

过那么多的不幸,才知道天地之大,人性之复杂。

她多想能够穿越回过去安慰当年的那个幼小无助、彷徨无奈的自己,告诉自己将来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要坚强、要勇敢、要爱护自己。

刘凯璇觉得人生中真正转变是她建立起自信,找到人生中的快乐之时。道路漫长,

需要勇敢面对。

完成论文,发送后,刘凯璇满意地合上电脑,如释重负,她觉得这是近期以来她写

得最好的一篇论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