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嫣的笑容大了些:“你们慢慢逛,我先走了,尤泾和兴哥儿还在家里等我。”
随琅望着心情明显不错的王嫣离开。
等人走远,身边的周时开口:“你和尤夫人很熟?”
随琅既没点头也没摇头:“见过几面。”
周时回想着王嫣刚刚的举止:“那这位尤夫人还挺平易近人的。”
随琅转头望着他:“还要去哪吗?如果不去的话,我们就回去吧。”
周时走到她身边:“嗯,回去吧。”
王嫣回家后逗了兴哥儿一会儿,等晚膳摆好,尤泾才踏进家门。
尤泾净好手转回头就见王嫣在盛饭,他走到桌边坐下,接过王嫣递过来的碗筷:“发生什么事了,今天怎么这么高兴?”
王嫣给尤泾夹了块肉,笑望着他:“你猜我今天遇见谁了?”
尤泾把肉送到嘴里:“遇见谁了?”
王嫣:“我遇见随姑娘了。”
尤泾眼皮都没抬,“嗯”了一声。
王嫣从他脸上收回视线:“我遇到随姑娘和一个姓周的公子一起去寺庙拜佛,当时我远远看着他们一左一右跪在佛前,他们的背影不像是在拜佛更像是在拜堂成亲一样。”
“看来方泉和随姑娘是无缘也无分了。”
尤泾喝了口茶:“对了,兴哥儿呢?怎么没见他?”
王嫣:“他嚷着要去看鱼,我便让嬷嬷带他去了。”
“嗯。”
夜里上床睡觉时,王嫣的身体慢慢贴近尤泾的后背。
尤泾没动静,王嫣又把手绕到他胸口前。
尤泾这才出声:“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王嫣身体一僵,半晌,人翻了个身背对着尤泾。
房间里很安静,就在以为人睡着的时候,王嫣的声音在黑夜里幽幽响起:“尤泾,我是你的妻子。”
尤泾侧过身平躺着,闭着眼“嗯”了一声。
“那你觉得自己像我的丈夫吗?”
尤泾在黑夜里睁开眼,半晌,凑过去搂住王嫣,但却迟迟没有下一步动作。
王嫣冷笑了声:“尤泾有意思吗?”
尤泾搂紧她:“再等兴哥儿大点,我们给他添个妹妹吧。”
王嫣:“几岁?”
尤泾幽幽睁开眼,又闭上:“两岁,等兴哥儿两岁的时候。”
王嫣安静了下来,许久,人朝尤泾转过身,黑夜里望人很模糊,她手抚上他的脸:“你别骗我。”
尤泾低头吻了下她的脸:“不会。”
......
衙门里跟随益交好的都知道昌县知县的儿子这段时间住在了他家,本来好友的孩子住在自己家是很平常的事,但微妙就微妙在随益有一个适龄未嫁的闺女,这样一来,有心的人难免想多。
尤泾刚到衙门,有人眼尖看到尤泾,便热情的把他拉入议论的战局:“尤大人,我听说您是见过昌县知县的周公子的,你觉得人如何?配得上随姑娘吗?”
尤泾笑笑:“这话如何说起?”
“您不知道吗?周公子可能就是随大人的乘龙快婿。”
尤泾笑着把他们驱散:“都是些没影的事,都别在这瞎猜了,快去做事吧。”
尤泾看着人三三两两的散开,才转身离开。
尤泾今天要外出查一桩案子,因案件有些复杂,随益便和尤泾一起外出,随益主要负责记录。
报案的人是一名老妇,老妇李翠是芈县的人,家中就只有闺女和她,但闺女在三年前就已经失踪了,至今下落不明。
李翠在芈县报官,满心期待有闺女的下落,最终却落了一场空,李翠只能自己去找,李翠就这样走走停停了好几个县,报官后失望然后再自己找,一直走到恭县。
三年的时间,一个姑娘家独留老母一人在家,要么就是有意躲着不回来,要么就是人出了意外。
李翠口中的女儿,懂事且与母亲感情极好,所以发生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但尤泾和随益都没把想法告诉李翠,只说他们会好好调查,一有消息就通知她。
等安抚好老妇出来,已经到了下衙的点,随益不准备回衙门了,打算直接回家。
分开前,随益问尤泾:“尤大人要直接回家吗?”
尤泾摇头:“今天家里没人,我打算回衙门一趟,等晚点再回家。”
随益客气道:“若尤大人不嫌弃的话,去下官家用膳吧。”
见尤泾没回,随益就当他拒绝了:“那下官就.....”
尤泾打断随益的话:“那就叨扰随大人了。”
随益话卡在半截。
尤泾到随益家的时候晚膳已经做好,但桌上只有尤泾和随益夫妇三人。
直到随益请他动筷,尤泾才淡淡道:“不等随姑娘他们了吗?”
随益看了尤泾一眼:“小女他们不在家,大人不必管他们。”
尤泾不在意的点点头。
尤泾在和随益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今天的案件中用完了晚膳。
饭后随益要叫下人驱车送尤泾回去,但被尤泾拒绝了。
尤泾刚走到随府大门口,就与相携回来的随琅和周时碰个正着。
随琅显然也看到了尤泾,愣了一下后,朝他福礼。
尤泾回以颔首,然后目光停在随琅身上,随琅始终没有抬头。
这时,周时的声音响起:“尤大人。”
尤泾这才收回目光,转而看向周时,笑道:“周公子。”
尤泾又看了随琅一眼:“你们这是上哪了?”许是察觉到他这话问的有点奇怪,又补了一句,“看你们这般高兴,我有空也想去玩玩。”
周时:“就在街上随便逛了逛,买了些东西。”
“逛个街也能这么高兴?”尤泾看向随琅。
随琅抬头回望他:“还行。”
尤泾笑了一下,转而看向周时:“听说周公子要在恭县待一段时间?”
周时点头:“要待一个月。”
尤泾笑着寒暄:“周公子这段时间若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来衙门找我。”
周时朝他躬身:“多谢大人。”
尤泾笑着去扶:“客气了。”
尤泾笑道:“我就先走了,回头联系。”
随琅和周时目送他离开。
等人走远,周时看向身边的随琅,察觉到周时的目光,随琅将视线从远处收回。
两人并肩往府里走。
周时边走边道:“上次在寺庙里的那位夫人就是尤泾的妻子?”
“嗯。”
许是这段时间跟随琅处熟的缘故,周时有时候也会对随琅说些不合时宜的话:“那位夫人可不像尤泾会喜欢的类型。”
随琅声音有些低:“那你觉得尤大人喜欢什么类型?”
周时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就在两人快要分开各回各的院子时,周时再次开口:“随琅。”
随琅停下脚步看向他。
周时凝着她的脸:“过两天我就要回昌县了。”
随琅一怔:“你不是来求学吗?怎么这么快就要回去了?”
周时神色认真:“随琅,昌县好的书塾和先生也很多。”
随琅一怔,轻轻“嗯”了一声。
周时继续道:“随琅,昌县也很美,不输恭县。”
随琅思绪有些恍惚:“我虽然没去过昌县,但我听说过它很美。”
“那你想去看看吗?”
随琅脑袋乱的厉害,她诚实摇头:“我不知道。”
见周时皱眉,随琅再次出声:“我还要再考虑一下。”
周时皱着的眉头松了开:“那你慢慢考虑,不急。”
这一夜,随琅做了一晚上的梦,第二天醒来时头微微胀疼。
她强迫自己不去想那些自己想不明白的事,但思绪的停止不代表事情的停止,转眼就到了周时离开的那天。
随琅和杜敏目送周时上马车离开,周时在进马车的刹那转头朝随琅看来。
对上他的目光,随琅无意识抿唇。
周时没看多久,下一秒,收回目光,进了马车。
随琅发怔的望着越来越小的车影。
“小琅?小琅?”
随琅在杜敏的声音中回过神,随琅原以为杜敏会问她些什么,但杜敏却什么都没问,只带她回了府。
周时走后,随琅胃口突然不好了起来,即使是吃从前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总是吃两口就没了食欲。
人也时常在发呆走神和清醒之间游离。
这天,随琅躺在躺椅上发呆,突然听见隔壁院开门的动静,朝向隔墙的肩膀霎时一动,但很快就僵住,慢慢躺回原处。
直至听到隔壁院关门的动静和走动的脚步声,随琅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隔壁院真的来了人。
随琅翻了个身,躺椅瞬间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对面的脚步声一顿,紧接着,一道不确定的声音响起:“随琅?”
许久,久到随琅以为对面的人都要离开的时候,她才“嗯”了一声。
尤泾凝着隔墙:“听说你要和周公子定亲了?”
没等随琅说话,尤泾又道:“眼光不错,周公子和你很......”话到一半顿了下,重新道,“周公子人不错。”
随琅静静听着他说完,然后轻轻道了声谢。
两人都没有再开口,过了会儿,对面传来关门的声音。
随琅又在躺椅上躺了会儿,半晌从躺椅上起身去了杜敏他们院子。
半个月后,随益去了王吉衙门里的书房一趟。
听完随益的话,王吉面上出上难色:“在恭县待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想调去昌县?”
随益:“小琅和昌县籍的人定了亲,下官就只有小琅这一个女儿,她一个人在昌县下官委实放心不下,所以便想着不如下官调去昌县,离她近点,下官和她娘也能放心些。”
王吉:“哦,小琅定亲了,我怎么没听说,定了昌县的哪户人家?”
“前两天刚刚定下的,定了昌县周升的儿子周时。”
“是昌县周知县的儿子?”
“嗯。”
王吉想了想,道:“当初我任县丞时就受了大人您颇多的照顾,如今大人您有求于我,我哪有不应的理。”
随益朝他深深作揖:“多谢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