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千读文学 > [综历史]我有皇位要继承 > 第55章 第 55 章

第55章 第 5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扶苏发现近来朝臣们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奇怪,为了不如芒在背如坐针毡,扶苏求了父亲,想出宫去韩非家中坐坐,好能暂且避开他们。

嬴政听罢,却是很热情地建议道:“正好月末了,你跟着蒙华去他家玩,不是更好?”

“蒙武将军看我的眼神也挺奇怪,我不想去。”扶苏拒绝。

蒙恬和蒙毅这两个与扶苏常接触的还好,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但蒙武就不同了,他们家一脉相承的嘴严,大公子如何,两个儿子根本不会同老父亲八卦,是以蒙武对扶苏的大部分了解,竟然是来自孙儿蒙华——这小子倒知道保密制瓷制冰这样的大事,但很多小事,他嘴一秃噜,就都露出来了。

嬴政没忍住笑了两声。

扶苏埋怨地瞧着父亲:“阿父——”

朝臣们近来如此奇怪,概因这一个月以来,扶苏总是跟着父亲处理政务,偶然间在父亲的询问下,他也会发表一二意见。

起初,在大王身边看到大公子时,朝臣们心中只觉万般无奈,大王真的太宠儿子了,就算要大公子参与朝政,怎么也得再过个七八年吧?这会儿让他跟在身边,那不是添乱么!

过了几日,朝臣们倒是不再无奈了,因为大公子是个很安静乖巧的孩子,不会吵闹,廷议时,大公子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为大王倒茶,丝毫妨碍不到他们与大王议事。

这甚至让朝臣们心里泛起了嘀咕,不是,同样是六岁的孩子,他们家里的怎么就是另一个模样?又吵又闹,还不好好学习。他们难道没有请老师教导吗?同样是孩子,就算王家的格外出类拔萃些,倒也不至于差别如此大吧?

后来,不知道是谁悄悄提起,大公子母亲早逝,祖母就不用提了,应该是大王亲自教的,他们的孩子呢,在祖母和母亲怀中娇宠着长大……

难道这就是被祖母和母亲溺爱的孩子与父亲教养孩子的不同?

就在朝臣们跃跃欲试,打算回家亲自教导孩子时,大王突发奇想地向大公子问了一个朝政上的问题,大公子对答如流。

朝臣们不以为意,这肯定是提前排练好的,大王又为他儿子刷脸面呢!

可这样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时间长了,大王允许朝臣们与大公子对答,他竟也能说得头头是道,朝臣们就开始怀疑自己了。

难道大王不是故意给他儿子造势,大公子……他真也得了神仙教导啊?

朝臣们都想起了去年这个传闻,兴许八成大概难不成……真不是大王提前教了大公子,而是大公子本身就胸有丘壑?

在这样近乎确定的猜测中,朝臣们都眼巴巴瞧着扶苏,想同他说上话,以此来证实自己的猜测。

然而,嬴政却在这时踩了刹车,廷议时,他又不许朝臣们随意询问扶苏了。

这也就是扶苏为什么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天天被十几双眼睛盯着,谁能受得住啊!

但嬴政当然不是故意难为扶苏,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寡人的儿子,难道是谁想考就能考的吗?现在知道寡人的儿子天纵奇才无人能及了?不是先前半信半疑那会儿了?就让他们望眼欲穿抓心挠肝去罢!

扶苏很感激父亲的疼爱,但他也很受不了朝臣们的眼神,就想着先躲一阵,等他们正常了,自己再见人。

韩非那里就是个很好的去处,他离群索居,也没有秦臣会去拜访他,真是再安静不过了。

嬴政拍拍长子的头,安慰道:“让人瞧两眼罢了,寡人不是日日被人盯着,也没觉得如何。”

扶苏有气无力道:“阿父,面君他们是不敢直视的,您哪里被人盯着了?而且您坐的高,分明是他们有点儿小动作,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嬴政瞧他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心软地笑道:“行,让你躲两天,你想去韩非家,那就去罢。”

扶苏立即恢复了精神:“多谢阿父!”

“不过别待太久了,日落前要回来。”嬴政又道,“还有,韩非的病如何了?寡人倒是许久未问过了。”

扶苏道:“医官说,韩先生的病已经痊愈了,精神也不错,只是不爱出门,不想见人,好在我送信过去,他还是愿意回复的,我想就由着他如此罢,别的事……且等日后再说。”

他们的通信嬴政看过,的确大有裨益,而且在两人的交锋中,他儿子并没有落在下风。所以,对此嬴政并未出言阻止过。

韩非的确是有才之人,既能为嬴政所用,他不在意是以什么样的方式。

……

不过,扶苏出宫的行程最终却没有成行,因为一个墨家弟子来到了咸阳。

自从嬴政下了王令,各郡县都悄悄探寻着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墨家弟子,但墨家弟子好找,能为大王所用的却不大好找。

这一个之所以被请到咸阳来,是因为他的确有经过验证的真才实学,并且他对于推广墨家那套“仁政”并不太执着。

“水磨?”嬴政疑问道。

“回大王,据此人所说,他是通过观察水车想到的,既然水能驱动风车,那么或许也能驱动磨盘。”来人恭敬地答道,“如今水磨已经在蜀郡做成了,大王请看。”

说着,他呈上了一张图纸。

嬴政拉过扶苏来,父子二人一同看过详细的图纸后,嬴政又问道:“此磨一日能磨多少面粉?”

来人答道:“水磨能日夜不停的转动,一日一夜能磨近两千斤面粉。”

嬴政笑道:“不错,去将此人请过来。”

来人领命下去。

扶苏道:“阿父,看着做起来并不难,不如推及下去,每里都建一个这样的水磨坊,往后黔首们倒不必用牲口或是人力来拉磨了。”

“嗯。”嬴政道,“已经先在民间做起来了,难道寡人还能拦着?”

扶苏笑道:“正是阿父圣明,愿意将磨盘和水车推行开来,否则也没有今日的水磨坊。将来水磨坊惠及黔首,他们也会感激阿父的天恩。”

嬴政不由笑了:“何止寡人的恩,也该记我们大公子的恩,偏你总是向着黔首说话。”

扶苏却摇了摇头,道:“阿父,我不是向着黔首说话,我是向着您说话。”

“嗯?”嬴政看向他。

扶苏道:“阿父是秦王,是秦国所有人的君父,黔首都是您的子民,我向着他们,自然就是向着阿父了。”

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这是儒家的思想。

嬴政并不怎么喜欢儒家,不过这句话很合他的口味,他就是要做天下王,要做天子。

于是,冯义跟着人进殿时就看到了龙颜大悦的秦王,他脚下迟疑了一步,忽然有点受宠若惊,他原来这么得秦王看重的吗?

冯义就是那名做出水磨的墨家弟子,他从来没有效命哪国君王传播思想的想法,只是想凭着手艺与学识为黔首做些事,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些。

此次忽然被请到咸阳来,他算是半自愿半被迫。

冯义也是被秦国的新发明吸引过来的,在游历了秦国的几个县,发现秦国的黔首日子竟然比其余几国更好后,他深深震惊了。

难道诸子百家学说,最优越的竟然是法家吗?

冯义游走各县,脑子停不下来,手上也总想着做点什么,只是一直不甚成熟,直到在蜀郡时,终于将他的水磨从纸上落到了实处。

当县令找上他时,他满头雾水,因为秦法条例实在过于多,他虽然读完了,但并不能详细记住每一条,因此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难道……我犯法了?

好消息是,冯义没有犯法。

坏消息是,县令要将他推荐给秦王——鉴于秦王和秦国在诸侯列国间的名声,冯义认为这实在是个坏消息。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得低头,而且看现在秦国黔首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冯义又忍不住想,或许……秦王也没有那么可怕呢?去见他,万一是福非祸呢?

怀着这样的忐忑与期望,冯义跟随县令的手下来到了咸阳,面见秦王。

仅凭这一面,冯义心想,还真没来错,秦王和传闻中的确不同,面对他这个小人物,都这么笑脸相对,实在是太亲和了。

冯义虽然做出了水磨,减轻了黔首磨面的辛苦,但于秦王而言,水磨既不能帮他练兵,也不能帮他治国,用处其实并不大。

所以秦王的此番表现,在冯义看来,就是秦王在乎黔首的表现。

怀着这样美好的误会,冯义和嬴政的会面过程无比愉快,尤其是得知嬴政打算全国推广水磨后,对于望远镜的事,冯义差点就不顾礼仪地拍着胸膛保证自己一定能做出来了。

嬴政也很大方,直接让冯义在将作少府挂了个名,甭管有没有成果,先给他个秦国的编制。

末了,嬴政指着扶苏道:“望远镜一事,全是大公子所想,冯卿有何问题,可以去请教他。”

冯义诧异地看向扶苏,随即躬身领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